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群协同发展的“女装设计”课程教学

2016-10-10胥筝筝李旭明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装服装设计协同

胥筝筝,李旭明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基于课程群协同发展的“女装设计”课程教学

胥筝筝,李旭明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在课程群协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探讨以模块化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跨学科与专业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综合实践教学法为途径的女装设计课程群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课程之间缺少衔接、教学资源分散、教学培养目标单一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实践能力。

课程群;协同发展;女装设计;课程教学

本文以课程群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三个方面讨论“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路径,力图全面系统地对“女装设计”课程及其教学体系进行探讨。

一、 “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1. 学生状况

自2014级开始,我校(绍兴文理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行从中职毕业生中招生,学生均来自于浙江省内如杭州、嘉兴、平湖等地的中职学校。中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但缺少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提升,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为薄弱。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从中职到本科阶段的学习,我校在制定大纲以及教师授课时需要做好中职与本科间的衔接工作。

2. 课程现状

2014年,我校对前一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正,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服装设计1”课程改为“女装设计”,共48学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为16和32学时。“女装设计”作为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综合课程的特征,其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极为密切,且对后期的“男装设计”“童装设计”“创意设计”等课程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但从课程教学大纲来看,缺少与其他专业课程及相关学科的衔接。同时,随着现有服装课程门数的增加,不难发现某些设计类课程存在目标雷同、内容重复的问题。故本次新的“女装设计”课程试图探索课程群协同发展的课程教学与实践。

3. 兄弟院校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如东华大学、南通大学、江南大学、深圳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均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女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一些职业院校如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也进行了与“女装设计”课程相关的改革或建立了网络课堂等。但以上改革均从“女装设计”单一课程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课程集群协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故本次课程改革的开展将有利于在横向上把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理清课程间的发展脉络。

二、 基于课程群协同发展的“女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1]。“女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故基于课程群协同建设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 以课程群协同发展的视角来分析“女装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合理性。笔者从课程特点、课程属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为“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提供理论支持。

(2) 以课程群协同发展的视角进行“女装设计”课程建设,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分析“女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关系,而且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团队和课程学习等方面体现协同发展的实质。

三、 基于课程群协同发展的“女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实施

“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既要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又要遵循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所以建立与“女装设计”课程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课程融合互补的课程群体系是关键。

1. 建设专业的与跨学科的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专业稳定的教学团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通过团队教学,实现教学技能的畅通、教学资源的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女装设计”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学团队,也需要跨学科的教学团队。一支教学团队首先应“以课程为本”,因为课程是最基础的因素,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2]。由于女装设计在款式、色彩及材料等要素上都需要创新,不能只局限在服装类课程中,有更多的设计理念会涉及到其他学科领域,如广告学、美术学、考古学等。因此,选择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知识互补的跨学科的“女装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资源的融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应用协同理论,设置课程内容

“女装设计”课程应通过与其他课程的互补构建合理优化的课程体系。“女装设计”课程的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一方面应具有不可重复性和相对独立性,但知识点之间又应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3]。如服装设计三大要素、服装图案等内容,在“男装设计”“童装设计”“创意设计”等课程授课时会出现重复。现在,基本上是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可能性。实行团队化教学后,一门课并非由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而是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同一门课程的几位授课教师必须做好衔接工作,避免授课内容重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大都没有美术基础,所以大一学年开设有“设计素描A”“设计色彩A”“时装画技法”“服装色彩”等基础课程教学及绘画技能训练,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且各门课程之间缺少衔接,给“女装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带来困难,因此,“女装设计”课程教学在内容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与课程群内其他课程的衔接。下面详细讨论“女装设计”课程与服装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1) “设计素描”“平面构成”与“女装设计”三门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女装设计的三大要素是款式、色彩、面料,造型则是服装的骨架。在“设计素描”课程之后开设“平面构成”课程,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体是组成女装设计形式美的基本要素。但女装造型中的点、线、面、体与其他设计不同,其构成服装中的点包含了女装中的图案、纽扣、装饰配件等,线包含了女装整体造型的外轮廓线、内部省道及分割结构线、装饰线,体则主要是着装后的一种整体效果。点与线的组合、不同色块的组合、不同材料的组合构成了面的形态。学生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要素的特点及与女装的关系,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与人们审美标准的女装款式。

(2) “设计色彩”课程与女装色彩的合理衔接。单纯的设计色彩比较广泛,且没有明确的定位。将设计色彩与女装设计结合,把握女装色彩设计是关键。用色要体现人的需求,色彩要呈现人的性格倾向,特别是在整体的女装搭配中。此外,女装色彩要紧跟时尚流行趋势,流行色的应用是市场价值和产品时尚性的体现。

(3) “立体裁剪”课程与女装造型设计的衔接。设计不仅仅是图稿的呈现,更多的是三维的立体效果。女装设计中的部件设计,如衣领、衣袖、衣身、口袋、各种装饰等需要通过操作来展示效果,可以借助于立体裁剪,运用白坯布假缝试样的方法来进行,在实践中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创新性,让学生真正体验设计的乐趣。

(4) “结构工艺”课程与女装设计的衔接。女装结构与工艺主要解决女装加工过程中的“样版”问题,是女装设计后续的技术问题。“女装设计”课程的安排必须注意彼此间的先后关系,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国外一些服装设计学院在课程安排上突出设计与结构课程的融合和协作关系,如设计课的作业可以交给结构课的教师来指导,而制版课的作业,除了教学指定款式外,对于学生的自由款式作业,教师要求必须先完成设计稿,将自己的想法在设计图上表现出来,然后再按设计稿做纸样。

3. 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首先,在综合服装设计各学科的基础上,结合课程间的关联性及课程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女装设计”课程的“层次+能力+综合”的实践教学模块(见图1),实行“项目整合+能力综合”的训练,形成多联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图1 “女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其次,以赛促学、产学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每年举办的轻纺城面料博览会上,让学生深入展会,体验现代时尚的气息。通

过举办“越隆杯” “红绿蓝”等花型设计大赛,以及“大千杯”“凯奇杯”服装设计大赛,搭建多种产学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竞赛中成长、在创新中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性。

四、 结语

“女装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应从课程群协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该课程的教学。“女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内外逻辑关系为纽带、以教学团队为支撑、以优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引导教师思考课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通过协同进化方式促进“女装设计”及其相关课程的整体提高;能使学生在学习“女装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由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深刻理解女装设计内容与形式的逻辑关系,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1] 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69-71.

[2] 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3] 丁志斌,李茂莉.英语专业网络课程群资源建设模式与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0(3):97-99.

2015年绍兴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jg2016168)

胥筝筝(1987—),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E-mail:xuzheng.68@163.com

G642

A

2095-3860(2016)04-0300-03

猜你喜欢

女装服装设计协同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