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

2016-09-28王红英朱金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家总分儒家

王红英 朱金富

①中国.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②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通讯作者 E-mail:zhujinfu66@163.com



·论著·(社会心理)

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

王红英①朱金富②△

①中国.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453003②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通讯作者E-mail:zhujinfu66@163.com

目的: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及预测作用。方法:用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道家价值观量表及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为研究工具,对独立学院学生500名进行施测。结果:①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与幸福感总分及各因素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回归方程显著(F=24.789,P<0.001),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②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总分与幸福感总分及各因素均呈正相关,回归方程显著(F=19.928,P<0.001),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立学院大学生越认可儒道家价值观,其幸福感越强,儒道价值观可以预测幸福感状况。

幸福感;大学生;独立学院;儒家价值观;道家价值观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超越了时空和地域,古今中外的先哲们都孜孜不倦地为之努力。中国古代的孔子周游列国其传播“仁政”思想,追求充实生活的理想。柏拉图为与人探讨“幸福”而专门开设课堂。中国传统价值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幸福感有着深刻影响[1]。心理学界研究认为,区分一个人心理成熟与否、人格是否健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有无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观。个人是这样,群体也是如此。因此,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反映着这个民族人们心理成熟和人格健全的程度[2]。

泰勒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成为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课程,泰勒以及他的课程被多家媒体跟踪报道。他本人在《幸福的方法》中却说,中国的朋友们,其实我的课程里面没有什么是你们不知道的[3]。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20世纪末才创立的新学术流派,其核心元素却与中国哲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如孔子强调“修身治家齐天下,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修行自我、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自立自强,是国家富强的核心。作为一名严谨而博学的心理学界泰斗,泰勒强调不是他新创立的理论,而是文化和价值观土壤里孕育的幸福,是在沧桑历史中积累和沉淀的幸福,并不是全新的未来。这恰恰说明了,幸福感与本土文化的密切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角度也就不同。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复杂,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关注[4]。大学生生活方式多元化,各种压力也较大[5]。有研究者认为,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客观上降低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人文教育水平整体状况相对薄弱[6]。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7]。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正面影响[8]。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因地域、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迥异。最近,教育界的学者们开始将研究主题转移到文化对幸福感的影响上,因文化与幸福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根源中蕴含着幸福,幸福感在文化价值观中有着重要的体现[9]。随着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趋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引起了更多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研究将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从实证角度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法,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5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为480份(96%)。其中,年级:大一133人(28%),大二102人(21%),大三107人(22%),大四137人(29%);性别:男158人(33%),女322人(67%);独生子女:是123人(26%),否357人(74%);家庭居住地:城市211人(44%),农村269人(56%);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52人(73%),专科57人(12%),本科及以上71人(15%)。

1.2方法

1.2.1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年级、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1.2.2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10]本量表主要是由杨国枢等参考Bond的中国人价值观量表,Kahn及Redding的后儒家假说(Post-Confucian hyPothesis),及Lau的中国人之物质主义(materialism)的想法编写,共40个题目。包括5个因素:①家族主义;②谦让守分;③面子关系;④团结和谐;⑤克难刻苦。这5个因子共可解释总变量的47.2%,分别可解释29.1%、6.8%、4.3%、3.6%、及3.4%。5个因素间的相关均在0.53~0.78之间,显著大于0(P<0.001)。按照全部不重要、有点重要、相当重要、非常重要程度依次划分为1~4分评分等级。

1.2.3道家传统价值观量表[11]张静编制,问卷共19个题目。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共6个因素:①知和豁达;②顺其自然;③少私寡欲;④超脱自在;⑤反向辩证;⑥返朴归真。量表4点记分:1不赞同;2不太赞同;3比较赞同;4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表示越能认可道家传统价值观程度越强,反之则认可道家价值传统观越弱。各因子的a系数在0.779~0.785之间,折半信度在0.675~0.788之间。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在0.150~0.359之间,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在0.573~0.692之间,问卷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1.2.4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版[12](Revised Oxford Happiness Scale[6]简称ROHS)。该量表是多题测量法,是阿尔吉(Argyle)对“牛津主观幸福感问卷(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订。共29个题目,每个题目有4个备选答案,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0.85,间隔半年后的重测信度达到0.67,间隔6年的重测信度也非常高,在英国使用广泛。该量表的记分办法为:选A得0分;B得1分;C得2分;D得3分,最后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分即为幸福感的总分。大多数人的分数在40~42分。该量表包含7个因子:①乐观;②正向情感;③社会承诺;④掌控感;⑤身体健康;⑥自我满足;⑦心理警觉。

1.3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家价值观与其幸福感的关系

2.1.1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与其幸福感的关系见表1。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与幸福感及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104~0.183之间;家庭主义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乐观、掌控感、社会承诺、正向情感、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095~0.163之间,与心理警觉相关不显著。谦让守分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102~0.154之间;面子关系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100~0.159之间;团结和谐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090~0.197之间;克难刻苦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乐观、掌控感、社会承诺、正向情感、身体健康、心理警觉6个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091~0.163之间。

2.1.2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与其幸福感的关系表2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总分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18~0.209之间;知和豁达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乐观、正向情感、社会承诺、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心理警觉6个因素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27~0.246之间;顺其自然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26~0.185之间;少私寡欲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正向情感、社会承诺、掌控感、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因素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07~0.182之间,与乐观、心理警觉相关不显著;超脱自在因素与正向情感、社会承诺因素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104~0.164之间,与乐观、掌控感、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心理警觉幸福感总分相关不显著;反向辩证因素与幸福感中正向情感相关系数为0.143;返璞归真因素与乐观、正向情感、社会承诺、掌控感、身体健康、心理警觉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09~0.152之间,与自我满足相关不显著。

表1 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与幸福感的相关(r)

注:*P<0.05,**P<0.01,***P<0.01,下同

表2 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与幸福感的相关(r)

2.2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家价值观对其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以儒家价值观总分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考察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效应,见表3。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影响,回归方程显著,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表3 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总分对幸福感总分的回归分析

以道家价值观总分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考察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效应,见表4。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影响,回归方程显著,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表4 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总分对幸福感的总分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家价值观与其幸福感的相关

本研究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总分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相关,相关系数在0.104~0.183之间。家庭主义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乐观、掌控感、社会承诺、正向情感、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均呈正相关,即学生越重视儒家价值主义价值观,就越乐观、拥有更多的正向情感、社会承诺、更容易满足。总之,儒家价值观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幸福感整体上呈正相关,即儒家价值观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这与前人的研究比较一致。与杨宏飞研究的结论“入世的拼搏精神与幸福感呈正相关”是一致的[13]。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开始从文化层面研究大学生幸福感,儒家价值观是一种入世的价值观,更多地表现为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坚守,对自我欲望的压抑,因此在中国儒家文化下的大学生在幸福感的表达上更含蓄,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要比国外学生相对要低[14]。可能是随着社会文化国际化、价值观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大学生们接受外来价值观,并融合了传统价值观后,表现为更加丰富多元的价值观,同时也相应地提升了幸福感[15]。

研究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总分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18~0.209之间。即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态势。在知和豁达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乐观、正向情感、社会承诺、身体健康、自我满足、心理警觉6个因素均呈显著相关。即学生越是知和豁达,幸福感越高,也更乐观,正向情感更多,更容易满足。知和豁达与掌控感相关程度不显著,表现为学生越是豁达,更倾向于顺其自然,掌控感不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返璞归真因素与乐观、正向情感、社会承诺、掌控感、身体健康、心理警觉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09~0.152之间,与自我满足相关不显著。说明返璞归真因素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即返璞归真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更乐观、健康、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自我满足相关不显著,与社会现实认知似乎有一定的偏差,需进一步研究其原因。

独立学院大学生顺其自然因素与幸福感总分及7个因素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126~0.185之间。说明学生越是倾向于顺其自然,幸福感越强。可能是顺其自然的道家价值观更能释放学生的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幸福感的体验。

总之,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与幸福感基本上呈正相关。与李敏荣研究的结论“幸福感指数与道家人格中智慧、仁爱、坚毅、爽直、超脱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一个人道家人格越明显,他的幸福感会越高”[16],基本一致。

3.2独立学院大学生儒、道家价值观对其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以儒家价值观总分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考察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效应。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影响,回归方程显著,儒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积极开展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对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幸福感,减少心理问题有积极意义。

以道家价值观总分为自变量,以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考察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的预测效应,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影响,回归方程显著,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道家价值观对幸福感总体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可能是道家价值观采取豁达,出世精神、平常心态对待生活,心理负担越少,心理压力也会越小,更容易放松,因此幸福感也相对较高。这与杨德森先生的道家认知疗法原理是一致的[17]。

[1]童辉杰.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05-109

[2]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1):5-10

[3]泰勒.幸福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20-22

[4]李会青.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定因素及其关系[J].前沿,2012,1(2):97-98

[5]沈东华.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3(3):15-17

[6]王学宁,尹德峰.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教育理论,2011,17(4):251-252

[7]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等.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05-1108

[8]刘莹,宋玉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3(7):1076-1078

[9]Christopher J C.Situati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Exploring the cultural roots of its theory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Development,1999,(77):52-147

[10]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75-479

[11]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2]Argyle M.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M].Second Edition,London:Rout ledge.Contains the Revised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2001:58-59

[13]杨宏飞,薛尚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53-362

[14]严标宾,郑雪,邱林.三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3,23(2):59-62

[15]张莲.独立学院学生总体幸福感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4):221-225

[16]李敏荣.道家人格结构及测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7]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2-154

http://www.cjhp.com.cn/(欢迎查阅,免费下载)

The Confucianism Traditional Values and Its Effect on Happines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Wang Hongying,Zhu Jinfu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predictive function among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onfucianism traditional value & their happiness.Methods:A survey of 500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nd completed these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These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traditional value scale,the Taoism traditional value scale and the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Results:①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onfucianism value,happiness and other factors appeared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significantly(F=24.789,P<0.001),the Confucianism value had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function on happiness.②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Taoism value,happiness and other factors appeared positive correlation(F=19.928,P<0.001),the Taoism value had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function on happiness.Conclusion: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value and happiness have relevant relationship,and the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value can forecast the status of happiness.

Happiness;College students;Independent college;Confucianism value;Taoism value

新乡医学院培育基金项目(编号:2014ZD204);新乡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4-44)

B844.2

A

1005-1252(2016)06-0874-04

10.13342/j.cnki.cjhp.2016.06.022

2015-12-28)

猜你喜欢

道家总分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漫画道家思想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