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领导干部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

2016-10-21董颖邓飞

现代交际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讲话受众

董颖 邓飞

[摘要]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传承上级精神,传递方针政策,传播交流信息,传达布置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关系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人民幸福等各个方面,意义重大。这就需要对语言的表达加以研究,以期达到恰当的效果,呈现出领导干部应有的风范。本文通过对现有案例的剖析,分析存在的不足,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指出了干部公开场合语言表达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领导干部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57-02

语言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其既能作为一种传递思想、表达感情的载体,也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进行社会管理的必要工具。在当今社会管理中,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活动组织管理职责,其公开的言语表述就是体现其职能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执政能力,也关系到领导干部的个人形象,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所展现出来的用语水平,很容易反映出其所具有的学识修养,领导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而产生对领导干部的初步认识印象。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用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言过饰非、官腔严重

一些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往往会照读中央、上级文件,照本宣科,讲话的内容已经演变成了模板似的套路,上来就“戴高帽”,介绍哪些领导做了“重要指示”,作为本次发言的依据,然后照本宣科地说出一些价值不大的统计数据,作为讲话的现状分析,最后喊一些空泛性的口号,作为发言的总结。群众在听到这种发言时,常常不得要领,无法感同身受,认同度较低。

还有的领导干部“打官腔”,官味十足,在回答民众或下属所说的问题时,以似是而非、回避矛盾、油滑有余的套话进行答复。这种套话,听起来似乎冠冕堂皇,让人“抓不到辫子”,但实际是不着边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正如:2010年6月,在赣江某段河堤溃决、10万民众危在旦夕的关头,电视主持人连线采访江西防汛抗旱总指挥办公室某领导时。没想到,这位处在抗洪救灾一线的重要领导,先是反复重申该河堤多次决口历史,接着逐一介绍了有多少大小上级领导对本次抢险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一再绕过主持人对于这次灾害的实际情况的问询,闭口不提受灾情况、损失及本次抢险工作的具体安排。这种回避实质问题兜圈子,好表功的讲话只是将已有的问题搁置,拖延,转移,容易使受众产生负面抵触情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

其次,离题万里,内容冗长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①有些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内容总是逃避主题,七岔八岔,枝蔓庞杂,森罗万象,从国际政治格局到地方作风问题,从历史遗留问题到现当代突发状况。乍一听起来,可能与主题有一些牵强的关系,但是细想之下,却经不起推敲。同时,这种发言因为未能抓住主题,必然会导致长篇大论,冗长的讲话,大量无关的事例列举、数据堆砌等,让听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几个小时的发言内容,几十页的稿子,最后听众还是不知所云,难以用高效的传递方式传递有效的信息,使人产生厌恶。

第三,用词随意,不分场合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基本的交流素养,作为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的发言更需要做到这一点,在合适的场合,说恰当的话。领导干部发言效果的好坏,听众最具有评述权,对待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场合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在遣词造句上也要仔细斟酌。在对待基层群众的时候高谈阔论,空泛无际,牵强误会,上纲上线;在作专题讲座或专业研讨时又出言内容粗鄙,流俗污秽、段子连篇,给人留下低俗的不好印象。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认真分析不同的场合,切实考虑到公开场合讲话的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相应的内容。掌握语言表达的相关准则。如:格顿斯提出的“说话四原则”:(1)数量准则。说话是既不能说得不够,讲不清楚,也不能说得太多。(2)质量准则。说话者自信内容是真实的,不能胡扯一通,弄虚作假。(3)相关准则。说话围绕主旨,不说与主旨和当时状态无关的话。(4)方式准则。说话要明白无误,力求准确,不能含糊不清。中央也多次提出“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等要求。因而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要做到既契合中央的要求,又符合语言表达的原则,表达得体。在表达内容(词、句、段、篇)、场合(氛围、时间、地点),对象(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表达人身份上恰当合适。并要考虑是一般性讲话还是辩论,抑或广播电视场景,应用的语体是公告、通知或是其他类讲话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得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要用愤怒的口吻;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要用不高兴和慎重的口吻;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口吻;对于可悲的事,要用哀伤的口吻。”说的其实就是要根据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差异,做到语言得体。在注意这些表达的基本事项后,针对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言而有据,长短适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庄子》②中一段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这段古文的意思是:鸭子脚短,你绝对不可以自作主张为之加长。鹤的脚长,也不能因为你的个人意愿去截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对于需要长篇论述的重要主题,就必须细细说来,娓娓道出。而对于简短的讲话就能说明清楚的問题,不要为了表现出认真与重视,强行加入大量与发言主题无关的枯燥内容,显得发言内容充实详尽。这就需要根据需要做到言之有物,长短适宜。

其次,真情实感,鼓舞人心

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中要弘扬正能量,多用正面典型,慎用反面教材,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发言中,感染受众,让受众感同身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要放在第一位。古语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领导干部在面对危机处理时一句熨贴得体恰到好处的表达,可以化解群众心灵的寒霜,消除一触即发的矛盾,而表达不当则会引发群体事件,这类先例,已多有报道,教训深刻。因此在表达时切忌与主题相去甚远,麻木死板,难以让受众感受到真情实感,从而不能领会发言的精神或者主题。在工作布置时,领导干部要善于采用鼓舞性的语言技巧来鼓励和激励群众,调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前进。言辞的激励性不仅表现为领导干部在公共场合的发言给人们传达的目标和希望,还表现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能用极具鼓舞性的语言稳定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斗志,凝聚民心。

第三,切合时宜,应用得当

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发言,需要事先了解好发言的受众,时间,场景,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语言表达也多少带有地方特色,对同一涵义用词也多有差别,这就要了解各地语言表达习惯,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性质的组织和单位的专业术语和语言环境,以及受众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准备,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准确把握住不同的语言表述习惯和特点,根据不同的场景、对象和时间,选择相适应的语言。在对待讲话受众上要做到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在对待基层百姓的时候,不适合大谈理论知识、宏观建设,而需要贴近群众“接地气”,用通俗的语言来打动人,用身边的事例鼓舞人;在对待上级汇报的时候,这就需要用更多专业数据、典型事例开展说明,有些时候还要有一定的学术分析和专业体现。

最后,表达艺术,风格鲜明

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发言还要有艺术性,要善于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引经据典,生动举例,甚至“大白话”等语言表现形式,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率,形成自己富有特色的讲话风格。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干部作了很好的榜样,他在谈到近百年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时,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不但富有中国的韵味,而且意味深长,他善于用讲故事、举实例和摆事实来凝聚共识,震撼人心,而讲话中广征博引的中国优秀古诗句不但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展示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语有说:“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③语言的力量不逊于千军万马,领导干部需要在重视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中央现在正提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与领导干部提高语言表达的原则要求是相吻合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对于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系统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底蕴是提升语言表达的基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学习当今时代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领导干部在公开场合的讲话要具有政治敏感性,与时代前瞻性,牢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这一能够改变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力武器,做合格领导干部,从语言表达着手,切实改善语言表达,将领导干部的整体形象和执政能力通过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展现出来,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

注释:

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②《莊子·外篇·骈拇》。

③《文心雕龙·论说》。

【参考文献】

[1]张志华.领导干部精彩讲话[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黄俊雄.论公共部门领导者的领导艺术[D].云南大学,2010.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刘海霞,王宗礼.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03).

[5]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讲话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小小主持人
讲话慢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