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语文一起散步

2016-10-21耿翠霞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6期
关键词:王君公开课书籍

■耿翠霞

和语文一起散步

■耿翠霞

个人简介

耿翠霞,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栖霞区语文中心组成员,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成立有“耿翠霞名师工作室”。曾被表彰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连续两次荣获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开设区级、市级公开课;数篇论文在《初中教学研究》《教育研究与评论》等省级刊物上发表;多次独立主持市级个人课题,顺利结题并获优秀奖。

和语文一起散步,此生便不再寂寞。

和语文一起散步,走得不快,但充实而快乐。

和语文一起散步,每天都可以陶醉在与语文有关的人、事、物中:或和学生一起畅游在听、说、读、写的语文世界;或漫步在品读课文、设计教案的无人之境;或沉浸于名师专家们的教学专著之中……

我愿意

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有多种专业可选的情况下,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文系。学生时代的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语文。既然可以选择,就让语文伴我一生一世吧,我想。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成为了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对视那一双双纯净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睛,我萌发了一个单纯的愿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我深知,激趣课堂是征服学生的第一步。那个时候,还没有师徒结对一说,凭着从师范院校的学习所得和自己的摸索,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从导入语的设计到课文的分析讲解,再到结束语的表达,我调动自己的积累,借助身边的教参,翻阅手头上的藏书,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既新颖生动,又贴地而行,易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冰心的《纸船》时,借助身边的藏书《繁星·春水》,我挑选了冰心的另外一些有关母爱的诗歌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既加深了学生对《纸船》的理解,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也把学生引向了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我时常不满足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教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时,我让学生提炼出课文中大大小小的观点,告诉他们有些观点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片面的,请他们指出来,并陈述理由。面对这种质疑课文的学习方式,刚开始,学生们噤若寒蝉,在我做了示范后,部分学生开始蠢蠢欲动,在一个大胆的学生发言得到肯定后,课堂上便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节节这样的语文课,愉悦了学生,也愉悦了我。

同时我又深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决不能把学生的眼界局限于课堂。我鼓励学生大量涉猎课外书,然而农村中学阅读条件有限。我便把自己征订的报刊杂志、购买的书籍借给学生看。还常常寻找机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彼此喜爱的文章和书籍。就用这种方式,我们一起看《读者》,一起看《小说月报》,一起看《咬文嚼字》,我们一起讨论《简·爱》中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一起惊叹《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荒岛上的生存能力,一起唏嘘《骆驼祥子》中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我们还在课外自办班级语文报,举办诗歌朗诵会,日记交流会……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享受,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这些共同的学习经历,学生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我,没有比这个更让我感到无悔的了。

我幸运

人的成长,既要有不竭的内因做燃料,还要有强大的外因做点火器。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一个很大的感触。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有可亲可敬的师长、同事和领导关注着我、鼓励着我、提携着我,使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一次校内青年教师赛课中,我凭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设计和自如的课堂驾驭能力,获得了一等奖,听课老师赞不绝口,其中有一位是我初中时的恩师,许是因为这层关系,她对我又多了一重偏爱,逢人便夸赞我的课上得如何如何好,而且一夸就是好多年。这一份特别的赏识既让我受到了鼓励,又让我时刻不敢松懈对课堂教学的钻研,唯恐辜负了这份认可。后来,我每前进一步,这位老师都会及时地送上她的鼓励。

在我的专业成长历程中,曾经共事五年的杨校长是我不得不提的一位对我帮助极大的领导。2005年,在看出我的课堂教学似是进入了瓶颈期时,他为我搭建平台,争取了一次开设市级公开课的机会,这在当时的农村中学是极不容易的。那次公开课的课题是《不求甚解》,我以新解成语“班门弄斧”的新颖导入及清晰的上课思路、丰富的课外拓展得到了市里语文专家的认可。同时专家们又中肯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主问题设置繁杂,不能一线串珠;重难点处理生硬,缺少技巧;课文解读浮于表面,不够深刻……这些意见对我来说真有醍醐灌顶之效,我方醒悟原来上好一节语文课要考虑的问题还有这么多,我方明确我的课还需要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这一次展示,我收获的是对好的语文课的重新认知,得到了指点,打开了眼界,我这只井底之蛙不再觉得世界就是一口小小的井。之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主动请缨开设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参与各级各类的赛课,目的是争取机会让各级专家、名师们帮我进行课堂诊断,开出治疗的良方。

此外,杨校长还提醒我不要满足于把课上好,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向科研型教师发展。他告诉我,做科研并不是那么让人觉得深不可测的,可以先从自己上课的课例入手,结合专家的理论,为自己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找到理论依据,一篇有实践有理论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出炉了。他轻松的话语打消了我对科研的畏惧,开始学习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课堂,我从容易操作且有效的教学反思开始,坚持每节课课后记成功之喜,记失败之痛。记得第一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题目就是《教学反思助我成长》。日积月累的反思,使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直觉、随性走向了科学、理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我坚守

无论是为了教学设计的新颖巧妙或是科学理性,还是为了发展科研,提高教学有效性,阅读、写作始终是我自觉而又必须的修行。

多年来我坚持阅读多种杂志和课外书籍,增加自己的积累,把这些积累融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融进课堂,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有趣。我征订过的杂志有《咬文嚼字》《意林》《读者》《中华散文》《小说月报》等,这些每月一期的杂志不断充实我的知识库。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最初我是有自己的优选原则的,首先选择与文本同作者的书籍,选择与文本同主题的书籍,选择与文本同时代的书籍。备课时,这些看似功利的选择阅读,在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帮了我很多忙。

我还从不间断地阅读纯专业类杂志和书籍。一读就是十几年的杂志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每一期杂志上都有新鲜、前沿的内容,长期的阅读使我获得了很多前沿的教改信息,也积累了很多的教学资料。专家的专著,尤其是语文教学专家的有关教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是我的枕边书,阅读这些书,使我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最喜欢的是余映潮老师的《中学语文教例评析100篇》《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王君老师的《王君讲语文》《听王君讲经典名篇》《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等书,两位特级教师的著作里汇集了大量生动的案例,真实、鲜活,我忠实地跟着他们学习智慧,艺术地备课、上课。如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设置话题”的教学策略;王君的把课文分为主题型、语用型、诵读型、思辨型、写作型和拓展型来处理教材的方法等。此外两位“草根”出身的语文名师在书中散发出的对语文的热爱与坚守也让我膜拜不已。专业成长的路上,无论快慢,无论顺境逆境,我都能不改初衷。

写作是阅读的产儿,至少在我看来是。有了一定的实践和阅读积累后,我萌发了写的欲望。从最初的写教学反思、写读书笔记,到写教学案例、写文本解读,到写论文、做课题,这些专业性的写作是使我修炼内功、提升专业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和途径。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字,有的发表了,有的没发表,有的获奖了,有的没获奖……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写作使我在课堂上更有底气、更加自如。

挚爱语文,虽然没有获得显赫的声名,但牵手语文,就这样不疾不徐地走着,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猜你喜欢

王君公开课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书籍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漂流记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