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模拟公司式项目教学

2016-10-10张技术王佩国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向服装教学内容

张技术,王佩国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模拟公司式项目教学

张技术,王佩国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属性,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阐述课程设计的思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以及教学过程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教学总结。

服装生产管理;工作过程导向;模拟公司;项目教学

“服装生产管理”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衣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新型服装生产方式等知识和技能,学会编制生产计划、设计生产流水线、编写工艺文件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成衣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工作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是服装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因此,从课程属性上讲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然而对于这一门课程,大部分院校采用纯理论授课方式,教与学的过程基本在学校教室里完成,即使引用企业案例,也是简介和分析,缺少实习和体验。这不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规律,也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特征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起源于德国不来梅大学以劳耐尔(Rauner) 教授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研究学者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参与实际工作和技术的能力”的教学思想[1]。劳耐尔指出,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其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这些要素在特定的情景下相互作用,直至任务目标完成,工作过程才算结束。

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强调根据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把与岗位相关的工作过程诸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兼顾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和职业岗位所需关键能力的培养[3]。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内容;(2) 以情境教学为典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3)以营造真实职业情境为代表的教学环境[1]。可见,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与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差别较大。

二、 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设计模式,它的教学内容需要重构,教学组织需要重新设计,课程考核方法也要与工作过程导向相适应。这三点是保障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的关键。图1为工作过程导向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示意图。

从图1中不难看出,“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包含四个环节:(1)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职业内涵重构教学内容。按照服装生产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岗位梳理,根据各个岗位的职业内涵要求将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解,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并根据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各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2)进行企业生产观摩学习,完成服装生产管理实际认知。(3)组建模拟公司[4],营造实际工作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实践教学条件灵活设计教学情境。本课程采取组建模拟公司进行实战型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产业实际运营的机构和机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按照公司岗位分工形成学习小组,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起辅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实行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行过程体验和结果评价并举,不同的学生通过承担不同的角色,在工作氛围中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素养提升。

三、 教学实施过程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的思路和计划开展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教学内容工作岗位化

将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知识按照服装生产管理工作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序,并分配到生产过程管理的每个岗位,形成脉络清晰、循序渐进的教学与训练体系。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内涵要求的对应关系一览表

(续表)

2. 企业生产现场观摩与岗位体验

在完成教学内容工作岗位化之后,为了使学生对工作岗位有较直观的认知,可充分发挥区域服装产业的资源优势,就近选择服装企业进行企业生产观摩,并邀请企业负责人一起指导观摩活动,使学生感受企业生产管理运营实际,为下一步组建模拟公司打下坚实基础。

3. 组建模拟公司,实施小组式项目实践

组建模拟公司,按照公司运作流程开展项目各环节的实习。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充当公司的不同岗位角色,实现师生的双重身份,即教师与管理者的身份,学生与员工的身份[4]。采取 “自愿申报+口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进行摸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小组分工。为保证每个学生知识学习的全面性,需要任课教师及时掌握每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行定期轮岗。以模拟订货会承接生产订单为例,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订单生产,在如期交货的同时总结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完成任务汇报。

4. 以“过程+结果”的形成性评价完成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

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实行“过程+结果”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及时掌握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通过分数提升给予反映和肯定,并对课程最终成绩进行综合评判。

四、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采取模拟公司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产管理实训过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效结合。项目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最后的作业效果和学生反馈信息看,模拟公司式项目教学使学生得到了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执行力要求极高,需要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长有较为准确的判断。此外,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任课教师要能够给予及时解决,保证教学方案顺利实施。

[1] 周学军,彭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职教研究, 2009(2):27-29.

[2]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姜大庆.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32): 53-56.

[4] 王佩国, 郝瑞闽, 张技术. 构建与产业“同频共振”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 2015(36):79-82.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jxnh2014131); 常熟理工学院特色课程建设项目(jxnh2014031)

张技术(1980—),男,安徽亳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E-mail:122455807@qq.com

G642.0

A

2095-3860(2016)04-0309-04

猜你喜欢

导向服装教学内容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让人心碎的服装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