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办好自办节目

2016-10-19刘慧溢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

刘慧溢

摘 要:随着中央和省级媒体覆盖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处在广播电视行业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由于受到覆盖面和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在媒体大战中拥有一席之地?办好自办节目,体现地方特色,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砝码。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节目;新闻

当前,总体来看,县级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普遍存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问题。就拿我们博湖广播电视台来说,目前电视自办节目形式主要以新闻和专题为主。新闻节目存在“三多三少”,即一般性的动态报道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少;会议报道多,反映基层、反映群众实践活动报道少;浮在面上的报道多,紧贴生活、紧贴实际的报道少。每天的新闻除了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的消息外,其它类的新闻很少。

一、把握受众需求,灵活设置节目样式

县级台面临的受众群占主导地位的是广大的老百姓,那么他们的需求就是社会主流需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党的政策和身边发生的故事,想听的和想看的主要是党和政府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以及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物,或者愉悦的、奇异的、有品味的内容,这些就必然是县级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首先应从三方面改变节目形式,一是做好与农民相关的政策宣传;二是体察农民的实际困难;三是对坑害农民的事情要坚决予以揭露,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在形式上适应农民:一是有条件的的县台可以采取在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直播的方式。二是应当充分发挥话筒的作用,多采用现场声和同期声。三是可以将农民朋友请进直播间。四是可以用访谈或讲故事的方式反映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

二、改进新闻版块,增强自办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和感染性

(一)重点改进时政新闻版块,解决好上文所提到的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观众不喜欢看浮于表面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不关心本县时政。问题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能否适应观众的需求。所以,要按照“三贴近”原则,将会议报道从观众“应知、想知”出发选准报道的切入点,切忌面面俱到。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方式,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对重要新闻报道配合开辟《新闻背景》、《新闻资料》、《新闻链接》、《记者感言》等栏目来满足观众对资讯的深层次的需求。

(二)加强对主题新闻的策划,改变“等米下锅”的现象。主题报道思想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要围绕县上主要工作、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制定好全年宣传计划,每月要有宣传方案,对重大事件要作出系列或连续报道安排。

(三)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努力发掘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点。在作会议报道时,编辑、记者不能图省事,把与群众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都淹没在了会议议程和领导的报告中。在作领导活动报道时,记者还应该多长一只眼,借下乡到基层的机会,去发现“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外的新闻,要从百姓的角度去发现、发掘新闻点,用百姓身边事影响和教育观众。

(四)坚持做好民生报道,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在内容上,这一板块紧紧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围绕老百姓希望解决的、政府考虑解决的、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来报道。在形式上,做足沟通和服务的文章。创新采编思想和采编视角,使民生新闻具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切实做到更贴近、更迅捷、更生动,使民生新闻成为县级电视台重要的“新闻增长点”,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立足本土,彰显区域特色,增强对农节目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一)准确定位,加强对农节目服务功能的针对性。在掌握本地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调整节目设置,明确节目定位,改进节目形式,有的放矢地为农民提供内容服务。县级台对农节目紧扣新农村的主题,可以开设《关注》、《农家顾问》、《农村科技》、《科技信息》、《卫生与健康》等栏目,坚持“走进农村,讲农民事,说农业情,叙农家乐,搭起农民致富桥”的节目理念,加强对农节目服务功能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条件,为农民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新措施和先进经验,提供准确的致富信息,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农业项目,规避风险。

(二)落实“三贴近”,提高对农节目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严格要求,也是节目能否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根本所在,因此做对农节目不但要实用,而且坚持、落实“三贴近”,尽可能要好看、好懂,具有較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要与农民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与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解难题、排忧愁。对农节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让农民朋友从电视中得到收获、得到享受。对农业节目要入情入理,入眼入心,让农民朋友看了就觉得“过瘾”、“解渴”。

四、精心播排、包装,从细部提高自办节目的质量

(一)节目编排力求精良。新闻编排要显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善于把不同的报道形式加以巧妙安排,灵活穿插,使其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某些重大事件、典型经验、突出问题,还应配发短小精悍、尖锐泼辣、针对性强的评论、编前话、编后语等,使观众深受感染和启迪,保持浓厚的收看兴趣,以增强新闻的表达力和影响力。还应注意节目中的转换技巧,承上启下串联,做到首尾相映。

(二)播音主持力求亲切。提倡播音主持人个性化语言,培养庄重、大气、亲切、自然、真诚的播音特色。播音、主持人在注重有声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的同时,还应注重语言的自然、平易,力求贴近生活,尽量平和地与观众交流,使稿件锦上添花。

(三)形象包装力求时尚。俗话说: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电视新闻节目也要巧加包装,打扮的漂亮得体,才能留住观众的目光。包装的内容包括台标、新闻节目片头、片花、宣传片、字幕乃至于标准字和标准色等,同时在音乐的运用上也注意和谐、统一,形成独特、鲜明的包装风格。

五、结语

总之,县级台要想办好自办节目,就要走出旧框框,不断地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立足自身优势、根据本土特色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栏目、节目,这样才能牢固树立在当地受众中的影响力,实现新闻宣传促进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竞争激烈的广播电视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改革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台新闻
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
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推广方式探讨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抚州市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系统网络探究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