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中的学生特点分析和学习引导

2016-10-14李启才徐宗宁黄旭艳毛小勇张兄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4期
关键词:学生特点

李启才 徐宗宁 黄旭艳 毛小勇 张兄武

摘要:以苏州科技大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的“5+2”和“3+4”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中的学生特点和教育引导问题。这些学生中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很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也很少,对今后7年的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关系也知道较少,更无从谈起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研究认为,应该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在课程设置、家校共建、讲座和班会讨论等多个环节,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自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培养出乐观向上、学业有成的好学生。

关键词:初中毕业生为起点;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学生特点;学习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17-04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高职学校毕业生顺利提升学历层次提供便捷通道,江苏省教育厅在2012年以后,开展了一系列高职加本科的教育模式试点项目。2012年,苏州科技大学与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申报并成功开展试点合作项目——土木工程专业高职加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学生在高职学校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苏州科技大学完成2年普通本科教育,简称“5+2”项目。从2014年起“5+2”项目改为“3+4”项目,即在高职学校学习3年,在本科学校学习4年。不管是“5+2”还是“3+4”项目,这种高职加本科的教育模式是一个新兴事物。这种培养模式招来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有什么区别,如何能够让这些学生快乐的成长成才呢?结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认真研究这些学生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工作,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来,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长期专业学习毅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土木工程专业,积极主动、有成就感地完成学业。

一、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加本科培养模式的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生源的地域分布集中。按照政策要求,这种培养模式只是限于在高校所在的地级市范围内招生,不像一般的本科院校招生,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生源。我校招生的学生仅限于苏州市范围。这种招生的好处是学生的成长环境相似度高,互相之间能够很快融合在一起,缺点是同学之间没有好奇感,不利于相互开拓视野,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学生的心智和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成长速度较慢。

2.学生专业学习的开始年龄小且持续时间长。初中开始的高职学习一般为3~5年,之后即可毕业参加工作。一般的本科学生都是从高中毕业后才开始,在校时间大部分都是4年。而高职加本科的学生在校专业学习,从初中毕业开始,就要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需要持续学习7年。

3.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比例低。在高职加本科教育模式进入苏州市的中考招生目录之后,招生人员接到许多电话,很多家长都在确认一个政策事实,那就是孩子不需要上高中和参加高考,也可以读本科。许多家长是在这种政策引导下,考虑到孩子上高中和参加高考的辛苦和风险,才给孩子报了“5+2”项目或者“3+4”项目。而由于这种项目在苏州第一年只有2个,第二年增加至3个,近年来也不超过10个,远远少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专业数量,因此学生和家长只能在很有限的专业类型中进行选择,而根本没有考虑孩子是不是适合高职加本科的培养模式,也没有考虑孩子喜不喜欢土木工程专业。

4.大部分学生的溺爱娇惯现象严重。每次教师们参加孩子们的入学仪式或者寒暑假欢送会时,都会看到绝大部分孩子都有两个,甚至有四个或更多个家庭成员陪同开会,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另外,由于学生的分布范围只限于苏州大市,而苏州又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绝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只要把自己的学习做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做,娇惯现象也很严重。

由于以上特点,教师们就有这样的担心:这些初中毕业的孩子年龄太小,只有十五六岁,就被家长们选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其今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目标,而且高职加本科的教育周期相对以前的教育模式要长得多,孩子需要学习这个专业7年时间不间断。如果孩子不喜欢这个专业,再加上从小的娇生惯养,今后的7年学习,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也正是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可塑性强,适当加以引导,还是会喜欢上土木工程专业的。所以,作为这一试点教育项目的执行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这些孩子的专业学习兴趣、吃苦耐劳的学习毅力和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自觉自愿、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土木工程的专业人员了。

二、对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引导

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专业兴趣,并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这项工作。

1.課程设置上的引导。这种项目的前两年课程,基本上相当于高中阶段的课程。高职学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不会因为没有了高考压力而滑坡,主干课程采取参加全市高中统考,并参加成绩排队评比的方式,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而且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所学专业已经确定。在这前两个学年中,可以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所了解,每学期开设一门专业学习的前期引导性课程,比如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历史、画法几何及土建制图等比较容易接受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和自己将来的就业领域,既可以培养专业学习兴趣,也可以对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和引导。

2.家庭和学校在实践环节上的共同引导。教师们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关注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话题,就会自觉学习和探索专业知识。所以,每次和家长们见面,教师们都会真诚地告诫家长们,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比如家庭聊天、活动和旅游中,引导孩子们对土木工程的学习兴趣,并且敦促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到建设工地、设计院和项目管理等部门去实习的机会。教师也明确告诉家长,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本学习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孩子的多方面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和热情。学校也会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组织结构模型设计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专题报告引导。学校经常邀请本科段的任课教师,或者社会上的知名建筑结构设计师,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项目经理、技术员、概预算员、安全管理员、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管理员等,就土木工程的就业领域、工作内容和职业发展,以及学校学习内容和将来工作中所用知识的辩证关系进行演讲和讨论,让学生对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有近距离的感受。

4.引导孩子对新闻中的专业相关事件的关注。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地震、洪水、雪灾和火灾等原因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也会对一些重大工程的开工、进展和竣工等情况进行报道。教师在每周的学生班会中,抽出一些时间,对本周所发生的土木工程新闻进行专业点评,引导学生注意有关新闻中提到的专业问题,并给学生讲解所提到的建筑物结构特点、荷载作用形式、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哪些课程中学生将会学到相关的知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际工程的实施时,技术不过硬,责任不到位,都会出现工程事故问题,而且明白相关课程的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应用的,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学校学习好了,毕业以后走向社会,才会做出优质的工程。

三、学习毅力的培养

1.高职加本科培养项目的学生入学年龄太小,仅有学习兴趣,而没有吃苦耐劳的学习毅力培养,对于今后的7年学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举例教育。

(1)一栋建筑物的建造过程是很长的。如一栋高层建筑物,可能从开挖、边坡支护、打桩、做承台、施工地下室、拆除边坡支护到出地面,都需要1~2年的时间,上部结构施工、内外装修做完,又需要1年甚至数年的时间,这还是在资金、施工条件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有的工程,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苏州的东方之门,全国有名的“大秋裤”,由于多个原因,从设计开始耗时十多年,建建停停,停停建建,才达到接近完工的程度。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没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

(2)优秀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生涯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给学生多讲讲。比如苏州的明代著名建筑师蒯祥,其职业生涯就是从技工出身,一直勤学苦练,终于做到天安门和故宫的总建筑师。又如原苏州建筑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叶志明,专科出身,一直从事土木工程工作,解决了大量施工工程中的疑难问题,现在是我国唯一的土木工程专业施工界的工程院院士。这些从技工出身,刻苦钻研,最终达到职业顶峰的工程界例子,都是高职加本科培养模式学生学习的榜样。

(3)就业要求宽广的知识面。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面非常广,学生的就业领域不同,所需要的知识也不相同,而且一个人也不能确保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个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对开设的所有课程都要努力学好,才能迎接多种可能的挑战。

(4)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施工管理理念在不断更新,有的同学们还有报考研究生的想法,这些都需要有长期学习的思想准备。教师讲课或者在和同学们谈话的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讲我国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和道路桥梁建设方面技术的突飞猛进,讲讲自己原来学的不少工程做法如今已经被淘汰或者被改良,自己是如何进行再学习和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的。让学生对我国的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有自豪感,学起来才有动力。

2.对于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也可以结合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导。在工程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有些课程设计,比如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等,都需要持续一至两周,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则需要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这些时间段内,学生必须持续地坚持只做一件事情。而这些实践环节课程,劳动强度较大,需要进行大量的设计计算和工程图纸绘制。这就要求学生要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工程条件出发,进行整体概念设计,然后进行结构构件布置,再到结构整体分析计算,包括各个结构构件的分析计算和连接节点细部设计,而这些,只是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内容。在设计图纸表达阶段,还有整体结构布置、构件图、连接节点详图和工程材料使用量的计算,等等。而在所有过程中,还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设计规范和制图规范。可以看出,没有一定量的专业知识积累和刻苦踏实的学习态度,是不能完成这些培养要求的。而这些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毅力,这要从一开始就和孩子们说清楚。

(2)在有难度的实践类项目中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任选课加学分的方式,开展一些具有一定难度或者复杂度的结构模型制作比赛或者实践技能方面比赛,并且鼓励学生参加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专业技能比赛或者创新大赛。参加过这些比赛的学生都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同样的题目,做出来的结构模型可以说是各有想法,有的构思非常巧妙,有的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而模型制作的精巧程度,连接节点的细部处理,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结论,没有一蹴而就的輝煌工程,只有肯钻研,舍得花时间,精益求精,刻苦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四、自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其实,高职加本科的培养项目在苏州的招生分数,属于四星级高中的行列,能够考上这种项目的学生,其学习习惯大部分都是不错的。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1)高职阶段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泄气的倾向;(2)高职阶段和其后的本科阶段学习,其学习方法和技巧,与初中阶段完全不同,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前的题海战术的学法,可能会一时半会转不过弯来。

如果由于以上两种情况,学生在一两次考试中失利,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教给孩子们新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学习方法的引导。工程类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理解、必要的记忆和见多识广。有时候一本书上讲的问题不容易理解,另一本书换一种说法来讲,一下子就明白了。有的建筑结构构造,书上的图很难看明白,但是到现场一看见实物,或者在网上搜索工程图片看看,也很容易看明白。所以,学生应该多关心身边的工程建设项目,注意多看相关书籍和参考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就会学习起来越来越轻松。(2)互相讨论很重要。近年来,高校教师都有这种感觉,随着“独生子女”年代的到来,学生们相互讨论问题的氛围越来越差。这可能和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有关,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同伴,习惯了任何事情都自己一个人拿主意。而工程问题一般涉及面很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关注的重点,同一个问题,如果有多人参加讨论,可以开拓思路,避免考虑不到的遗漏。在实际工程的运作过程中,经常有设计方案论证会、施工方案论证会、施工难点问题论证会等,这些都是相互讨论的实例。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讨论问题,不仅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学习和深入思考的热情。(3)自学能力培养很重要。初中学习阶段课堂教学内容偏多,自学空间很少,到了高职和大学阶段,这一学习习惯需要及时扭转。教师可以从预习和复习效果检查、指定课外补充教学资料等入手,逐渐过渡到给出学习方向,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并写出读书报告或者学业论文的程度。

五、结语

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这一项目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只有以学生的快乐学习成长为己任,积极思考和探索适合这一模式的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引导,才会将这一新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好。

参考文献:

[1]郭存亮.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存在问题与成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221-222.

[2]何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衔接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3):61-64.

[3]陈新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7,(2):65-67.

[4]李建英.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合作机制与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37-238.

[5]邹海燕,徐明华.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47-150.

[6]苏宝莉,孙华林.“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9):124-125.

猜你喜欢

学生特点
试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形势分析与策略探究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育纵横
感受初中美术教学兴趣体验
针对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商务统计教学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