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6-09-24段倩倩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知识阅读能力兴趣

段倩倩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所以,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学法渗透点和切入点,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法上更要灵活且要大胆创新,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兴趣;培养;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24-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是又是难点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教学,只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教学上,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组织能力始终跟不上年级步伐,难怪有好多语文教师成天责骂自己的学生上五、六年级了还不会写作文。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极为普遍,要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追根朔源,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亦是如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要多积累,多创新,多探索,寻找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这样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年,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追根塑源: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如笔者在教学《中彩那天》时,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⑴文中的父亲一共买了几张彩票?(2)都是给谁买的?(3)中奖的那张是谁的?(4)父亲最终是怎么做的?(5)他为什么要这样做?(6)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根据思考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即便是对方忘记了也要兑现承诺的道理。

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学生对整篇课文词句的理解和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之中,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如何表达整个故事的中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如笔者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先让学生画出文中的所有成语、词语,然后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结合整个故事,深入理解词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把自己置身于夺泸定桥时的那种艰难与惊险之中,从而深入领会课文中心。如“摇摇晃晃”、“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等词语的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闭上眼展开丰富的想像,去理解桥的简陋,地势的凶险,战争的激烈以及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意志。

二、比较阅读,开拓学生视野

不论是数学教学,还是语文教学,比较法在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出其不同的作用。而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的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三、学法指导,得体而有实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二是典型动人。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三是结构严谨。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猜你喜欢

知识阅读能力兴趣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