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城门之旅穿越千年城门 回味时光梦影

2016-10-24马岩岩

重庆与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门龙门城门

□文/本刊记者 杨 艳 图/马岩岩

□ Written by Yang Yan Photo by Ma Yanyan



古城门之旅穿越千年城门 回味时光梦影

□文/本刊记者杨艳图/马岩岩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宜散步行走,然而重庆,却是一座适合步行的城市。因为它山形重叠、楼宇重叠,是一座立体式的城市,有着独特的街道尺度和厚重的历史,有着因地形而催生出与他城不同的建筑形态。步行,恰好是丈量这个城市轮廓的最佳方式。

当我们游走在自己不设限的城市里,沿着蜿蜒的小路无限延伸,不用走“回头路”,一路用身体感知这座城市的建筑、人与交通。不经意间,路过一处百年老宅,望着古建上的斑斑印记与伤痕,滋生出各种遐想和回忆。它们仅存的美,除了因时光停驻而生成的独特“味道”,还饱含着人们世世代代与之共存的,从新渐渐变旧的岁月磨砺。体味其中,便是行走城市的价值所在。

与我们一起行走重庆,我们路过的不一定是热门的旅行地,却是最能展示这座城市历史积淀和华美的景观,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城市是我们“行走城市”的初衷。

步行路线:通远门-十八梯-药材公会-卜凤居-太平门-望龙门-东水门-湖广会馆

通远门 百年防守之要隘

重庆古城有“九开八闭”17座城门,历经几百年沧桑变迁,如今所剩无几,通远门是现今仍在使用的城门。老重庆人常说,当年进了通远门就叫做“进城”,城墙以外都是郊区。

历史上,它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城门下有众多历朝历代的守城英魂。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张献忠率领起义军攻打由明军把守的重庆城。张献忠率部60万,以多于守军10倍的数量依然无法正面强攻,只能绕道江津从菜园坝登陆,夺取佛图关,卡死明军唯一退路。当时这一段到通远门没有大坡大沟,适合步兵作战,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经过6天激战,张献忠派人在城下挖地道埋火药,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方才攻入重庆。现在在城墙之上,一组气势磅礴的铜雕再现了当年张献忠攻打重庆城的景象。

十八梯 深厚的市井气息

往较场口方向步行到十八梯,这是通往下半城的一条老街道。弯弯的石阶是连接繁华商业区和江边老城区的老街。它周边的建筑就是以吊脚楼,和20世纪初的西式建筑为主。

这里曾经就像是繁华都市里的一个“贫民窟”,现在信步其中,犹如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居住在此的有数百户外来人口,他们多是小摊小贩,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打麻将的,还有做苦力的棒棒……好不热闹,老街上到处散发的是浓厚的市井气息,勾画出活生生的“下里巴人”生活图。十八梯曾是老重庆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大多已经人去楼空,下半城洗净铅华,路过曾经的老建筑,过去依旧历历在目,重庆人期待它的又一时代蝶变。

药材公会 药材集散地

在旧宅群间穿梭,一栋由青砖搭建,设计上中西合璧的建筑,那就是药材公会旧址,位于渝中区储奇门羊子坝。远远望去,也能看到十分精美的雕梁画栋。当年储奇门一直是重庆山货药材集散地。

药材行业组建了各种帮会组织。当年帮派林立,江西的临帮、广东的广帮、湖北的汉口帮、四川的川帮等七大帮派,被统称为“药七帮”。其中,川帮主要集中在储奇门,算是“药七帮”的老大。1926年6月,药材帮商人为了沟通商情和维护药材帮的共同利益,才在储奇门正式成立了重庆药材同业公会,并修建了办公大楼。所谓帮派即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必有兴与衰、荣与辱。站在老宅脚下,隐约便能感受到其中的沧桑变迁。

卜凤居 亮起重庆第一盏电灯

沿着白象街前行,在街道拐角处便隐约看到了一栋斑驳小楼,几扇木窗棂,底层的青石门上写着“卜凤居”。一扇石门背后隐藏着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往事。故事的主人就是晚清年间“西南首富”李耀庭。

卜凤居是李耀庭公馆,被高大黄葛树荫遮蔽的小楼坐南朝北,正对长江,正面三层,背面四层,错落有致。整座建筑形似“船”形,砖木青瓦,是圆弧形墙角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这在开埠时期尤为常见。这栋建筑中,还曾点亮了重庆的第一盏灯。光绪三十二年,巴县绅商刘沛膏在太平门安装100千瓦直流发电机,同年首次向外供电。当天,正是李耀庭70岁寿辰,当晚卜凤居内50盏电灯齐明,成为当时重庆轰动一时的新鲜事。

据史料《渝中金融史话》记载,李耀庭自幼家境贫寒,起初,李耀庭将云南的茶叶、烟土运销四川,把四川的食盐运回云南,而后又在天顺祥的重庆分号开始经营票号。到20世纪初,天顺祥已在全国开办分号,还在香港、越南海防等设有机构,成为重庆票号中的翘楚。以此为基础,李耀庭逐步开办了顺昌公司、信记钱庄,以及涉及电灯、丝绸、轮船等多家实业公司,其声誉在全国官商各界日增,号称“西南首富”。

太平门 “消失”后重见天日

太平门就在白象街和四方街交界处,它是后期才被发掘出来的,城门保存状况较好,为条石砌筑,拱形门洞。城门在重庆建城之初就有了,如今的太平门遗址亟待修整。据《巴县志》等文献记载,太平门由内城、瓮城两部分组成,城门匾额上均有题字,内城门题“拥卫蜀东”,瓮城门题“太平门”。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太平门遗址的内城门,城门上的题字匾额已缺失无存,其城外还有一座瓮城,由东、南、西三面城墙与内城墙围合而成。

从前的太平门附近区域是古时重庆府署和巴县官衙的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工厂及金融机构内迁重庆,旁边的白象街洋行、工商机构林立,形成了战时中国的金融大街,因此在那一时期,太平门及其周边地段一直都是人来人往的地方。

望龙门 原来只是一个传说

望龙门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它以“门”命名,实际上在重庆历史上的九开八闭城门中,就没有“望龙门”。我们知道在南岸有个“龙门浩”,这也是老重庆人自小耳熟能详、也是能代表重庆传统文化的老地名了。而望龙门与龙门浩两地正好隔长江对峙相望。

而早已停运的望龙门缆车在老一代重庆人心里留有深刻的记忆。数十年前,在依山而建、靠着缆绳上下穿行于江边和山腰的缆车,曾是重庆人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当年重庆因地形高低不平,沿江码头高差大,因此修建望龙门缆车,以此解决爬坡上下的交通问题。

望龙门缆车江边的停车站仅供乘客上下及候车使用,缆车道在原码头石阶上修建钢筋混凝土栈桥,桥上铺设轨道,轨上行车。缆车轨道呈“鱼腹式”,中间设双车道,两端为单车道,上下缆车在中间分道行驶。缆车通车是当年轰动重庆的大事,一时万人空巷,很多重庆市民都赶去乘坐缆车“尝个鲜”。

当时缆车旁的江边非常繁荣,周围的茶馆、摊贩特别多,接待从江对岸过来的重庆人。夏季遇到涨水时,缆车就得停运。直到后来修建了重庆长江索道,望龙门码头到龙门浩的过江轮渡受到一定影响,望龙门缆车也因此少了不少乘客。

东水门 连接南岸的主要口岸

沿着打铜街一路向下,经过一长串陈旧黯淡的石阶小巷,就来到了朝天门隧道接长滨路的高架桥,穿过人行通道,就来到了东水门上的城墙垛口。沿着石阶往下一个拐弯,东水门赫然出现在跟前。过去,东水门是城内人们乘轮渡去南岸采购郊游及前往滇黔的主要口岸,是旧时重庆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清朝外来商客们,大都从水路到达重庆城,自东水门而下。

走在东水门正街的石板路上,遥想当年,眼前立刻浮现出一派热闹景象:穿着长衫的商人、坐着滑竿的官员、短打的力夫交错而行,号子声、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如今,壮观的城楼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空空的城门,掩映在新修建的东水门大桥下的树丛之中,周遭特别静悠。现存的东水门城门遗址城门高5米,另外还有一小段城墙,属石卷顶城门洞。

湖广会馆 书写移民文化

此段古城门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湖广会馆,它承载了重庆往昔的一段辉煌。就在东水门正街一带,原为明、清时期湖广籍官绅士商集资兴建的驻渝工商行帮机构,可以说,是我国现存于城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会馆建筑群。前身为禹王宫、广东公所、齐安公所等,总称湖广会馆。

会馆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我们的祖上或许正是那时随移民来到重庆,所以在湖广会馆就觉得格外的亲切相熟了。当年的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

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禹王宫原是传统的黑青瓦,从清顺治年间早期湖广移民入川时就开始修建,更加难得的是,后来经过数次重修、扩建,青瓦的建筑风格依旧保持了最初的样子。

□ Written by Yang Yan Photo by Ma Yanyan

Not all cities are suitable for taking a walk, but Chongqing, an exception, is suitable for walking. Because of i ts mountainous terrain and the high-rise buildings, Chongqing is a t ridimensional city with special scaled streets and rich history. It is the unusual terrain that contributes to t he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Wandering is just the best way to measuring the contour of the whole city.

When we wa nder around the city along the winding path without turning back, we a 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buildings, people and the passing vehicles through our body. Inadvertently, we pass by a century-old house, looking at the stains and marks, and then all the imagination and memory about it come to our mind. The old architectures are beautiful not only because its eroded “style” with time passing by, but also people’s experience living in the old houses. Appreciating the old city is the aim of this journey.

Walking in Chongqing, the places we visiting are not always the popular scenic spots but they do show us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excellent landscape of the city. “Wandering in the city”, we aim at experiencing its original taste and f avor.

猜你喜欢

水门龙门城门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黑夜过桥
过水门
飞机“过水门”
飞机“过水门”仪式
龙门里的白居易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龙门这边(71)
北城门的记忆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