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

2016-09-28吕世欣孙宏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评量意念

吕世欣 田 雪 孙宏伟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 216000 E-mail:1249346178@qq.com △通讯作者



·论著·(发展心理)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

吕世欣田雪孙宏伟△

中国.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16000E-mail:1249346178@qq.com△通讯作者

目的:探讨医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在其中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各年级学生按比例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希望特质量表(DH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回收有效问卷148份。结果:样本中自杀意念检出率为8.1%,其中有自杀意念组抑郁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t=8.699,P<0.001),希望特质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t=-6.077,P<0.001);抑郁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正相关(t=0.681,P<0.01),希望特质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负相关(t=-0.328,P<0.01)。并且分层回归显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t=-4.727,P<0.01),即希望特质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消极相关,与希望特质积极相关。关注大学生抑郁情绪,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可以增强危机因素的抵抗作用,有助于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自杀意念;希望特质;抑郁情绪;调节作用

目前自杀作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开端,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是自杀企图的游离因子[2]。有数据表明,由自杀意念而付诸行动的人占自杀人群的5%[3],自杀意念的产生原因与机制不容忽视。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有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到2600万[4]。抑郁与自杀息息相关,它是自杀的的独立危险因素[5]。在自杀的风险因素中,以抑郁的危险性最高[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开始关注希望的概念。Snyder对希望的定义是:“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地动机状态,它包括意愿动力,即一种目标性指向的能量(Agency,a goal-directed energy)和路径,即用来达到目的的途径和计划(Planning To meet goals)。”[7]有研究表明,希望特质在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与抑郁时,有利于产生积极作用,减轻消极情绪[8];而与积极情绪如自控,自尊得分呈正相关[9]。在遇到困难或障碍时,高希望水平者会积极思考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与方法[10]。所以希望特质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心理素质。因此,本研究探讨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致力为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潍坊某一医学院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48份(91.9%),其中男生37人,女生111人。

1.2方法

1.2.1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11]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包括绝望,乐观,睡眠,掩饰4个因子,每个条目均以“是”或“否”回答计分,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2.2希望特质量表(Dis-positional Hope Scale,DHS)[12]其中第1、4、6、8项测量路径思维,第2、9、10、12项测量动力思维,另外4个项目是用来转移被试注意力的条目,不计入总分。该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希望特质,采用1(绝对错误)~8(绝对正确)计分,得分越高,希望特质越高。

1.2.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13]包括20个项目,用以评估被试最近1周的情绪状态,采用1~4级计分,我国以SDS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该量表信效度良好。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

2 结 果

2.1各变量统计性描述以及相关

自杀意念判断标准为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三者的总和≥12分且掩饰因子<4。结果显示,8.1%的学生符合标准,有自杀意念。抑郁判断标准为量表得分的标准分≥50,收集数据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最近一周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

表1 有无自杀意念学生各量表得分对比±s)

根据表1可知,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绝望,睡眠(反向计分)抑郁分数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在乐观,路径思维,动力思维,希望得分上低于无自杀意念组,且结果差异显著。

由表2可知,各变量之间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P<0.01),自杀意念得分与希望特质得分呈负相关,而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数据表明,样本希望特质得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弱;样本抑郁水平越高,自杀意念越强烈。从而推断希望特质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因素。

表2 各变量相关(r)

注:*P<0.05,**P<0.01,下同

2.2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

由希望特质,自杀意念,抑郁情绪三者相关推断,希望特质可能在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间有调节作用。分析采用分层回归方法进行检验[14]。

表3 希望特质调节作用的分层回归

首先将各变量数据去中心化处理,即各变量数据取Z值,避免共线性问题[14]。然后进行分层回归检验,自杀意念总分作为因变量,首先将人口学变量(控制变量)放入第一层,第二步加入抑郁得分(自变量)与希望特质(调节变量),第三步进入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抑郁×希望)。若最后结果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则表明希望特质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有调节作用。

由表3可知,分层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t=-4.727,P<0.001),而按照自杀意念量表将自杀意念的3个因子:乐观,绝望,睡眠分别作为因变量,再次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希望特质在抑郁和绝望(t=-4.549,P<0.001)与乐观(t=-3.246,P<0.01)方向调节作用显著,在抑郁与睡眠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t=-1.225,P=0.212)。

3 讨 论

本次调查回收148份有效问卷中,最近1周有自杀意念的问卷有12份,自杀意念检出率为8.1%。抑郁量表显示,26%医学生呈现不同程度抑郁情况。已有研究证明,抑郁情绪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如自我评价,认知能力的降低,对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5]。而本次研究表明,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成正相关,即抑郁情绪越严重,自杀意念越高。相反希望特质水平越高,自杀意念越低。分层回归结果进一步证实,希望特质在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间起着调节作用。

自杀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已经受到广泛研究,形成多种自杀理论与模型。其中,Judith Johnson提出了自杀缓冲模型。该模型认为,自杀行为受到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两维度因素影响,危险因素如抑郁、重大生活事件,保护因素如起积极作用的心理复原力。该模型认为保护因素可以调节危险因素对自杀意念及行为的影响[15]。

“希望”概念的提出给自杀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Snyder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经由后天学

习而成的一种个人思维与行为倾向,包括两个部分:动力和路径。动力部分是指启动个体行动,并支持个体朝向目标,持续沿着既定路径迈进的动机和信念系统;路径部分是一系列有效的达到个人所渴望的目标的方法、策略和计划、组织的认知操作。高希望者不仅达成目标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且遇到困难时,思维也更加灵活,及时调整路径以应对新的环境和变化。在动力方面,高希望者面对困境,按照设计的路径前进的动机与信念更加强烈[16]。所以,高希望者面对困境会更加灵活,倾向于解决问题,并以足够的信念,动力克服困难,会更少处于绝望状态,更利于拥有乐观的心态。所以,对于自杀意念的形成过程,面对抑郁等负面情绪,希望特质作为保护因素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进一步表现在与乐观与绝望因子之间的调节作用。

面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问题,一方面注重消极情绪的发现与排解;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增强大学生生活适用能力,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增加个体心理资源[17]。

[1]Hawton K,Heeringen K V.Suicide[J].Lancet,2009,373(18):1372-1381

[2]常东向,袁大伟,徐燕,等.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32-136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5-855

[4]卢庆华.精神科护士抑郁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04-207

[5]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_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22-424

[6]朱坚,杨雪龙,陈德海.应激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冲动型人格与抑郁情绪的不同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229-212

[7]Snyder C R,Irving L M,& Anderson J.Hope and health[J].In C R Snyder & D R Forsyth(Eds.),Handbook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pp.285-305

[8]Arnau R C,Rosen D H,Finch J F,et al.Longitudinal effects of hope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A latent variable analysis[J].J Pers,2007,75(1):43-64

[9]Snyder C R,Hoza B,Pelham W E,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ldren's hope scale[J].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1997,22(3):399-421

[10]张青方,郑日昌.希望理论-一个新的心理发展视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6):430-433

[11]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2

[12]安静,孙启武,郭兰,等.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希望特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8):616-619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94-196

[14]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5]Judith J,Alex M W,Patricia G,et al.Resilience to suicidality: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1,31(4):563-591

[16]田莉娟.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7]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25-228

http://www.cjhp.com.cn/(欢迎查阅,免费下载)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is-positional Hope between Suicidal Ideation and Depression Emotion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Lv Shixin,Tian Xue,Sun Hongwei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16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icidal ideation,dis-positional hope and depression emotion in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especially,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is-positional hope.Methods:Survey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collected by cluster randomized sampling method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 as 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Dis-positional Hope Scale(DH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t last,there were 148 effective questionnaire.Results:8.1% students had suicidal idea,the score of SDS was higher in students with suicidal idea(t=8.699,P<0.001)and the score of DHS was higher in students without suicidal idea(t=-6.077,P<0.001).We also fou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depression and the score of suicidal ideation(r=0.681,P<0.01),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dis-positional hope and suicidal ideation.(r=-0.328,P<0.01).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SDS and SIOSS had significantly interactive effects.It meant that the dis-positional hope acted as a significant moderator between depression emot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Conclusion:There ar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positional hope and suicidal ideation,bu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pressive e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enhance theirs hope dis-positional as protective effect to mental healthy crisis.The survey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Suicidal ideation;Dis-positional hope;Depression emotion;Mediating effect

“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研究方向项目(编号:XT1407001)

R395.9

A

1005-1252(2016)06-0922-04

10.13342/j.cnki.cjhp.2016.06.034

2015-12-07)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评量意念
菜市场离我只有一百步
电针对IBS内脏痛大鼠脊髓GFAP、P2X3受体的调节作用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