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研究

2016-10-20程淑华韩毅初李欣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生

程淑华 韩毅初 李欣

摘 要:为了探讨民族地区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本课题组对齐齐哈尔地区59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生活在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各阶段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程度整体较高。汉族和少数民族高中生在情感、认知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高中生在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在性别间不存在差异。因而,要针对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年级、民族等不同特点进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机制。

关键词: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068-02

费孝通曾在其著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提到,对于具有多民族的中国而言,其民族认同是分层次的[1],各民族成员对于各自民族的认同是较低的层次,而对于所有民族而言,漫长的民族融合与交流促使其形成相互依存和牢不可分的整体,即中华民族。因而,中华民族认同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认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归属感与行为。有学者将其界定为中华民族中的成员对自己中华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情感归附[2]。对于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中华民族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桥梁,通过中华民族认同这个纽带,使得各民族对自身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的高度,使两者有一个更好的衔接,促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认同。这样可以促进形成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群体,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由于西方国家的种族主义势力的影响,其社会阶层对于国家认同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3]。要正确处理不同族群的内部关系,不仅仅要合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而且也要研究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层次的族群心理。

随着国外关于族群研究的增多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的族群研究也成为了热点,但是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而对于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的实证研究较少。同时,高中生作为处于成年早期的特殊群体,其自我意识的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同时加强对外部世界的洞察,此时期是形成基本的行为处事原则并逐渐形成作为社会人所具备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局势的错误诱导,高中生极易产生消极行为。高中生时期是自我意识的塑造以及自我同一性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于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会对自身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在中西方文化交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正确教育高中生形成良好的中华民族认同,对于其日后树立远大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整体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进行深入调查,通过高中生在年级、民族及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认同差异分析高中生对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基本现状,为学校明晰高中生潜在的中华民族认同心理结构以及正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从齐齐哈尔地区在校高中生中抽取被试596人。随机发放8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674份,回收率为84.25%。剔除漏答、错答问卷后,得到实际有效问卷596份,有效率为88.43%。其中,男生264人,女生332人;高一279人,高二317人;汉族448人,少数民族148人,年龄为17.198±8.488岁。皮尔逊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级与性别变量间样本差异不显著(Pearson ■=0.945,p>0.05),表明此次抽样的样本分布较为均衡,抽样较为合理。

(二)研究工具

中华民族认同问卷[4],由秦向荣(2005)根据翻译国外量表,参考国内涉及民族认同的调查问卷所编制。为了达到本研究的目的,为避免歧义,修订其中部分题项,将“华人”改为“中国人”,重新建模进行因素分析。本量表涉及认知、评价、情感、行为四个维度,共21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 6级评分的方法。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770。

(三)数据统计

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室里15分钟内完成,问卷当场回收。使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现状

在本研究中,高中生总体平均中华民族认同得分为105.569±11.467分,得分分布的偏度为-1.904,偏度的标准差为0.1。同时,众数(mode=111)大于平均数,偏度小于0,说明高峰出现在高端,也就是说,中华民族认同得分高的人要多于中华民族认同得分較低的人。经过统计表明,61.745%的得分要高于平均数,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目前高中生中的大多数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较高。

(二)民族在中华民族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

为确定高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是否具有民族差异性,进行了t检验。研究表明,高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总分上不存在民族间的差异(t=1.3,p>0.05),但汉族和少数民族高中生在情感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8.126,p<0.001),汉族显著低于少数民族高中生;在认知维度上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t=9.427,p<0.001),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高中生。而汉族和少数民族高中生在评价和行为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行为和评价各维度上汉族高中生得分略高于少数民族高中生。

(三)年级在中华民族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

为确定高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是否具有年级差异,进行了t检验。在中华民族认同总分上各年级高中生并没有显著差异(t=1.234,p>0.05),高一和高二年级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018,p<0.05),高一年级的学生显著高于高二年级的学生。

(四)性别在中华民族认同及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

为确定高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是否具有性别差异,进行了t检验。在中华民族认同总分以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行为维度上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以及总分上,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民族地区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在总体上呈负偏态分布,表示中华民族认同较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而认同较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小,也就是民族地区高中生中华民族认同较为强烈。这与我国的多民族平等的政策以及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核心凝聚力的载体,高中生通过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接受热爱祖国的思想的熏陶,逐渐将爱国意识作为自己的一种心理品质。同时,高中生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有意识地维护国家形象上。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在中华民族认同及各维度间不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提倡男女平等,而且同等享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因而导致其不产生性别上的差异。然而,在认知维度上,女生略高于男生。这表明,女生在对于感性的认知构建上要略高于男生。

本研究也发现,低年级在中华民族认同的评价维度上显著高于高年级的学生,也就是说,低年级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以及认可度要强于高年级的高中生,主要是由于早期青少年易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倾向[5],是个体自身发展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对于中华民族认同的评价不断趋于成熟,进而做出对于自身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本研究还发现,在情感维度上,汉族显著低于少数民族高中生;在认知维度上,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高中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支持以及文化扶持,对于少数民族高中生的教育实行双重的民族认同策略,即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促进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并且开办具有特色的民族学校,这些举措提振了少数民族高中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促使其在感情维度上具有较高的得分,而少数民族也受到自身文化认知的影响,在认知水平上表现得弱于汉族高中生。然而,受到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6],少数民族高中生与汉族高中生在中华民族认同感上不存在差异,且均维持较高水平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综上所述,结合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现状,我们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及为开设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支持,而且也要完善师资队伍,开设适宜于该民族群体高中生心理的民族认同教育及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相关课程,从而维持并强化民族地区高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4):68-76.

[3]Liliana Rodriguez,Seth J. Schwartz & Susan Krauss Whitbou-

rne.American Identity Revisi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Nati-

onal Ethnic,and Personal Identity in a Multiethnic Sample of Emerging Adult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2010,25(2): 324-349.

[4]秦向榮.中国11至20岁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Leadbeater B. J.,Kuperminc G. P.,Baltt S. J.,Herzog C. Amultivariate model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35):1268-1282.

[6]程淑华,韩毅初,李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关系研究[J].理论观察,2014(1):77-79.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