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科技,提升气象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2016-10-25

生命与灾害 2016年7期
关键词:龙卷风强对流气象

依靠科技,提升气象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6月2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江苏盐城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风速达到了惊人的73米/秒——这个速度已接近中国高铁的速度。官方通报称,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盐城市阜宁县的陈良、吴滩、硕集、板湖、新沟、金沙湖、花园等7个镇区22个村遭受龙卷风、冰雹、特大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袭击。截至目前,已造成99人死亡、800余人受伤。

在我国,由于龙卷风生成数量少,普通民众对其认知还相对模糊,且国内气象部门也没有单独针对龙卷风的预警,而是将其归在强对流天气预警之中。强对流天气虽然可怕,但如果能科学预报预警,就能最大程度减轻损失。为何我们在强对流天气面前仍然感觉难以应对呢?

这首先是因为强对流天气预报难。由于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局地性比较强,它的预报在世界上都是一个难题。例如龙卷风,其时间、空间随机性较强,目前绝大多数的气象探测设备和探测系统都无法有效监测,即使是世界上气象技术最为先进的美国,对龙卷风也只能做到密切监测而不是生成之前就做出预报。

正因为预报难,强对流天气提前预知的时间有限,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显得更为困难。目前预警信息发布所采用的手段虽然几乎涵盖了所有信息传播方式,如短信、广播、电视、室外大屏幕、网络等,但从科研角度来说,没有一种手段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任何预警方式都难以覆盖到所有群体。

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可以说已初步建成。从纵向来看,是国务院应急办指导各个省、市、县应急办的体系;从横向来看,在国家级层面上有多个和应急相关的部委,包括气象局、水利部、民政部、国家地震局、国家人防办、安监总局等,在各个省市,也建立了以应急办作为枢纽由相关厅局组成的应急体系。

问题在于,从确认强对流天气发生到事件发生,时间较短,而应急反应需要在极其快速的时间内响应且完成,如果没有做好反应,承灾载体就会受到损害。正因为目前气象预报水平有限,后续应对的流程就更应当科学高效,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分析判断做出应对,而这也是应急平台科技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与此同时,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也同样重要。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认识到,强对流极端天气存在风险,要有避险意识。针对强对流天气的不同表现形式,需要采取不同的避险措施,强对流天气中的强雷电雷击,容易导致伤亡,因此要尽量避免到空旷的地方去、不要站在大树下;短时强降雨在山区易造成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需及时向高处移动;遭遇冰雹则应尽量待在室内;而遇到大风或龙卷风时,要注意远离易折断的树木、广告牌以及危房等。

猜你喜欢

龙卷风强对流气象
龙卷风
气象树
龙卷风
疯狂龙卷风
哈尔滨2020年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分析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快速识别预警改进方法
大国气象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