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高温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特点与预防

2016-10-25顾品强

生命与灾害 2016年7期
关键词:热浪日数臭氧

顾品强

夏季高温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特点与预防

顾品强

气象上当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之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之为酷暑。据预测上海今年夏季高温日数、酷暑日数分别多于常年的15天和4天,在盛夏静稳天气条件下造成的臭氧污染日数多达25~30天。当前随着气候变暖,城市发展使热岛效应加剧,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增大,加上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适应高温能力差,高温热浪已成为世界性和城市的气象灾害之一,甚至由高温热浪而引发公共安全事件,需未雨绸缪。

夏季高温分布和影响特点

高温出现的季节性比较强,95%的高温天出现在夏季6~8月这3个月里,高温最早一般出现在6月上旬,高温结束一般在9月上旬。高温日数及极端最高气温都是城市明显多于或高于乡村。在所有高温天气中有一半以上的高温日往往会连续出现,这与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持续高温热浪”影响相一致。高温主要是通过改变和影响人体的生理代谢、体温调节、消化、神经、泌尿系统等功能来实现的,当人体不能很好地适应温度这种持续炎热环境的变化时会出现生理、心理的诸多障碍,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一般气温达30℃~34℃时,人体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影响,感到炎热难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调节功能大减,此时易患多种“高温病”。对人体是这样,对动植物也是如此。

平时大家可能感觉在温度最高的夏季6~9月雾霾污染日数较少,实际不是真正的少,这主要是夏天和冬天的有害污染物有所不同,夏天烟雾中主要是近地面的臭氧,而冬天主要是各种细小颗粒物。为什么在夏天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在炎热晴朗的夏日,工厂和汽车等排放尾气中的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产生化学反应,促使在近地面形成新的物质——臭氧层。这种化学反应称之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大家可能记得,在2015年温度最高的7月26日~8月5日,上海空气质量曾连续十几天出现中度到重度的污染,其首要污染物就是“臭氧”。

高温天之“风险”

夏季高温天主要“风险”一是“高温病”,二是“臭氧”危害。所谓“高温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中暑”。诱发“高温病”的因素很复杂,主要因素是气温,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一般来说,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是: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具体来说“高温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发生在湿热环境中,即气温高,湿度大,辐射热并不强。在此环境下,汗液则不易蒸发,人体散热难,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过多而中暑。此类“高温病”通常叫“热射病”。第二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湿度极低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人在炎炎烈日下曝晒,皮肤血管扩张,体液、代谢热从深部流向体表,易导致脑膜和大脑充血、出血、水肿等,引发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甚至昏迷、抽风等症,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此类为“日射病”。第三类是持续高温热浪使人体出汗过多、盐分过量流失而中暑虚脱。称为“热痉挛”。

“臭氧”的危害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PM2.5污染物的影响。一是刺激和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二是刺激眼睛,导致视力降低,皮肤长皱纹、黑斑,当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痛、胸痛;三是阻碍血液输氧功能,破坏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另外,当臭氧浓度超过50微克/ 立方米时,会危及农作物生长,影响产量,臭氧浓度越高危害越大。

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高温天,市民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保持心态平和,“心静自然凉”;白天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拒热浪于室外,晚上开窗通风降温;在高温期间,增加城区洒水次数和范围;加强自然和机械通风,安装空调、电风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当然,也不宜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采取降湿比降温更有效),以免产生头疼头晕等所谓的“空调病”,不要频繁进出空调房,电风扇也不能直接对着头部长时间吹,以防受风寒引出“热伤风”;高温影响期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休息一会儿、擦干汗水后再用温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体而患病。另外,高温期间,注意节约、安全和有序用电,防止长时间高负荷用电引发断电和火警事故。

对于高温期工厂劳作和野外作业的相关人员,一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或实行轮流操作;从事野外工作或活动时,尽量穿白色或偏淡色衣装,头戴遮阳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热浪刺激。驾驶员要趁夜间气温低时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平时加强车辆维护,以防疲劳开车以及温度过高出现暴胎、抛锚等情况而引发交通事故。二是多喝凉茶水或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等,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适当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和补充维生素A、C、B1、B2含量丰富的食品。三是遇有“高温病”人,应尽快让其脱离高温环境,擦去汗水、喝些盐茶水,服用清凉药物,如病情较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从事农业生产的部门和单位采取灌溉、喷水、遮阳等应急措施预防高温对农作物、果林和花卉的危害;水产养殖注意开启增氧机预防“泛塘”;高温天不要长时间在大棚劳作,因为大棚有一定封闭性、不良气体积累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容易出现头痛、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失眠、持续哮喘等“大棚综合征”的症状。

猜你喜欢

热浪日数臭氧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清凉一下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热浪侵袭
热情与热浪试比高 2017年8月三大电影排行榜及预告榜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音乐诗人”李健福州掀热浪
海南省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