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的农村公共空间

2016-10-20史璇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农村

史璇

摘 要:中国农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表现出许多问题,原子化状态的形式需要发挥公共性以及公共空间的作用加以调整。农村现有的公共空间包括小店型公共空间、红白事型公共空间等,它们可以发挥传承文化、促进基层民主发展、增强村民凝聚力等方面的功能,为了解决现有的农村问题,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原子化困境;公共空间;农村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110-02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呈现原子化状态的社会,公共性①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具有了很大的减弱,包含集体性在内的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消失,与公共性相关的公共空间在农村也呈现减少的趋势。了解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内容、种类和功能,有利于幫助农村形成公共性文化。这将有利于国家发展进程的推进。公共空间中农民可以发挥集体的优越性。现在我们都在强调团队的力量,那么农村公共空间形成固定的模式,同样可以推动农村发展,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梦的实现。

一、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

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源自哈贝马斯,它在哈贝马斯的国内具体研究中往往被赋予情景化含义。本土研究中广泛采纳的公共空间被界定为两个层面:一是社区内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并进行各种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二是社区内普遍存在的一些制度化组织和制度化活动[1]。本文将主要从第一个层面着手进行论述。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在人民公社时期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色彩。村落公共空间行政化倾向格外明显,以村庄行政化共同体、行政性集会、意识形态浓重的乡村文艺活动为典型的村落公共空间,维持着这一时期乡村社会秩序的“捆绑式社会关联”[2]。当时的公共空间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围绕着国家的宏观政策全体动员进行经济建设。这种状况具有特殊的时效性,集体所发挥的力量是强大的,农民的大事小事可能都需要集体来处理。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评价四十年前的事情,所以当时的公共空间是对人民公社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带有强制性和政治色彩,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劣势在于压制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体制与市场相互联系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的人民公社也逐渐转型成为乡一级的行政区域。市场经济带来了特殊的开放性因素,农村社区逐渐发生变化。原本充斥在农村各处的公共空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进入21世纪,中国原子化状态更加严重,所谓的公共空间很少。现在所能看到的公共空间仅仅存在于特别的能吸引到人的地方。现在的农村公共空间,仅仅存在于“小店”“红白事”“大树”等这样少数固定区域。公共空间的减少,也让公共性得以减弱。现在农村社区存在着传统儒家文化和理性经济人相结合的现象,但是多数情况下,理性经济人发挥着巨大作用。而现在存在的公共空间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再是集体性而是表现出一种个人性,偶尔夹带有互惠性,但是政治功能就弱多了。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性必须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充当政治和道德的中介。所以在公共性中,所有人的经验目的都应该在知性上达到统一,法律应当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然而在原子化比较普遍的村镇,公共性很难形成,甚至已经缺失,只有在有传统文化的农村公共性还能发挥作用。将公共性与公共空间联系到一块,两者以一种相互促进的方式共同发展,但是在原子化状态下,因为缺少公共性或者公共空间,农村现在的发展遭遇到了极大的考验,因此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公共性和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二、农村公共空间的类型

前面已经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有了界定,因此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农民的参与、公共事件以及特定的场所,由此把农村公共空间的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红白事型公共空间

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基于特殊的社会性事件,这些事情会促使农村居民共同参与,并且会形成一套行为规范。这种公共空间具有传统性。结婚生子或者丧事都有一定的历史性,很多是从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因此它们的发生具有一套规格。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具有时效性,随着事件的结束它也就随之消失。此外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会随着发生人家的不同而变换地点。在这种公共空间中除了主要的红白事外,还彰显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例如结婚酒席的办理,往往越多的人参与,也就暗示着主人家在农村社区中的身份和地位。四面八方的宾客因为主人家而结成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网越大则主人家的社会资本就越雄厚。同时各个个体相互互动又会形成新的社会网络。这样一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具有传承的功能,可以传承文化,传承风俗。而且它将差不多全体村民都暂时性地聚集起来,有利于公共性的培养,解决原子化带来的困境。

(二)“小店”型公共空间

这里的小店,出自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中心教授贺雪峰,他认为家庭的私密生活不能满足人的社会性。小店的一个功能是卖杂货,但主要功能是为村民提供聚会的场所,而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为村民提供娱乐场所。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有参与人——社区村民,有固定的场所——小店,有相互交往——休闲娱乐。农村社区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而变化,从而社区村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农民不用一年四季都在田间地头,科技的进步帮助农民节省了很多时间。现在农村社区居民不是仅仅追求温饱,还要求有精神满足。但是大多数农村是没有正式的休闲娱乐场所的,于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又满足精神需求,小店型公共空间就繁荣起来。这样一个以小店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要,同时村民在这里相互交往、相互互动维持了社区的正常运转。由于有固定的场所所以这种公共空间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时间上也具有连续性。但是也不应该忽视它的缺点,由于在这里进行的休闲活动多数为打牌,因此当它们与赌博联系在一块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它必须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保持良性发展。

(三)休闲型公共空间

休闲型公共空间指因村民共同的休闲娱乐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空间。这一公共空间与我们上文提到的公共空间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是可以区别开来的。小店型公共空间在社区居民的生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休闲型公共空间在某些特殊的历史阶段变得可有可无。举例说明,在公社化时期是没有休闲娱乐的需要的,公社成员的心思都花在了劳动生产商。现在随着新农村社区的建设相应的体育健身场所也被修建起来,这些设施是村民早期锻炼身体的工具也是夜晚散步、遛弯的去处。这样一种公共空间部分取代了“大树下”这样一种公共空间。以前的村子没有所谓的健身活动或者很少有,这样一种新的类似的公共空间可以为社区村民提供交流的场所,也起到了提高村民身体素质的作用。

(四)组织协会型公共空间

随着国家倾向性政策的推动,第三部门在国家社会中得到确定,作为第三部门的领导力量——民间组织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贺雪峰在《新乡土中国》中提到“老人协会”在基层村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人不是经济建设的主力,但是他们却有大量闲暇并且要求有意义地度过。老人协会主要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乐,甚至老有所为。这样不用花钱的老人的生活质量却又大幅度提高,这就是“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3]。通过贺雪峰的描述,像民间组织老人协会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发挥的功能比较大。这种类似的公共空间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效度。民间组织多数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成立,像老人协会是为了发挥老人的余热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五)集市型公共空间

集市是村民购置生活用品以及出卖自己拥有的富余农产品的场所。在这个公共空间内,村民可以自由往来,多数情况是与陌生人打交道。当需要发生购买关系时两者就会形成一种购买,进而利用已经形成的购买文化进行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交易或者取消交易。集市型公共空间不只是私人活动而且也是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经济的发展繁荣,促进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集市公共空间的存在为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载体。

三、农村公共空间的功能

(一)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

多数公共空间中都发生了人与人的交往。这种空间中的交往有些是感性的,有些是理性的,還有些是非理性的,这些交往行为都会增强村民间的凝聚力。受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提升的影响,现在农村社区受到传统和现代的双重作用,用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来解释不容易,因为这种公共空间同样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它没有机械团结的呆板也不如有机团结那样分工很明确,缺少一个就无法运行。现在的农村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这种交流与合作带有公共性,但是同样受到公共空间的约束。在原子化状态下,这种公共空间确实可以发挥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二)辅助基层民主的发展

农村公共空间中民间组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帮助村干部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村干部的行为,促使村干部严格按照规范行使权力,做到以民为本,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基层政治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比较关注的事情,国家制定的各项宏观政策、惠民政策,说到底还要靠村干部根据本地的特色按照政策要求去做。所以农村的这种公共空间,除了帮助监督之外还能够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现在基层民主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于村干部中大多数由中老年担任。这种状况首先是因为中老年比较稳重,经历比较多,遇到问题也能够冷静地面对,但是他们缺乏青年所具有的活力与激情。现在大学生村干部的推行有一定的道理。权力和权威是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青年一代想要为基层民主建设发挥力量,还需要增强自己的能力。

(三)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中都有文化的存在,文化在公共空间中具有烙印,一种公共空间若是没有特定文化的存在,那么这种公共空间就会逐渐消失。但是公共空间同时可以促进新文化的产生,不同的外来群体想要进入某一公共空间时,必须要了解该空间的文化特性。新的文化的产生,旧的文化的传承,彰显公共空间文化的扬弃性。公共空间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外显性和规范性,因此更容易发挥影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公共空间虽然可能会消失,但是多数公共空间会传承下去,文化自然也会源远流长。

(四)提供交往的平台

公共空间本身就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虽然现在新兴起的网络公共空间没有物化的场所,但是他们也有一个网络平台进行支持。对于农村公共空间来说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为村民的交往提供一个平台。虽然有些公共空间是暂时的,暂时性存在,但它始终是一个固定的平台。在这里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存在冲突,也存在顺从,它表现了社会互动的全部类型。不管是人性还是自我或者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因此公共空间作为交往的平台,同样实现了这一作用,因此需要公共空间提供交往的平台。

四、农村公共空间的前景

半熟人加上原子化的状态,造成农村社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所谓的原子化是由于中间组织的解体和缺失而产生的个体孤独、无序互动状态和道德解组、人际疏远、社会失范的社会危机。它多产生于激烈的社会变迁时期,而中国当前正处于加速转型期,所以农村社会在转型背景下,产生许多发展问题。贺雪峰在《新乡土中国》中说,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乡村治理内卷化问题、“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及由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引发的治理性干旱问题。后两个问题是由于公社化的结束,原本约束大家的公共性不再存在,所有人都是自己干,得到自己的发展就好,而恰恰就是这种思想导致原来公共物品、资金的收取得不到响应,包括水利设施、新农业技术等许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策略。因此这些资源的应用变得困难重重。其实这就是原子化带来的困境。大家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忽视集体的利益,这种状况造成一种可怕的结果:在一个人人都愿意且占“公”物而食之的社会中,就没有人会对其他人损公的行为感到愤怒,尽管这种行为事实上对自己的利益构成了损害。因此原子化的状态必须得到解决,农村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出路。

农村公共空间作为存在于农村的一个场所,对于增强农村的公共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出面对农村社区治理化的问题时,贺雪峰提出必须加强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必须重建国家和农民的联系纽带[3]。公共性是连接政治与道德的中介,国家和农民之间是一种公和私的表现,因此作为具有公共性的农村公共空间必须在扭转农村发展的困境方面发挥作用。国家也需要立法,用于增强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机会。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公共空间得到的发展机会将会增多,在具有农村特色的业缘和趣缘组织中更有可能形成公共空间。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作为农村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阵地以及公共性形成的载体,公共空间的发展在实现乡村治理和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纯刚,贾莉平,齐顾波.乡村公共空间: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意外后果[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2).

[2]贾莉平.从公共空间看农村发展际遇[J].时代经贸,2011(5).

[3]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间:香港旧城华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经验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