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6-10-26李利霞

关键词:品管圈导管发生率

李利霞,王 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品管圈活动对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李利霞,王 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导管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血栓、感染、渗液、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自护责任、自我概念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肺癌PICC导管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拔管,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PICC导管置管;品管圈活动;并发症

肺癌为临床高发肿瘤,起病隐匿,待临床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因此采用PICC导管置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部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PICC置管的日常维护管理比较困难,容易出现穿刺点感染、出血、静脉炎等并发症,长期有效的PICC置管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课题[1]。本研究采用品管圈活动,旨在提升护理质量,减少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19例,女7例;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5.2+3.5)岁;病程1~6个月。对照组男21例,女5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63.8+3.9)岁;病程1~4个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肺癌,采用PICC导管置管治疗;置管位置均为肘上。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置管方式、置管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发动全科护理人员成立小组,组员15名,组长1名为有经验的N4级护士,辅导员1名为护士长,其他12名护士为组员。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为“品管圈活动对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品管圈护理方法、活动方式、规章制度等,使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有一个完整的认知[2]。

1.2.2 组内讨论,分析原因

收集以往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的主要关联因素有:管理不到位、患者的个体差异、贴膜不透气或过敏、置管型号不对、导管脱落和异常活动、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患者自主意外拔出、导管阻塞等[3]。

1.2.3 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

①规范化管理。患者住院期间PICC维护需由专业人员完成,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定期维护,且操作合乎规范。若患者需要带管出院治疗的,必须去正规医院的PICC护理门诊或具有相应维护资历的医疗机构进行维护;且需对患者做好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维护常识、并发症表现及处理对策进行指导[4]。②做好PICC导管的质量控制。制定PICC维护的标准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由品管圈小组成员作好每次患者的维护记录,评估导管情况,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根据改进结果不断完善活动流程。③预防性护理。PICC置管后1~3天于穿刺点上方红外线治疗,1次/d,15 min/次,避开穿刺点,置管后1~5天常规行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对于皮肤易过敏、抵抗力较差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及时维护,注意贴膜透气,可适当给予增强免疫力药物,预防感染;合理评估患者静脉情况,选择适当型号的导管,注意导管材质不能过硬,避免导管置入初期、穿刺时异物带入,注意穿刺技巧,切忌重复穿刺,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置管后及时更换辅料,避免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内感染;注意患者血液凝血状况,导管的尖端位置不宜过浅,避免血管内膜损伤,防止形成静脉血栓;导管内不得输入血制品及脂肪乳剂等高粘稠药液,以及通过导管采血,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堵塞;注意导管活动度不宜过大,用贴膜将导管固定住,避免导管脱落或断裂,产生非计划性拔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握拳、旋腕、屈肘。每日早晚温水泡手、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每日多喝水,以防血液粘稠。置管侧肢体避免负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血栓、感染、渗液、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记录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观察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自护责任、自我概念及自护能力总分,每项25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血栓、感染、渗液、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自护责任、自我概念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知识  自护责任  自我概念  自护能力总分观察组 26 20.13±3.56 21.74±2.06 21.83±1.46 21.25±2.62 84.95±9.70*对照组 26 15.85±3.21 15.32±3.15 14.52±3.17 15.74±3.01 61.43±12.54

3 讨 论

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方法是将护理工作标准化和有序化,以患者为中心,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调整,减少护理隐患,提升护理质量,使护理风险降至最低。品管圈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通过建立品管圈小组,讨论制定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规范,预防性护理并发症,可显著降低临床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重视医护与自护相结合,使得带管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临床应在PICC置管患者中大力推广品管圈活动。

[1] 张丽丽.品管圈活动对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4):510-511.

[2] 张元红,张 洁,孙海云.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5):158-160.

[3] 方 妍.“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2-233.

[4] 王 虹,胡君娥,陈红宇,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患者带管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4):64-6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2

B

ISSN.2096-2479.2016.02.031.02

王磊

猜你喜欢

品管圈导管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