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历史培育学生思辨能力的探究

2016-10-12王少全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中职学生

王少全

摘 要: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在急速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需要大量具有思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具有先天优势。本文就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现状及形成原因、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职历史 中职学生 思辨能力

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人在思考问题、辨析问题时能否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

中职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水平开始接近成年人高度,心理学实验证明:“现在中小学生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疑必问。特别在大众媒体发达、普及的今天……在这种背景下,给学生大脑以充足的、合理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1]但是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受其自身经历、能力等影响,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力较弱。特别在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资讯,面对“喷子”如云的多元评论,面对层出不穷的具体事务,往往表现出分析问题片面盲从、面对问题无从入手、思考问题逻辑不清等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思辨能力培育是其进入职场前急需培育的一项职业能力。这是中职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的现状及成因

“以史为鉴”和“古为今用”使得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培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中职历史的先天优势,积极促进中职学生思辨能力提升,首先要清楚当前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的现状

1.中职历史教学书本知识为本位,重记忆,轻思辨。

中职历史教学深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历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贝多芬”,即背多分。为了能考出高分,教师包办了很多本应是学生自己的分析和归纳任务,甚至联系实际应用的内容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好答案。这种历史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重学习,轻应用;重教书,轻育人;重学会,轻会学”[2],没有什么思辨和智慧生成过程,忽视中职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存在过多结论性的知识,不利于中职生思辨能力开发。

如学习美国的南北战争历史的时候,教师经常简单地按教材教授学生,林肯主张废除黑奴制度,要好好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与影响意义。实际上,林肯对黑奴制度的态度是相当矛盾和复杂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非废奴。

2.中职历史教育理念滞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中职历史教学课改在现实中由于客观原因经常被边缘化,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传统讲授法大行其道,以老师讲授为中心,从导课到结课一直在唱“独角戏”。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总是一无所知。有的老师把讨论式课堂理解成问答型课堂,课堂充斥各种问题,一问到底。由于理念落后,教法陈旧单一,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动学。学生枯坐听讲,昏昏欲睡,学习热情不高,思辨能力锻炼更无从谈起。

例如,在讲授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的历史事件,老师还是照本宣科,赞扬刘备爱惜人才,不会鼓励学生质疑或从新的角度立场观察这一历史事件。能不能诱导学生这样质疑:假如没有徐庶的回马之荐呢?假如刘备没有三顾茅庐呢?要是三顾茅庐的是曹操或者孙权呢?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

3.中职历史教学以教案为本位,学生思辨能力培育受限。

很多中职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基本就是以教案和图片视频制成的课件为蓝本,按部就班,上课的过程就是老师要求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学习并做出预定的答案即止。教案成了剧本,教师成了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最佳配角,其他都是群众演员,相当多的时候还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不高,思维能力训练缺失,思辨能力发育不全。

(二)中职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形成原因分析

1.中职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培育。

中职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基层学校的初中历史课不被重视,经常被挤占,中考历史卷多数为开卷考。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高低很自然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尺度,这就造成了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为提高“学习效率”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思辨能力养成是一个渐进的系统过程,初中阶段忽视了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为中职阶段学习发展奠定基层。

加上中职学校升学压力小,有开设历史课程的专业,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够了,反正历史学得好不好,对就业影响不大。因此,学生在这一重要集中学习时段,思辨能力依然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发展和培育。

2.中职师生缺乏民主、平等的关系,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生动活泼、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中职学校有相当多的师生,对于建立两者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尝试较少,习惯于老师就是权威,学生只能听从,所有目标、实施和评价都由老师掌握,学生俯首是从。学生的思维总是聚合在老师指引的地方,难有发散与求异思维余地,久而久之,相当多的学生放弃了质疑、发现、求异、表达与探究。

3.中职历史教师缺乏率先垂范,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培育。

学生思辨能力如何培育取决于中职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行动中如何落实。言传身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当以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主动更新观念,探究新方法,活用新手段,敢于突破束缚,有效整合课本知识。这些都是中职学生希望的历史教师的垂范,而在现实教学中这恰恰是比较欠缺的。

三、中职历史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育策略

历史学科曾经被马克思视为“唯一的一门科学”,历史内容蕴含着诸多可供思辨与智慧生发的资源,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思辨能力得到培育。

1.鼓励中职学生课堂发言,学生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这样的课堂,师生是平等的,不只是人格的平等,还包括了智慧的平等;有赖于优秀学生的引领,但绝不只是优秀学生的独舞剧,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与众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它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但绝不沉闷,发现的喜悦、成功的嘉许、合作的愉快都会随时出现”[3]。读书学习的着力点,就是敢疑,敢于提问发言,提出问题是思辨的开端,它会牵引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层面延伸。

中职历史教师应创设讨论思辨型课堂,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式教学,重视课堂讨论与辩论,让老师真正回归师者的本质——解惑上。同时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多开口、敢质疑,老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反馈,保护学生敢质疑的精神。中职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老师加以引导,避免部分学生起哄及讽刺,学生意见应得到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应得到维护。如上面提及的三顾茅庐的案例,老师可以诱导或允许学生发散发问质疑,最终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成才机会,要善于发现、抓住机会,施展才能,实现社会、人生价值。

2.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思辨。

中职历史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整合设计,让教师扮演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编剧和导演,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创设多样化的学习课堂——翻转课堂、网上课堂等,创设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或演示法,要求学生动手搜集或考评资料,自己得出独具个性的独立思考的结论。如林肯废奴问题,老师可以给出材料,如林肯说“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又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抛出这样的史料,可以挑战教学脸谱化,刺激学生的不同反应,预设生成分歧,为后期思辨开辟战场,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与思考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艰辛与乐趣,同时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思辨的能力。让学生面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社会,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思考,快速适应职场新环境,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3.加强中职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的历史教育内容不是陈腐的死水,而是先祖千百万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中职历史教师培养的是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要加强中职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1)提高中职历史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同时契合中职学生追求现代时尚的特点,引导教会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学习。“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问其声、见其形、临其境”[4],创新教与学方法,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效率。

(2)及时系统地更新历史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观念。长久以来,中职历史教师由于体制原因,经常得不到与普通高中历史老师同等的学习进修机会,在历史教科研方面经常被边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凸显不足。因此,中职历史教师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提供的历史性学习赶超机遇,及时“充电+更新换代”,加快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知识学习更新,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3)需要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学团队。历史新课程是立足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体验生命历程的课程。因而需要一个优秀的历史学科带头人,带领每位教师分工合作,在教学团队分享教与研的成果,促进每位教师快速地成长。职业学校应鼓励文化课教师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加强经验、体验交流,鼓励学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军.中学历史教学探究.人民出版社,2009:172.

[2]何成刚.历史教学课堂技能训练.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8.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

[4]李惠军,周飞.笃学行思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351.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中职学生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