APP下载

民于情,防于意

2016-10-26闵行区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吴文君

生命与灾害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防灾难红色

闵行区协和双语高级中学 吴文君

民于情,防于意

闵行区协和双语高级中学 吴文君

201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国庆节期间,上海大街小巷两旁皆挂起了迎风招展的小红旗,许多中学生社会实践的红色基地也举办了“爱国主义红色足迹”活动。近期,我也为“宋庆龄纪念馆”、“韬奋纪念馆”两个场馆做过志愿者,负责为游客们陈述精彩的讲解,提供热忱的服务。踏入那个见证伟人事迹的馆内,总能深深感受到纪念馆内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近日来,青少年参观者也逐渐增多,国民爱国意识也逐渐提高,举国上下人们的心头都飘着一股淡淡的红色情怀。曾几何时,民防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像一颗种子,在我们的心田里悄然萌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回首70年前,我们不难从史料以及近代文学作品中回眸当时的苦难,每年上海市政府纪念“9·18”的嘹亮防空鸣笛声更是为我们敲响了民防意识的警钟。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日子以及小康生活是多少先烈们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啊!在那些为了让和平鸽能飞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抗敌岁月里,曾经的那一切是多么艰苦。作为一名高中生,虽然在和平的日子里暂且谈不上需要匹马戍边关、血战沙场、奋勇抗敌的凌云壮志,但是民防却是可以从自身做起的一件重要的事。

民防是一种情,它牵动着缓缓向前历史年轮的齿轮,诉说着那些流年里忧愁风雨的苦楚,是勇敢的先烈们在惨痛的经历里杀出的一条生命之路,也是在时间的摩擦中生成的印记。情景平稳的生活看似已经抚平昨日血与泪的战争伤痛,但是每天的新闻里依然有周边国家战争的现场直播,谁都保不准明天会发生些什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古人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民防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失的常识,它不仅祭奠着我们对烈士的尊敬,也是我们市民自身修养的的彰显。请珍爱生命,从自我做起。民防也是一种意,是意识,亦是意念。是保护自我的力量与手段,在每一条道路上的安全措施。是生命里的潜意识,蕴含着红色信念的一种根本体现。

清晰记得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令人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日子,一个让人每每想到就会忍不住流泪的噩梦,一个至今让人心痛、让人无法置信的事实。死神在瞬间夺走了汶川几万条鲜活的生命,在灰蒙蒙的废墟里,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学生的安全,父母用自己的身躯换儿女的平安……这些场景无不令观者泪落如雨,心痛如绞,连天空都流下悲悯的泪滴。在面临天灾人祸时,我们不能退缩,在灾难面前我们要奋力呐喊:“灾难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团结起来战胜它,让它在我们强大的信念面前颤抖吧!”《治家格言》里说得好:“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们不能阻止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难道我们还不会防着吗?我们不仅要自己有民防意识,还要让身边人一样重视它。生命因安全而美丽,生活因平安而绚丽;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的梦想,了解民防知识,是我们未来美好的保障!

做好民防,要从自身做起。注意身边的民防小标志:在小区或是商场的地下停车库都可以看到橙色字体醒目的“民防工程”四个大字。在家中也可备一个袖珍“安全包”:“安全包”中放一些可以长时间储存的干粮,例如压缩饼干、罐头等,定期换几瓶矿泉水在里,再放一些可以敲打尖锐物品的利器和工具等,以备不时之需。在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的民防活动,有条不紊地跟着班级队伍快速离开,记清逃生路线。只要你有心留意,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便可以掌握民防的基本要素。

生命很美丽,又很脆弱;平安很贴近,又很遥远。2010年4月14日,房屋开始剧烈震荡,一瞬间塌了,玉树在不知不觉中遭受着让人难以想象的灾难,面对灾难,离去的安息,活着的更加珍惜。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将民防意识牢记于心,把这份沉甸甸的红色意识传递给周围的人们。

生命像一根透明的丝线,一端系着昨日的眼泪和欢笑,另一端又迎接着明天的希望与成功。站在两端之间,我们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珍贵,需要我们时时珍惜。

生命,如花般绚丽,是一朵带刺的铿锵玫瑰,它让人思索,让人感受,让人倾听,只要有毅力,它能克服任何困难;然而,又如同一颗弱不禁风的蒲公英种子,那么脆弱,稍不注意它便会从你手中悄悄溜走。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有了安全,父母才能放心地工作;有了安全,国家才会和谐安康、繁荣昌盛。

安全,像一条长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喜怒哀乐。请让我们珍爱生命吧!

猜你喜欢

民防灾难红色
雷击灾难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追忆红色浪漫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