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老年群体积极老龄化的路径探析

2016-09-28沙迪卢炳兵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优势视角路径探析

沙迪 卢炳兵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问题视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老龄化研究需求,而优势视角因为充分挖掘主体的自身优势而具有远大前景。通过以“社会——社区”为平台来多方发掘老年人优势,以“四社联动”为依托来增强老年人的抗逆力,以“动静监管”为基石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实现城镇老年群体的积极老龄化。

【关键词】城镇老年群体;积极老龄化;路径探析;优势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由2009年的12.5%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15.5%,老年人口总数由1.67亿人增长到2.12亿人,从中看出这5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均呈现直线上升状态,反映了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养老问题严峻等现状。人口老龄化固然可视为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但我们也应看到,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危险的老年人口比重将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和老人服务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积极老龄化概念阐释

积极老龄化概念是以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以及如何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积极性并实现积极老龄化和自我实现”的原则为理论基础而概括出来的一个政策理论,是针对个人、家庭成员和社会三个层面而言的[1]。对于个人来说,积极老龄化是指进入老年的人能够按照个人需求、愿望和能力继续进行社会化学习,继续尽其所能,发挥自己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潜力,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积极老龄化是指在老年人失去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而迫切需要帮助时,社会要保证其能获得各方面的保护和照料,消除各种对老年人的歧视、怠慢、虐待和暴力行为[2],让更多的老年人享有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积极老龄化的优势分析

(一)个体层面优势 第一,城镇老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较好,这为积极老龄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实地调查,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比较强烈,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大潜力。第二,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大半个时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老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出较强的成熟性和稳定性,能更好地根据自身角色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以一种乐观的姿态适应老龄化。第三,城镇老年群体的思维仍具有创造性。作为动力源泉的老年人具备“能做什么”的思维,激发个人力量来实现生命的意义,这表明城镇老年群体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创造力[3]。第四,城镇老年人具备再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与生俱来的固有的能力、已经表现并被认可的能力、需要挖掘正待开发的能力以及正在获得的能力,它们能促进老年人更好地被社区和社会尊重与了解。

(二)外部待挖掘优势 优势资源既包括个体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也包括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资源。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在情境中”,环境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发展、乃至生命意义的实现[4],因此,充分挖掘社会环境中的优势是推动城镇老年群体积极老龄化实现的关键因素。第一,城镇老年群体占有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资源丰富。正式资源是指国家、社会、正式服务机构等提供的各种政策、设施、服务等资源,而非正式资源包括以血缘关系和朋友关系等情感性因素支撑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第二,外部优势的发掘,有相当一部分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得以实现。城镇双向性的社会支持模式已基本形成,大部分社区相继建立了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网。第三,城镇老年人服务机构与组织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平台。城镇老年群体能够通过这些机构获得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丰富城镇老年群体的生活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社会参与的机会。

四、积极老龄化的实践路径

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在解决问题中要更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注重各种优势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城镇老年群体优势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更好地推动积极老龄化进程。

(一)以“社会——社区”为平台,多方发掘老年人优势

人的各项能力在其毕生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平衡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潜在可塑性[5],优势视角下的老年人是潜能待挖掘的群体。要将社会多方力量的重心转移到对老年群体优势的评估、心理的肯定和经验的发掘上来,一方面社会要改变将老年人视为弱势群体的观念,积极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加大对老年群体的关怀程度,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老龄化的信心,给予他们“老有所为”的希望。

(二)以“四社联动”为依托,增加老年人的抗逆力

第一,社区居委会要落实走访制度,对社区内的每一个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社区老年群体管理档案,并聘用社会工作者进行档案的定期更新检查和数据库信息管理。第二,社会工作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对老年群体进行专访,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调动社区、服务机构、慈善捐助等资源为有困难的老年群体提供帮助;同时还要协助社区居委会根据老年人个体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帮扶计划,为其自我功能的实现寻求坚实的保障。第三,社会志愿者队伍秉承公益服务宗旨,组织开展一些促进老年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对老年人进行正向的关怀,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心理等困境。

(三)以“动静监管”为基石,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是老年群体环境优势发掘的重要方面,人人享受健康资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针对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而是针对所有人群,当然也包括老年人。第一,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把老年群体分批、分区、分片的连为一体,将管理与服务高度结合。第二,推行社区系统服务模式,建立不同社区间的信息互通联动系统,将各市区内各社区的优势资源调动起来。第三,推行现代信息化保护模式,筹措专项资金开发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对老年群体的资料进行电子化监管,形成“信息收集-档案建立-资料汇编-确立计划-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评价入档”的高效协同流程,促成线上线下高度配合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鉴国,等.老龄生产性参与:全球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62~267.

[2]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J].人口与经济,2003,(4):2~3.

[3]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3~325.

[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93.

[5]胡湛,等.老龄社会与公共政策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12,(3):108~112.

作者简介

沙迪,男,(1995-),河南舞阳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读本科生。

卢炳兵,女,(1995-),山西闻喜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优势视角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