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74名大学生性侵犯回顾性调查

2016-10-19欧阳婷向兵谭婷崔倩曹亚兰董潇杨陶希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5期
关键词:看护人儿童期性侵犯

欧阳婷,向兵,谭婷,崔倩,曹亚兰,董潇杨,陶希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774名大学生性侵犯回顾性调查

欧阳婷,向兵,谭婷,崔倩,曹亚兰,董潇杨,陶希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目的了解大学生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获取大学生群体对儿童期性侵犯的认知与看法,为制定儿童预防性侵犯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某高校443名在校大学生,网络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324名高校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儿童期性侵犯回顾性调查。结果20.2%的学生报告18岁以前发生过性侵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调查学生儿童期性侵犯发生与否与被侵犯者的性别、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好坏、对性侵犯的认知情况(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对可能发生性侵犯地点的认知、与侵犯者的关系)有显著性关系。结论大学生儿童期性侵犯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根据大学生儿童期性侵犯的危险因素来预防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

儿童期;性侵犯;影响因素

儿童性侵犯是世界上儿童和青少年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其流行广泛,儿童性侵犯的发生率女性最高达53%,男性最高达60%[1-5]。目前,儿童性侵犯相关调查是以回顾性调查为主,国外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开始了儿童性侵犯的回顾性调查研究[6]。我国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儿童性侵犯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话题的敏感性,导致我国目前对于儿童期性侵犯的现况及干预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近几年随着性侵犯事件的高曝光,社会关注度广泛增加。该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对774名高校大学生进行儿童期性侵犯的回顾性调查,了解大学生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5年10月—2015年12月现场方便抽取武汉市某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线调查324名高校大学生,共获得774份调查问卷,排除不合格问卷7份,有效率为99.10%,最后完整录入767份问卷进行分析,其中男生429名,占55.9%,女生338名,占44.1%。

1.2调查问卷内容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家庭情况等;儿童期性侵犯认知包括性侵犯的定义、获取性侵犯相关知识的内容、途径、时间等;发生情况:凡回答在18岁以前有过下列8种经历中的任何一种即为儿童期性侵犯阳性他人在你面前暴露性器官、他人用语言对你进行性挑逗、他人强迫或引诱你观看色情电影、录像或色情刊物、他人触碰你的乳房或生殖器、他人迫使你去触碰他(她)的生殖器、他人在你身上摩擦其生殖器、他人试图与你进行性交、他人强行与你性交。上述情况前三种为非肢体接触性性侵犯,后5种为身体接触性性侵犯性侵犯阳性的发生时间地点、应对方式、侵犯者的个人特征等。

1.3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现场调查:采取AB卷形式,并对参与者说明该次调查仅用于科学研究,匿名填写,同时给每一名参与者发放信封用于回收问卷。网络调查:通过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发放问卷,回收数据。

1.4统计方法

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数据,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大学生儿童期性侵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探讨大学生对性侵犯认知情况与发生率的差异,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向前选择法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774名大学生,剔除无效问卷7份,男生429名,占55.9%,女生338名,占44.1%。独生子女339人,占44.2%,非独生子女428人,占55.8%;本科生731人,占95.3%,专科生36人,占4.7%。

2.2发生情况

报告显示有155人回答儿童期曾有性侵犯经历,发生率为20.2%(男生23.8%,女生15.7%)。其中有8%(27/338)的女生和13.1%(56/429)的男生发生过身体接触性性侵犯。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校、家里、郊外偏远无人处,发生率分别为31.6%、19.4%、12.9%;高发季节为夏季,发生率为45.2%。

2.2.1侵犯者情况分析在155例阳性案例中,有104人填写了侵犯者的性别,其中男性占74.0%(77/104),女性占26.0%(27/104);有113人填写了侵犯者的年龄,其中少年侵犯者占46.0%(52/113),青年侵犯者占32.7%(37/113),中、老年侵犯者占21.3%(24/113);有111人填写了与侵犯者的关系,其中同学占48.6%(54/111),陌生人占16.2%(18/111),其他亲属占10.8%(12/111),邻居占9.0%(10/111),直系亲属、老师、父母的朋友均占3.6%(4/111)。

2.3性侵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从分析性侵犯的发生与主要看护人、主要看护人的文化程度、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好坏、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以及个人的因素如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关系的结果显示: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好坏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5.809,P<0.05);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9.496,P<0.05);性别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7.684,P<0.05);结果见表1。被调查者的性别与是否想象过性侵犯他人有显著性差异(χ2= 63.321,P<0.05)。

在阳性案例中,侵犯者为女性时,对男生的侵犯率显著高于女生(χ2=5.457,P<0.05),而侵犯者为男性时,对被侵犯者性别的选择无显著性差异(χ2=2.502,P>0.05)。

调查结果显示,被侵犯者的年龄与身体接触性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29.272,P<0.05);发生在早上与身体接触性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6.631,P<0.05);发生在家里与身体接触性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5.854,P<0.05);侵犯者为其他亲属与身体接触性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1.283,P<0.05)。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童年期性侵犯发生率比较

2.4性侵犯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调查者是否发生过性侵犯作为因变量(发生过性侵犯=1,未发生过性侵犯=2),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期发生性侵犯的危险因素为:性别为男(OR=1.912);18岁以前未获得或从未获得过相关信息(相对于18岁以前获得过OR= 1.652);保护因素为:与看护人关系好(相对于关系一般OR=1.652)、对侵犯者身份的认知情况好(相当于对侵犯者的认知情况一般和差OR=0.937)。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性侵犯发生率与认知情况

根据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情况,将被调查学生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将与认知情况有关的5个多选题每题赋4分,按答对选项的比率得分,满分为20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性侵犯发生地点和侵犯者身份的认知与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阳性组与阴性组得分比较(±s)

表3 阳性组与阴性组得分比较(±s)

评价指标阳性组阴性组t值P值对性侵犯发生地点的认知对侵犯者身份的认知1 . 7 2 0 ± 0 . 6 2 6 1 . 7 5 1 ± 1 . 0 3 3 1 . 8 5 8 ± 0 . 5 9 4 2 . 0 2 0 ± 1 . 0 8 4 2 . 3 9 3 2 . 8 7 2 0 . 0 1 7 0 . 0 0 4

3 讨论

该研究探讨了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与人口学特征、认知情况的关系。被调查者以非独生子女和男生居多,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性别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男生发生率为22.4%,女生发生率为15.7%。陈晶琦[7]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0.0%的女生和14.3%的男生曾遭受过儿童期性侵犯。王永红[8]、李成齐[9]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的男生和11.5%的女生曾遭受过儿童期性侵犯。牛红峰、楼超华[10]等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0.2%的男生和18.2%的女生曾遭受过儿童期性侵犯。上述研究中女生儿童期性侵犯发生率均高于男生,而我们的调查中男生发生率却高于女生,有学者的研究数据也是如此。孙言平[11]的调查数据显示,男生发生率为25.1%,女生发生率为18.8%。我们可以发现,男童也会受到性侵犯,他们受到性侵犯后更难受到相应保护。除此之外,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率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有[12-13]:①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更多学者只关注女童性侵犯,结果导致男童性侵犯曝光率低。②使用不同的儿童期性侵犯的定义。该次调查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我们使用的儿童期和性侵犯定义的范围较宽有关。③询问问题的方式不同。如采用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填写匿名问卷等,得到的结果就可能不同。④问题数量不同,问题呈现的语句不同。问题的数量和语句形式可能影响到被调查者对此次调查的态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⑤样本数量不同等。调查发现,性侵犯高发季节为夏季,发生率高达45.2%,这可能与夏季着装较少有关。此外,高发地点为学校、家里和郊外偏远无人处。侵犯者以同学(48.6%),陌生人(16.2%),其他亲属、邻居(19.8%)为主,这两点之间是相关联的。学校高发与以同学为侵犯者的群体有关,家里高发与以亲戚邻居为侵犯者的群体有关,郊外偏远无人处高发与以陌生人为群体有关。可以得出,高发地点与侵犯群体两者是相符的。

该研究显示,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好坏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5.809,P<0.05),这可能是因为与主要看护人关系越好,主要看护人对儿童的关心教育越多,则发生率越低;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与儿童期性侵犯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χ2=19.496,P<0.05),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越早,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能越强,则发生率越低;与看护人关系好坏与是否将被性侵经历告诉他人无显著性差异(χ2=0.273,P>0.05),这与我们预测的结果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儿童期性侵犯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被侵犯者的性别、与主要看护人的关系好坏、对性侵犯的认知情况(第一次获得相关信息的时间、对可能发生性侵犯地点和对侵犯者身份的认知)。虽然该研究中大部分样本来源于武汉某一高校的大学生,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研究结果仍有一定警示意义。因此,父母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要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不要独自或受他人诱导去人少的地方。学校应提高警惕,对儿童进行相关的性教育,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同时,社会应提高对男童性侵犯的关注度,加强对男童的身心保护力度。

[1]D.Finkelhor.The international epidemiology of child sexual abuse[J].Child Abuse and Neglect 1994,18(5):409-417.

[2]N.Pereda,G.Guilera,M.Forns,et al.The international epidemiology of child sexual abuse:A continuation of Finkelhor[J].Child Abuse and Neglect,2009,33(6):331-342.

[3]N.Pereda,G.Guilera,M.Forns,J.Gómez-Benito.The prevalence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community and student samples:A meta-analysis[J].Clin Psychol Rev,2009,29(4):328-338.

[4]M.Stoltenborgh,M.H.van IJzendoorn,E.M.Euser,et al.A global perspective on child sexual abuse:Meta-analysis of prevalence around the world[J].Child Maltreatment,2011,16(2):79-101.

[5]Mohler-Kuo Meichun,Landolt Markus A,Maier Thomas,et al.Child sexual abuse revisited: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swiss adolescents[J].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Adolescent Medicine,2013,54(3):304-311.

[6]罗艳.在中国,他们如何面对—12位儿童性侵犯遭遇者应对经历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5):6.

[7]陈晶琦.565名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经历回顾性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10):873-877.

[8]王永红,陈晶琦.1762名大专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8):4654-4656.

[9]李成齐.大学生儿童期遭受性侵害的回顾性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4):89-93.

[10]牛红峰,楼超华,高尔生.1099名大学生儿童期性虐待的调查与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0(1):40-45.

[11]孙言平,董兆举,衣明纪,等.1307名成年学生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及其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21.

[12]Goldman J D G,Padayachi U K.Som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estimating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in child sexual abuse research.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0,37(4):305-314.

[13]Fricker A E,Smith D W,Davis J L,et a1.Effects of context an d question type on endorsement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2003,16(3):265-268.

Retrospective Survey on Sexual Abuse of 774 Cases of Undergraduates during Childhood

OYANG Ting,XIANG Bing,TAN Ting,CUI Qian,CAO Ya-lan,DONG Xiao-yang,TAO Xi
Medical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Province,430065 China

Objective To know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sexual abuse of undergraduates during childhood,obtain the undergraduate’s awareness and viewpoint of sexual abuse during childhood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king the children preventive violation intervention plans.Methods 443 cases of students in some college in Wuhan were extracted by th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the field survey,and 324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the network survey,and the sexual abuse of the survey objects was retrospectively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 report showed that the sexual abuse occurred to 20.2 percent of students before 18 years old,and the multi-factor regression analyzes there was an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whether the sexual abuse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ccurred or not during childhood and gender,relationship with major caregivers and awareness conditions of sexual abuse(the time of firstly obtaining the related information,awareness of potential sexual abuse plac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violator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sexual abuse of undergraduates during childhood is higher,and it is a multi-factor result,and we shoul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xual abuse during childhood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 of undergraduate sexual abuse during childhood.

During childhood;Sexual abuse;Influence factor

R19

A

1672-5654(2016)09(a)-0038-04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5.038

2016-06-21)

武汉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15ZRA163)。

欧阳婷(1994-),女,贵州遵义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儿少卫生学。

向兵(1969-),女,湖北黄冈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儿少卫生学,E-mail:397126318@qq.com。

猜你喜欢

看护人儿童期性侵犯
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0岁~3岁婴幼儿主要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婴幼儿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婴幼儿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拒绝性侵 疗愈童心
波兰公开768名儿童性侵犯资料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儿童期语言技能与成人读写能力:29年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