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问题的研究

2016-10-20方涛

商情 2016年7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公有制国有企业

方涛

[摘要]:就国有企业的内涵及其分类作了说明,提出了要注意正确的国企改革方向;抓住根本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杜绝形式主义;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正确及理性认识改革的方向;有效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深化国企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深化 国企改革

0引言

现今,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已然踏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困难更加突出,改革的难度显著上升。我们相信,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注意处理相关事宜。

1国有企业的内涵及其分类

国有企业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性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其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国有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市场失灵,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现代契约组织,它的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政府占有终极所有权。我国国有企业布局非常广泛,关于国有企业分类的讨论目前国内学者大致从两个维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一是目标维度,主要标准是看企业是以公益还是利润为导向;二是经营维度,看企业是垄断性的还是竞争竞争性的。按这两个维度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益性国有企业。该类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如公交、地铁、环卫等。由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容易出现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如果允许这类产品与服务在市场自由竞争甚至由私人资本掌控,很容易给公民生活、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带来危害,所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必须也只能由公益性国有企业来“垄断性”提供。第二类是垄断性国有企业,主要包括稀缺资源的垄断如输电、管道燃气、自来水、铁路运输等。如果这类企业由私人资本控制,则势必会提高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福利的提高。第三类是竞争性国有企业,指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竞争性行业十分广泛,是私人资本大量存在的领域。这类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没有任何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通过对国企分类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类型的国企有不同的特征,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国企改革中暴露的问题认清,在中央统筹下,各个突破,深化国企改革将取得较好的成效。

2深化国企改革的相关策略

2.1注意正确的国企改革方向

改革首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比如西方媒体所报道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是中国新一轮私有化浪潮。也有不少人在国内表示,本轮改革是从国企倒退民资前进出,是国有经济从退出相关领域的标志。我们改革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的改革有底线必须坚守,必须坚持不能改的永远都不能改。改革允许犯错误,但绝不允许犯颠覆性的错误。三中全会《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向。一是坚持改革方向。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大调整、大转型、大洗牌的当今之世,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特别是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机制能起作用的地方就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方向。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必须永远高举的旗帜。我们应该学习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一些先进做法,但绝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我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道路的正确性。

2.2抓住根本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杜绝形式主义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改革的方向。我们知道,传统的国有企业都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未来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通过由工厂转化为公司制的形式,完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作为同社公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企业财产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贵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最终就要实现这四个基本特征。但是,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看,许多企业在改制中,不论是从理论上,观念转变上,还是实际操作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没有抓住根本点,盲目追求形式的问题。例如,产权清晰的问题。所谓产权清晰,是指企业的终极产找和法人产权关系清楚这涉及到出资人和企业两个方面。作为出资人必须明确到位,作为企业法人有自己正常牛产经营活动的物质财产。实现这种产权关系的最好形式是股份制。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人进人企业后,以股东的身份明确到位所有出资人的股东,成为统一的企业法人财产,由董事会来行使企业法人财产的管理和运用。体现这基本特征的根本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出资人明确到位;二是企业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

2.3堅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国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决定》指明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具体说,国企改革必须坚持“一二三”原则。一个坚持: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我们改革的底线。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两个毫不动摇: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改革目的绝对不是国退民进,不是搞垮搞没国有企业,不是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而是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达到国民共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三个增强:即通过改革,不断增加增强国有经济的“三力”。一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即通过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二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即增强国有经济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如国土安全、产业安全、资源安全的保障以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控制力。三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即体现和实现国家战略的导向能力,特别是对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向、科技创新与新兴战略产业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4正确及理性认识改革的方向

我们必须对改革的正确方向有清晰的认识,绝不能含糊。一方面,要从法律和政治高度来认识。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5有效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党的主要领导人常说在国企改革中,“一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处理好以下两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改革的实质是利益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调整和再分配。国家是利益主体,企业也是利益主体,既要保证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其包括良性资产与非良性资产的关系;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关系;主业与辅业的关系;上市资产与非上市资产的关系;干部与工人的关系;老职工与青壮年职工的关系;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等等。

3结语

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大企业的竞争力。国企改革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尽管在各个领域快步推进国企改革尚有难度,但国企改革还在市场化的路上,把已经达成的共识和突破逐一实现,新的改革才会水到渠成,急不得,也不能停。

参考文献:

[1]钟晓云.江钨集团深化国企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矿业,2011,20(12):36-39.

[2]钟祥财.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深化国企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4(3):58-62.

[3]李建明.深化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点[J].理论视野,2014(1):17-21.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公有制国有企业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在传统国企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办法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
工业企业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