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研究

2016-10-14巫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中高职英语课程

巫萍

摘要: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核心内容。结合中高职英语教学不衔接的现状,提出了中高职英语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衔接的对策,以促进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衔接。关键词: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60-02 目前,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本文结合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之间不衔接的现状,提出中高职英语教学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衔接的对策。一、中高职英语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现状中职英语和高职英语在教学目的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如下。1.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之间相关性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是造成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相关性弱的主要原因。中职英语课程是九年义务素质教育的延伸,突出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而高职英语课程是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侧重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属于职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职业英语教育,因此使得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相关性弱,缺乏分级递进和相互衔接的贯通性。2.中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结构衔接不畅。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分别从听、说、读、写、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实行分级。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不同行业對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不同需求来决定。拓展模块属于任选内容,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1]高职英语的较高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高的涉外专业;一般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基础要求适用于未来职业对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可以看出,高职英语课程的内容结构不同于中职英语有具体的模块结构。虽然中高职是职业教育中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但两者对英语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分层规定都自成体系,没有统一规划,从而造成知识点连贯性差的现象。3.中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衔接不畅。中职英语课程没有形成完善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显而易见,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客观地评测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调查显示,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围绕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展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英语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课程则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主要的评价方式有:英语应用能力水平考试AB级、全国职场英语考试(一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此外,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必须多样化,教师除了传授英语知识,还要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交流和沟通。因此看出,由于中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衔接不畅,直接导致中高职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差异,造成中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方式严重不衔接。二、课程目标规划根据上述分析,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必须遵从英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能力本位”的人才观。中职英语的课程总体目标规划是:调整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加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高职阶段学习打下基础。高职英语的课程总体目标规划是: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中职英语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英语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培养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三、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课程目标规划,下面提出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方式。1.递进型职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特征与性质,采用平台和模块化的“基础英语+职业英语+行业英语”递进型职业英语课程体系,通过中高职两平台上的模块互为递进和衔接,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衔接。基础英语模块重心在于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职业英语模块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这个阶段的职业英语侧重于各行业都通用的职场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具有各专业的通适性。行业英语针对具体行业岗位(群)从事行业涉外交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模块贯通中、高职两个平台全过程,纵向递进,相互衔接,共同作用于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行业英语是以专业涉及的典型职业岗位和主要工作任务的涉外交际需求为主线,针对具体行业岗位(群)对行业人所需要的英语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和资源。本课程体系是基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构建了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循序渐进的职业英语知识体系,注重培养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注重培养了学生在职场环境下实际应用英语的技能,有助于实现中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衔接。2.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要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贯彻“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运用语言。[2]具体教学模式设计是:(1)构建“职场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虚拟情景模拟创设职业生活和工作情景,让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涉外工作技能。(3)通过组织开展如职业英语口语比赛、写作比赛、涉外活动、企业文化讲座等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总之,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构建个性化和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达到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3.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1]具体构建是:(1)根据中高职平台和模块化的“基础英语+职业英语+行业英语”递进型职业英语课程体系,制定每一模块和层次的评价内容和标准。(2)实施评价时,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评价内容中,评价内容除了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各种学习因素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客观量化评价。(3)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让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社会评价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构建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目的在于:一方面学生可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相应地调整学习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反思教学,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四、结语中高职英语不衔接容易造成教学效率低,浪费社会资源,改善中高职英语的衔接程度是当前中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中高职衔接公共英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联合所有的中高职院校,从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出发,基于一体化的角度,统一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最终实现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报告》[J].中国外语,2010,(4):4-7.

猜你喜欢

中高职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学前英语课程的核心经验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