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2015年初雪天气过程分析

2016-09-29

科技视界 2016年20期

孙长征+尹承美+任丹

【摘 要】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L波段雷达资料对2015年11月24-25日济南市初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此次过程前期主要是回流形势的稳定性降雪,后期是冷涡造成的降雪。冷空气垫前期形成,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降水相态因为强冷垫的存在,而决定了是雪。针对此次天气过程,对T639和EC-thin温度层结预报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切变线;低空急流;回流降雪

0 前言

回流降雪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明显的冬季降雪,近年来相关文献和研究很多,杨晓霞[1-8]等研究了华北地区,乃至东北地区回流形势造成暴雪的成因分析和降雪机理。周雪松[9-10]等深入研究了华北回流暴雪的发展机理。

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地处泰山北侧,地势南高北低,南北落差100多米。冬季回流冷空气形成冷垫之后,在东北风风场之下,沿地势抬升,西南暖湿空气在此上爬升,往往会造成冷流降雪形势。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L波段雷达资料,对这次冬季初雪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成因、总结经验,加深对回流降雪的认识,提高对这类天气的预报能力。

1 过程概述

11月24日济南出现明显回流降雪,全市平均降雪量5.9毫米。鲁南和鲁西南降雪量较大,最大降雪量达到40.7毫米,出现在成武;25日受冷涡影响再次出现降雪,全市平均降雪量2.0毫米,商河、济阳雪量较小。最大积雪深度7厘米,出现在长清。

图1 24-25日全省降雪量分布图(mm)

降雪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4日07时-17时,1小时最大降雪量1.3毫米;第二阶段是25日14时-17时,1小时最大降雪量1.0毫米。

2 环流形势分析

24日08时:500hPa环流比较平直;700hPa西南急流前端到达鲁南,急流中心最大风速达22m·s-1,济南存在风速的辐合;850hPa除鲁南和鲁东南为东到东南风外,其余为东北风或北风,济南上空为东北风8m·s-1;925hPa全省均为东北风,济南上空风速达14m·s-1;地面为强劲的东北风,河套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面倒槽。从高低空形势配置可以看出,24日的降雪是明显的回流降雪。实况是24日07时左右市区开始出现降雪,白天随着700hPa西南急流的加强北抬和地面~850hPa东北风的加强,济南出现明显降雪。

图2 11月24日08时天气形势

(a、b、c、d依次为500hPa、700hPa、850hPa、925hPa蓝色实线为气压等值线,红色线为等温线,棕色实线为槽线或切变线)

24日20时:850~500hPa均转为西北风,925hPa东北风明显减弱,回流降雪结束。

25日08时:500hPa冷涡中心位于内蒙中东部;925~500hPa冷平流均比较明显;地面副冷锋位于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冷锋附近有降雪区配合。

3 T-LnP分析

24日08时,章丘探空图显示:①地面~850hPa为强劲的东北风,700~200hPa为西南风或偏西风,属于典型的“下东北、上西南”的回流形势;②地面~400hPa空气达到饱和,湿层较厚,为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4 雷达产品分析

4.1 多普勒雷达

济南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和组合反射率因子显示,24日上午回波呈片状,对应降雪比较稳定;08:43时基本径向速度图显示低层东北风、高层西南风的风场特征;11:12时风廓线图显示降雪较大的时段,对应3公里以下东北风维持在12m·s-1,3公里以上存在较强的西南风急流,最大风速达22m·s-1。持续的东北风有利于冷空气垫的形成和维持,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有利于明显降雪的产生。

图4 11月24日11时左右多普勒雷达产品

(a、b、c、d依次为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基本径向速度、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图)

4.2 风廓线雷达

从章丘风廓线雷达风羽图看,24日06:30时左右,1km以下风比较乱,1~2km为东北风,2~5km为西南风。07时左右,地面~2km为一致的东北风,2~5km仍为西南风,对应开始出现降雪;24日白天维持“下东北、上西南”的高低空形势;当3km的风开始转为西北风时,对应降雪逐渐减弱,5km也转为西北风时,降雪结束。

5 物理量场

针对25日下午14时开始的降雪,T639模式在23日08时和24日08时700hPa都报了很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就在济南附近,中心值达到了80hPa·s-1。

6 数值预报检验

对于本次过程,数值预报对形势场的预报较为准确,预报与实况比较接近。

6.1 温度检验

对比T639和EC-thin对温度的预报可以看出:两个模式预报1000~850hPa的温度均比实况偏高,T639平均偏高1.5℃左右,EC-thin平均偏高1.4℃左右。地面2米温度的预报误差更大,有的时次误差超过了3℃。

通过对T639不同时次起报场的温度层结误差上看:越靠近误差越小;层次越低误差越小,这对今后的预报订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2 量级检验

对于本次过程,数值预报24小时均报出了中雪及以上的量级,且预报较稳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7 不足之处

考虑降雪开始时间偏早,与实况偏差达到6个小时。

(a、b、c、d依次为T639 700hPa、850hPa风场、EC-thin 700hPa、 850hPa风场)

T639和EC-thin两个模式风场预报24日05时回流形式基本建立,因此考虑降雪在23日后半夜开始。

实际情况是:24日04时前,1km以下风场较乱,2~3km为西北风;06:30时,3km以上转为西南风,但是1km以下风场仍然比较乱;06:30时后,2km以下转为东北风,3km以上为西南风,对应开始出现降雪。

由此可见,由于700hPa西南急流北推的速度偏慢,而且低层冷垫形成也较慢,导致形成回流形势偏晚,降雪开始时间出现偏差。

8 小结

1)24日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主要由700hPa西南急流提供。低层冷空气垫的维持,有利于中高层西南气流的爬升,是典型的回流降雪形势。

2)25日冷涡降水过程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凝结,与较强降雪时段相对应。

3)低层冷垫的存在,准确把握了降水的相态是这次预报成功的关键。

4)不足之处就是考虑降雪开始时间有偏差,今后将加强对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提高对数值预报的订正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霞,吴炜,万明波,等.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2,7:868-876.

[2]梁卫芳,刘珍芳,江敦双,等.青岛一次中到大雪过程的综合分析[J].气象,2006,32(1):89-94.

[3]张晓东.唐山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09,27(2):135-141.

[4]孙秀忠,孙照渤,罗勇.1960-2005年东北地区降雪变化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1):1-5.

[5]王迎春,钱婷婷,郑永光.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1):58-65.

[6]时青格,周须文.2009年河北省初冬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2011,29(1):82-87.

[7]宋薇,靳瑞军,孟辉,等.2009年天津地区首场降雪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12,40(6):996-1001.

[8]靳冰凌,孙仲毅,王辛方,等.2009年11月10-12日河南北部暴雪天气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2):63-67.

[9]周雪松,谈哲敏.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J].气象,2008,34(1):18-26.

[10]高维英,李明,张弘,等.1次华北回流冷空气引发的罕见暴雪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