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2016-09-28吕飒飒王若逸贺豪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匡 仪 吕飒飒 刘 枫 王若逸 贺豪振

中国.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hehaozhen@nbu.edu.cn



·论著·(发展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匡仪吕飒飒刘枫王若逸贺豪振△

中国.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浙江宁波)315211△通讯作者E-mail:hehaozhen@nbu.edu.cn

目的:分析比较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方法: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9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儿童(F=9.200,P<0.01),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显著低于城市儿童(F=5.075,P<0.05);父母一方外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t=2.168,P<0.05)、积极情感体验(t=2.05,P<0.05)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t=-2.403,P<0.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类型影响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留守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为赚取更高薪水、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选择离开农村来到城市工作。此背景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中的一方、其他监护人或儿童自己看护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1]。根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5年内增加了242万。在这6000多万的留守儿童中,独居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不在身边)就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的3.37%[2]。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显示,30%左右的中学留守儿童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中存在更多的潜在危险性,也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3]。范方和桑标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品行问题、心理问题和学业问题[4]。以往的研究强调“留守”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多,然而并非留守儿童就必然导致一些负面问题,逆境并不必然导致适应不良[5]。例如,也有研究者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显著差异[6]。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7],也是社会进步的深层尺度[8]。Cnaan等人认为,促进幸福感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以往研究主要考察了留守儿童与同样来自农村的非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差异,鲜有研究考察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教育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了解来自农村和城市儿童的幸福感状况将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两者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为提升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由研究者向参加宁波市某项公益夏令营的营员发放问卷151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9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75人,城市儿童(父母均在身边)64人;男生58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12.25±1.15)岁。

1.2方法

1.2.1人口学资料自编问卷了解被试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生源地、性别、年龄、留守类型(父母一方外出、父母均外出)等。

1.2.2主观幸福感采用由张兴贵等编制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施测。该量表由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快乐量表两部分组成,采用7点评分。其中,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包括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共36个题。快乐量表由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部分组成,共14个题目。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介于0.71~0.91之间,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稳定性信度介于0.54~0.85之间,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该量表与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相关为0.65,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的相关分别是0.51和-0.36,与大五人格中抑郁和焦虑量表的负相关分别为-0.45和-0.39,相关均很显著,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9]。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 果

2.1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对儿童身份(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儿童)和性别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儿童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在各个因子上均不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儿童身份主效应显著。即儿童的性别对其主观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儿童的身份对其有显著影响。

由表1得出,总体上,所有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总体满意度上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9.200,P<0.01),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总体满意度要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4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P<0.05)。在学校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这两个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得分略低于城市儿童,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在情感方面,城市儿童相较于农村留守儿童体验到更高的积极情感,并达到显著差异(F=5.075,P<0.05),在消极情感上,农村留守儿童得分稍高于城市儿童,但差异不显著。

表1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s)

注:*P<0.05,**P<0.01,下同

2.2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由于性别对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对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总体满意度上要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家庭满意度、自由满意度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得分均要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友谊满意度上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得分差异达到边缘显著(t=1.962,P=0.054),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得分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在环境满意度上,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得分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差异呈边缘显著(t=1.922,P=0.058)。在学校满意度和学业满意度上,两者差异不显著。在情感上,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

表2 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比较±s)

3 讨 论

从总体上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要高于消极情感。这一结果与李品品[10]、张丽芳[11]等人的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对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也与前人一致[10]。农村留守儿童在总体的生活满意度上要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主要体现在家庭、友谊、学业、自由等因子上的差异上,其他方面差异并不显著。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一方或双方均不在身边,他们缺乏父母即时的关爱与陪伴。他们对于来自父母爱的渴望尤为强烈。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么是隔代亲人,要么是其他亲戚邻居,缺乏稳定和安全感,因而在家庭满意度方面要显著低于父母均在身边的城市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较差[12],而亲子依恋是与其他个体建立关系的基础[13],因而在同伴交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可能要弱于城市儿童。此外,城市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相较于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接触和结交到更多的同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友谊满意度。在学业满意度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城市儿童的父母更加关注孩子学业并能给予一定的帮助,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并且较少有机会和能力在学业上给予关注和帮助,缺少有效的监督,而且儿童本身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故造成其在学业上成绩不理想,满意度不高。

在对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发现,父母一方外出儿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上要显著高于父母均外出的儿童,并且体验到更高的积极情感和更低的消极情感。这与梁挺等

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4]。相较于父母均外出的儿童,有父母一方陪伴和照顾儿童(另一方外出务工)的主观幸福感就会有明显提高。这也进一步表明了父母的陪伴对儿童幸福感体验的重要性,而缺乏父母陪伴的儿童可能会丧失情感依托,进而导致主观幸福感较低。

诚然,父母外出务工能够有效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但父母的陪伴对于儿童的幸福感体验至关重要。父母需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在子女身边,增加回家陪伴子女的频次,多与子女沟通交流,让子女能够体验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提升儿童的主观幸福感。

本次研究是在宁波市某项公益夏令营活动期间进行的,该活动旨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让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互学共助,共同进步。参与该夏令营活动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受资助的农村学校选送以及宁波市建筑工人给自己的留守子女报名参加。城市儿童则是通过自愿报名和电台推荐等方式进行筛选的。因而,样本的数量和代表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未来的研究可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

[1]刘佰桥,王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压力事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10-212

[2]刘伟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6000万[N].人民日报,2013-5-11

[3]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521-522

[4]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5]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

[6]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26-430

[7]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8]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88-390

[9]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10]李品品.家庭环境,人格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39-241

[11]张丽芳.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68-370

[12]李晓巍,刘艳.父教缺失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师生关系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93-496

[13]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Retrospect and prospect[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1982,52(4):664-678

[14]梁挺,郑丽莉,秦凯,等.广州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32-634

http://www.cjhp.com.cn/(欢迎查阅,免费下载)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Left-behind and Urban Children

Kuang Yi,Lv Sasa,Liu Feng,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ral left-behind and urban childre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SWB).Methods:SWB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 stud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139 children.Results:The total life-satisfac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children(F=9.2,P<0.01),the positive feeling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F=5.075,P<0.05);The SWB and the positive feeling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ere out unilaterally for job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hose parents were all out(t=2.168,2.05;P<0.05);The negative feeling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hose parents were out unilaterally for job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hose parents were all out(t=-2.403,P<0.05).Conclusion:The SWB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and urban children are both in upper-middle level,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The style of left-behind can affect the SWB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Urban children;Subjective well-being;Style of left-behind

R395.9,B844.1

A

1005-1252(2016)06-0919-04

10.13342/j.cnki.cjhp.2016.06.033

2015-12-29)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