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流通企业竞争力构建

2016-10-21仇李霖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分工价值链竞争力

摘 要: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开放与竞争的全球化局势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面对日趋激烈严峻的国内国际竞争的环境,企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因为分工的细化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在新形势下必然要求各个流通企业从多方面开发培育自己价值链条的竞争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壮大。

关键词:流通企业;竞争力;价值链;分工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流通企业对整个国家产业体系中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流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良好运行基础先导性的重要标志。面对着新的国际国内竞争局势,大力发展和培育流通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从价值链(包括生产活动和其他功能性活动环节)分工的视角建立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具有时代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流通企业内部价值链分工、流通企业间横向价值链分工和流通企业纵向价值链分工层面探究经济全球化时代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构建,巩固流通企业的地位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接机遇和挑战,发掘新的策略方法提升我国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市场经济中发展立足。

二、流通企业与企业竞争力概述

1.流通企业

流通企业是流通环节中各类中间商,它能够帮助制造商来执行谈判功能及其他分销业务,流通企业构成流通环节中的各类流通节点、网点、业态。流通企业主要由流通环节中的各类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以及专业从事物流配送的物流企业三类企业构成。流通企业在第三产业中专门从事商品采购、分销、物流等活动。为了更好对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构建问题进行专业和有针对性的研究,避免因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影响研究效果。本文将流通企业中的三类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物流企业)视为一个大的企业集合体,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价值链分工视角探寻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构建。

2.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做过阐述。企业竞争力即指,“在规范有序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一方面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又能改善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菲什就曾经这么认为企业竞争力,他说企业相较其竞争对手而言,拥有更强的获取力、创造力和应用力。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本隆宏也将企业竞争力总结为企业的能力,并可以以下方面来考察:静态力,改善力和进化力。

除了上述国外研究以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学者也对企业竞争力概念进行了探讨,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当属中国社科院的金锫教授,他把企业竞争力归结为,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应该具有这样的综合素质: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并且不断发展。李显君给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是:“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竞争力的形态,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通过对资源的配置和创造,在占有市场、维持发展和创造价值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商的比较能力。”

以上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分析要么是基于企业内部,要么基于企业外部。少有学者从价值链分工视角去研究企业竞争力,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从流通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分工的视角来分析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构建。

三、价值链分工与流通企业竞争力

每一种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经由各个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而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都要经历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也意味着企业的价值链处于一个彼此联系的价值链系统中。本文将流通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在价值链系统中起相同作用且彼此存在竞争关系的流通企业所构成的流通企业间横向价值链以及流通企业与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的流通企业的纵向价值链。文章通过对流通企业两类价值链的分析,探寻出那些能够造就流通企业竞争优势的环节,并刻画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构建。

1.流通企业间横向价值链与流通企业竞争力

横向价值链首先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想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不被淘汰,流通企业必然要改善自身的作业流程、提供不可替代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是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其次,流通企业间的横向价值链并不必然表现为竞争态势,还表现为流通企业间的合作分工,建立在企业之间合作基础上的横向一体化可以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流通企业的这种合作关系强调通过共享资源包括关系和网络,培育价值链的整体优势。流通企业之间由于存在差异性,因此相互间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就要求流通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专业化分工独立组织生产,在不同环节加强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这种关系不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可以提升其在该价值链环节的竞争力,进而整条价值链的运作也必然更有效率;其次,对横向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促使流通企业足够重视在位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促进低成本或差异化经营格局形成,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威胁,做出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发展目标,将企业的发展方向集中在高端的价值链单元,构建出以横向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企业竞争力。通过流通企业对自身的竞争力的提升,尽早将自己处于价值链分工的核心环节体系中,使其在这种竞合关系的企业之间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2.流通企业纵向价值链与流通企业竞争力

除上述的横向价值链之外,流通企业与其上游制造业企业和下游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价值链链条,这就是流通企业的纵向价值链。上游制造商为流通企业投入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产品,而下游的消费者通过购买流通企业的产出,流通企业就扮演着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此时流通企业的竞争力重点在于这一纵向价值链条上关键环节的定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制造企业到流通企业再到消费者这一价值链条,这条链上价值增值主要是依靠制造企业的创新,在满足消费者现有需求的基础之上,制造企业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通过新产品来带动消费者的新需求。二是从逆向考虑,即从消费者到流通企业再到制造商,这一链条上的价值链增值活动主要是由消费者拉动的,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实现消费者价值为动力,逆方向主要由需求来带动生产。通过流通企业在纵向上的整合,包括业务的缩放,不断深化价值链分工的,提高流通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使流通企业能够占据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的竞争已成为现代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的主要表现,每一流通企业都要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联、业务关系紧密的供应链,以此连接行业中上游制造商企业和下游消费者,进而在上游制造商、流通企业、下游消费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增强、协同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小结

本文通过将研究视角集中于流通企业(将批发商、零售商和物流业视为整体)的价值链角度来论述流通企业怎样在其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以及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竞争力。基于内部价值链分工强调流通企业自身的要素禀赋和增强学习创新以及技术能力对流通企业竞争力构建的重要意义;横向价值链强调与彼此竞争又合作的其他企业形成成本最低化、差异化或者彼此扬长避短进行专业化分工来提升流通企业的竞争力;纵向价值链则将流通企业在价值链上的纵向整合能力做为流通企业深化自身竞争力的焦点,强调对于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定位。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在中观(横向价值链与纵向价值链)层面,而没有将流通企业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宏观视角的价值链分工(比如流通产业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或者价值链网络系统)来探讨,这是本文的一个不足,而这点也将是可以深挖和未来研究扩展的方向,同时还可以融入政府和市场以及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对企业价值链分工的有关影响,从更全面的高度来探究价值链分工对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文纲.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研究--基于供应链协同的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0-15+48.

[2]夏春玉,丁涛.从微笑曲线看流通与结构调整[J].中国流通经济,2012,01:7-12.

[3]李显君.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57-60.

[4]杜丹清.现代流通产业经济学[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

[5]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6]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05:38-46.

[7]余祖德,陈俊芳.企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综述及评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06:349-351.

[8]王晓君.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4,09:146-148.

[9]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10:5-10.

[10]胡大立,卢福财,汪华林.企业竞争力决定维度及形成过程[J].管理世界,2007,10:164-165.

作者简介:仇李霖(1993- ),男,汉族,江苏盐城人,产业经济学硕士,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分工价值链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价值链重构》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