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文化融和与自主创新

2016-10-19谢维俊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初探

谢维俊

摘 要:自主创新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从根本上讲创新即是文化创造,创新力即是文化力。不同地区的创新行为,自主模式与其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融和与自主创新。融和既是一种交流状态,也是一种文化功能的表现,通过融和构建创新文化,彰显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精神内在统一性和文化生态平衡的多样性,从而达到由“融和”至“创新”而“致远”。

关键词:初探;文化融和;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从根本上讲,创新即是文化的创造,创新力即是文化力。这里说的文化即是大文化。“自主创新”重在“创新”,根在“自主“。不同地区的创新行为,自主模式与其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就拿合肥来说,地处江淮腹地,临江襟淮,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江淮“巢文化”的重要代表,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潮流的冲刷洗练,形成了“开放开明,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不同文化在此交汇,古庐州、徽文化,外来文化相互融和。在此背景下,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驱动融和。融和,既是文化的功能,又是一种交流的状态,还具有和谐文化的内涵。通过融和构建创新文化,培育合肥城市的创新能力,达到彰显城市精神的内在统一性,形成合肥现代化的精神动力。本文就文化融和與自主创新展开探索和研究,寻求在新时期文化的引擎作用谈三点粗浅认识,力求以文化人,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一、地域文化与多种文化融和,形成文化创新环境

纵观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个性。就以合肥而言,渊源于数千年文明史的“巢文化”产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合肥这座城市属巢湖流域,又雄居江淮分水岭之上,既是江淮腹地,又是安徽省会,还是长江三角洲的副中心,深得“巢文化”的滋润,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尤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几轮扩张,以形成环抱巢湖,从一个数十万人口发展到800万人口的大城市,吸收了省内外以至于国外投资、兴业、打工、生息、繁衍,与本地的合肥人融为一体。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同属中华文化圈但又带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不同地域文化的聚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创业文化和展拓文化,其表现为创业思维而不是守业思维;自信心理而不是自卑心理;感知新奇而不是因循守旧;探索开拓而不得固步自封;这些无不表现为文化创新因子。就“巢文化”而言,具有勤劳朴实,崇文尚智,追求精美的当地文化风格。这就要求政府应提供平台,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亲和力,从而契合其结合的战略导向,两者结合融和共生能产生单一文化所没有的优势放大效应,从而形成足够强大的软实力支撑。通过不同因子的对接可催生出新的文化要素的产生,以促进、支持自主创新,形成新的文化土壤。再者,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合肥地区,古代、近代和现代,无论是战场商场或文坛政坛英雄倍出,群星闪耀,宋代的清官包拯;明代的爱国将军余阙;清代的李鸿章家族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等;近代的歧路英雄王亚樵,爱国名将冯玉祥,开国上将李克农;现代的张劲夫、吴邦国等都成为一代精英或朝廷重臣而名垂千史,对中华文明和合肥地域文明建设功不可没。合肥是包公文化的发源地,包公生于斯,长于斯,终身归葬于斯,包公执法如山,清政廉明的品质流传于世。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形成的廉政文化,就是与包公文化相融和所产生的地方特色文化形态。在其出生地肥东县,就在县城建立包公廉政文化游园。公园位于店埠河两岸,全长约3公里,是一个集景点休闲垂钓为一体的游园。景点以集中展示县直部分单位的廉政核心理念为主线,以故事、漫画、格言、警句等形式,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让人民在游园的同时,接受包公廉政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肥包河公园则是以清风阁和包公墓园为主体,开展各种演出,主要应演包公戏,讲包公故事等活动,并结合包公家训中“若包家后人,有贪官枉法者,永世不得入家谱”的箴言,教育人们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一旦“巢文化”推崇精英、能人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创业取向的因子结合,形成文化创新环境,必将催生出新一代英雄层出不穷,其中政坛新秀,商场高手,科技能人,文坛巨匠等新的英雄谱,新徽文化必将以精英文化和文化精英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二、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和,不断凝聚正能量

这里的地域文化,当然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特有文化。外来文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命运共同中,随着外资的引进,外国人员不断涌进国门,渗透到中华各地,加之世界500强企业的跨国公司鱼贯进入中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正是由于优越环境和底蕴深厚的文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投资的热土。西方除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样也带来文化,这就形成了合肥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在处理这一文化关系时要立足本土,巩固好自己的文化根基,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要在自主自立自警的同时,借鉴外来文化的文明成果,必须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展开融和。在西方文化中,一方面具有征服、支配、控制的强力倾向,一方面具有理性、效用、功利的谋划倾向,这也是现代性的两个相互联系方面。因而我们讲的融和应该是扬弃的。毛泽东曾经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我们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告诉我们,即是将西方现代性中的理性方面化入我们的文化之中,服务于文化创新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开放兼容气度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西方文化中科学、理性,功用的倾向是完全能够与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和,形成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自主机制,以合肥地区土生土长的门歌为例,过去演出是一个人演唱,一面小锣,一面小鼓。演出形式单调,曲谱简单,场面冷清。通过几代作词、音乐人的努力,在保持原有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音乐因素,变一人为多人并加上舞蹈动作充实,使其音乐丰满,舞台调度活跃,场面热闹,甚至有人尝试用交响乐伴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当然,这种引进并非照搬照套,而是在改进溶化的基础上给予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易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达到自主创新机制和主化融和式的一致性。从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正能量。

三、文化创新与创新行为的融和,培育创新主体

这里的主体是指创新体制下,拥有创新欲望一群人为主体。主要是创造条件让有文化创新的人实现创新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一系列奖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让政策发挥最大效应,达到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凝炼创新智慧,建立创新模式,形成鼓励创新的评价尺度。建设宽松、和谐民主体制环境,必须要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造就市民的创新性格,实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生动活泼局面。要提倡不断创新求变,宽容失败,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在具体创新实践中,不论大、小发明与创新都要给奖励。既给政治荣誉,又给经济奖励,使创新的人在社会上有地位,在单位成骨干。从而不断突破不利于创新的思想束缚,克服等级观念,中庸思想,无为哲学,封闭意识、平均主义观点等消极影响。同时,要大胆引进文化创新人才,无论国内外,只要有文化创新项目,都要向招引资那样给予优惠政策,让其在宽松的环境中孵化成长,直至其成功。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合肥时,称赞“合肥养人”。其实就是指安徽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为创新提供的好环境、好政策、好待遇。总之要让社会尊重文化创新,达到人人想创新,人人愿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争创新。

辩证统一观点告诉我们,文化融和与自主创新,必须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与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文化创新中得到源头活水的滋养,使其在文化融和中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中进行文化融和,两者齐头并进,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提高文化自信心,获取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蒋国林.苏州的文化融和与自主创新[J].文化月刊,2007,10:8-11.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初探
学生管理法制化及其权利保护思路初探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