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估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6-10-24张睿思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笔译译文评估

张睿思



形成性评估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

张睿思

(湖南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文章探讨形成性评估在笔译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某地方工科大学英语专业笔译课程为例,对笔译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究。经研究发现:将形成性评估应用于笔译教学能使学习者关注学习过程,提高主体参与性,教师也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强化教学效果。

形成性评估;笔译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

1911年,Frederich Taylor首次提出了教学评估的理念,该理念强调考试的意义,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现代教育评估的开创人RalphTyler于1930年提出:评估的核心是评价教学目的完成情况,而不只是用于区分、鉴别学生。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1]。

评估的意义在于能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教师在得到反馈消息后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指导。形成性评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关注教与学的有效性[2]。教师和学生都为形成性评估的主体。国内关于形成性评估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形成性评估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包括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英语听力、英语写作、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评价等。也有学者开始将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应用到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如王正、孙东云[3]对自主学习环境下的网络翻译在线评估模式进行了研究;李丽[4]利用电子学展开实证分析,具体探讨了涉及评价的相关工具与方法,为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意见。笔者认为,笔译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教学需要更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估该如何在笔译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将试图结合笔译教学的特点,将形成性评估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而总结其为笔译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形成性评估的理论基础

John Devey 的经验哲学,Dewey反思式学习理念,Lev Vygotsky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笔译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Kiraly是倡导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行者,与学习有关的理念包括:(1)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而实现的;(2)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3)知识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文本的意义;(4)认识主体不是旁观者,而是置身于行为之中的积极主动的观察者和反省型的参与者。

理念一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这一理念对笔译教学的启示在于,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并能基于自身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构建学习模式。理念二对笔译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工作坊式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造交流、争论、碰撞的学习过程。理念三对笔译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不可只对翻译结果中的结构,语法进行语言层面的评价,应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翻译难点问题,并尝试解释自己做出翻译决策的理据与过程。理念四对笔译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得以观察,体验到真实的翻译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参与翻译过程,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二笔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估的应用

(一)传统笔译教学评估方法反思

传统笔译教学模式受英语教学传统方法的影响,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操练。终结性评估是目前笔译教学的主要模式,仅仅简单地对不同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进行比较、下结论,并不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性,以考试成绩(期中、期末)为主要参考对象。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评估效果不近人意。笔者从理论依据、表现形式、评价标准,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方面对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进行了比较:

表1

表2

(二)教学设计

在笔译教学中,如果每周使用一种材料,则内容宽泛,无法积累提高,每种材料一般以2周8次课为宜。第一周1-2次课材料练习入门,3-4次课加强知识和技能,第二周5-6次课来复习巩固,7-8次课拓宽视野。该课程分上、下半年开设,上半年注重翻译技巧的练习,下半年注重主题内容翻译。文章在此以新闻文本的翻译为例,以翻译工作坊的形式来演绎形成性评价在笔译课程中的运作情况。(见表2)

1.教学内容。新闻作品为“易碎品”,时效性大,不宜久存。教师在选择新闻内容时,选材范围应该既重新颖与现实,同时又兼顾历史与经典。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提出的要求比学生的能力快半拍,让学生感到有能力去做,但又有点不容易[5]。笔者选取的翻译材料为Pacific Standard 2014年10月23日刊登的文章:Can Science Fiction Spur Scientific Innovation?这是一篇以科幻小说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文章。学生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读过科幻小说,或看过科幻电影,也感受过科技的创新给人们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然而科幻小说能促进科技创新吗?二者会有怎样的联系?这个问题是学生们有兴趣,但还未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译前准备、译中实践、译后总结,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始终。

(3)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行业推动机制。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辅助行业的推动,旅游业包含的相关行业繁多而复杂,要想提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完善与相关辅助行业的协同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共生关系。

2.教学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译前准备。笔译的第一步是阅读,理解原文。学生获取笔译任务后,先搜集相关科幻小说,科技创新的背景资料,确定新闻类文本类型的特点,然后通过阅读与翻译任务呈互文性的英语新闻材料来加深背景知识的建构,了解相关术语CSI, Apollo program, Manhattan project 的含义及重要的科幻小说家Neal Stephenson, Athur C. Clarke, Willian Gibson, H.G. Wells的背景,最后将翻译目标,相关话题材料的阅读情况,背景知识以及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记录在学习日志中。通过学习日志,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掌握他们在笔译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视角、思路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关注自己处理笔译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品[6]。

④在施工中,要对输水管道交叉和并列靠近输油管道的准确位置作好勘探,打好标记,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阶段:译中实践。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取评注性翻译方法。评注的内容为“翻译评注”,一般包括译者在原文理解和译文产生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译者如何寻找和使用各种参考资源解决这些难题,以及对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所给出的译法合理性的论证等[7][8][9]。在这篇新闻材料的翻译中,学生需要注重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省略、时态、标点的使用;原文中新词、生造词、缩略语的翻译;原文中的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汉译中的转换:是应该保留喻体,或替换喻体,如何舍形取义?每个学生在译文中需要把这些“翻译要点”标注出来,提出疑问,并给出理据充分的解决办法。个人对译文完成自我评价后,在小组内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切磋,进行同伴互评。同伴互评是一种合作学习机制,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组成小组,为译文提供反馈意见,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10]。同伴互评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通过同伴的反馈,与同伴的讨论,学习者可以了解不同的学习者在把握重要消息点,翻译陷阱的处理,长难句的翻译技巧方面的长处,以及对素材的思维方式,理解角度,表达能力的不同,群策群力,集体修改,共同完善译文。在学习者完成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译文做出及时的反馈。作为整个课程的“导演”,教师需要从宏观上来安排,掌控翻译的流程的各个环节:文本类型,难易程度,资源渠道,学生个体差异,课堂讨论,信息反馈与评价[11]。教师反馈是指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教师为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成果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教师要提出问题: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怎样译?翻译技巧有哪些?翻译难点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在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学生实现所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情境化,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具体内容包括:语法问题,词汇搭配问题,新闻语篇的风格,长句中各种成分的位置摆放问题等,并且给同一源语结构提供多个小组的翻译版本,然后从语义,译语习惯,篇章结构等方面将不同译本与源语进行比较,让学生评判优劣。教师反馈能从更高层面上帮助学生主动捕捉自己学习上的闪光点和知识盲区,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改进计划,这远比一个终结性考试评估得出的分数更为体现教育的宗旨。蔡小红[12]认为评价“既要考虑科学客观,又要照顾特定的训练目标和技能;既要关注普遍的水平,又不能忽视个人的需要;既要把握训练进度,又要注重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反馈应是一种全方位的评价,全方位反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翻译能力的发展变化。还需注意的一点是,翻译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学生要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教师反馈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译文质量,还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获取正能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技能习得所处的阶段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评估手段时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情绪反应,关注个体差异。不中肯的评价,过度评价或不平均的分配评价机会都有可能导致伤害[13]。

第三阶段:译后总结。在笔译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位同学根据教师,同学的意见重新规范译文,并提交一份形成性反思报告,反思其整个翻译过程和问题求解思路。报告内容包括译者的思考角度,译文的修改痕迹,译者获得的启示以及下一步翻译学习计划的制订。撰写形成性反思报告使翻译学习不再只关注最后的译文质量,而成为一种渐进式的,连续地深化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过程,使学习者能主动建构知识,汲取同伴和教师的建议,适时调整学习策略,最大程度地优化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结语

评估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笔译能力的提高。学生译文质量总会存在各种问题,初学者尤为此,学生容易形成挫败感。将形成性评估贯穿整个以过程为中心的笔译教学环境,不仅使学生激发学习动力,获得更高质量的译文,而且能切身感受到译文提高的细节,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笔译过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来获取更鲜活的知识和经验。

[1]Leung, C&Mohan,B.Teacher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alk in Classroom Contests:Assessment As Discourse and Assessment of Discourse[J].Language Testing,2004,(3):335-359.

[2]Black,P.& Wi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n,1998,(8):56-62.

[3]王正,孙东云.网络翻译自主学习中的在线评价研究[J].外语研究,2009,(1):70-75.

[4]李丽.整合电子学档的翻译技能形成性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97-101.

[5]陈春艳.务实乃翻译教学之本:鲍川运教授专访记实[J].中国翻译,2013,(2):63-66.

[6]吴青.学习日志呈现的笔译能力发展进程及其对笔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翻译,2014,(4):45-53.

[7]Adab,B.Evaluat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A].C. Schaffner & B.Adab(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Competence[C].Amsterdem/Philadelphia:John Benjemins,2000.

[8]Fox,O.The use of diaries in a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methodology[A].C.Schaffner&B.Adab(eds).Develo-ping TranslationCompetence[C].Amsterdem/Philadelphia:John Benjemins,2000.

[9]Martinez,N.&Hurtaso,A.Assessment in Translation Studies:Research Needs[J].Meta,2001,(9):15-19.

[10]李小撒,柯平.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J].上海翻译,2013,(2):46-49.

[11]张睿思.翻译教学中的“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究——以一堂翻译课为例[J].科技视界,2015,(21):51-52.

[12]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45-48.

[13]曹荣平,陈亚平.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翻译,2013,(1):45-50.

(责任编校:呙艳妮)

G642

A

1673-2219(2016)09-0169-03

2016-05-17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适者生存——外宣翻译生态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4C0319);2016年湖南工学院教改项目“‘批判’与‘创新’——英语专业学生思辩能力培养模式构建”(项目编号JY2016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睿思(1985-),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笔译译文评估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