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小说乡村女性形象分析

2016-09-22邓锦丽

人间 2016年6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沈从文意识形态

邓锦丽

摘要:在现代文坛上,沈从文被誉为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笔下的小说塑造了各色各样的乡村女性形象。既有活泼天真的稚嫩少女,又有饱经风霜的底层老妇、妓女。然而,无论那一种类型,都展示了对自然人性“爱”与“美”的礼赞。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和乡村与城市文明的碰撞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沈从文;女性形象;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04-01

沈从文擅长的是乡土小说的创作,他在深入挖掘湘西乡土人情的同时,避开了当时兴下的对国民性和人性的批判。他从人的角度出发,审视人性中的真善美,表达对淳朴、自然健康人性的礼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同时期卢隐、丁玲,萧红这些女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他把目光投向了原始乡村——充满神秘色彩的湘西。凸显了她们来自乡村的最纯真的美,最善良的爱。

一、乡村女性的形象特点

其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在湘西秀美风光下生长,并与自然融合的自然女性,二是满含生命力,却又时刻渗透着原始气息的世俗女性。例如:《边城》的翠翠、《长河》的夭夭及《三三》的三三,他们从小在湘水边成长,像水一样,被自然赋予了纯洁,美丽,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自小生长在溪边单纯而又任性的三三,温柔乖巧,多情执着的翠翠,美丽大方,骄傲善良的夭夭。在这个充满生命的活力的和谐宁静的世界里,翠翠们身上集中了湘西人民质朴、自然的优美成分,那种自然,健康又不悖于人性的形式,在她们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沈从文笔下的少女都洋溢着青春,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她们的选择都趋向于自然而然。这群女性被韩立群称为“自然女性”。而自然女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性,表现为“自然选择意识”。他们不像众多女性那样被道德意识和政治的阶级意识而生活,只在于适合自己生存意识的选择,从人性的本能出发,摒弃更多的社会化的影响,建构自己的世界。例如,《边城》中对于翠翠的刻画:“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从这里我们找到了翠翠的生活特点,既跟于自然,符合自然又超越自然。翠翠喜欢上傩送,是通过对歌这样形式传达的。对歌这种原始的性的配偶手段赤裸裸的体现着自然选择的目的与特点,它既是原始性本能的冲动,又是两性间自然氣质的与条件较量下,最终到达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沈从文这种纯粹的自然手法,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下人性选择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社会对于物质、金钱的崇拜的反抗。

在得到大自然的馈赠的同时,也有对待生活态度的世俗愚昧,这一点沈从文毫不避讳的还原出来。《萧萧》中的女主人公萧萧是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养媳,12岁便到了比自己小10岁的丈夫家。最开始时,和小丈夫如同弟弟般的总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生活对于她而言只是换了一个居住的场所,其他的一切都没有变,她依旧是充满自然、平静的。然而当她长大,平静的生活由于花狗的突然间闯入而打乱,在被花狗的诱奸而怀了孕。原本善良的萧萧面对着一切束手无措,他让花狗帮他拿掉肚子中的肉,花狗的逃跑之后,她通过吃香灰,喝冷水等一系列的方式来打掉腹中的孩子。此处的愚昧之味现露无疑。更可笑的是结尾处沈从文给读者们一个戏剧性的一幕:萧萧抱了自己的小毛毛,却在屋前榆腊树篱笆下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这实际上是一个命运的轮回,也是乡下人无法摆脱的愚昧。

二、乡村女性与城市的机遇

纵观沈从文的作品也都多次写到乡村女性与城市文明的相遇,而结果大多也是以失望而收场。不论是渴望到城市去感受“城市文明”乡村妇女,她们饱尝艰辛,毫无结果,还是城里人想借助自然来医治城市病都以失败而告终。《丈夫》中的那些背井离乡到城市里生活的妻子们把城市里的“文明”净收眼底,同时也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沈从文笔下部分女性形象也相当有一部分在探讨乡村中国和城市中国相遇后的情景。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三三》。小说中的三三是一个纯真、善良、活泼的乡村少女。有一天她偶遇了一个城里来的要在乡村养病的白面书生,需要呼吸乡村新鲜空气和吃新鲜的鸡蛋来补身子。于是乡下人都幻想着城里人的好,希望自家的闺女嫁给他,三三的母亲也不例外,然而,乡村的空气和鸡蛋仍旧没有挽救的了这个白面书生,最后他的狂病死了。乡村人开始陷入了恐慌,她们开始对城里人感到害怕,也不再梦想城市了。乡村人对城市人的排斥从三三的言行中传达出来。小说以三三为线索,剖析了沈从文笔下的乡村中国与城市中国相遇梦幻的破灭,乡村的自然气息也医治不了城市人的疾病。乡村就是乡村,他有自己的特点,城里人无法融入。

三、乡村女性的审美意味

哈佛学者金介甫用美国评论家考莱评价福克纳的话来评价沈从文:“他的每一部小说,不论中篇或短篇小说,所揭示的内容似乎都比他明确指出还要多,所有独立的作品都像一个矿坑里开采出来的一条条大理石,全都能看出母矿体的纹理和疵点。”他的小说作品中包含很多独特的审美意味。

沈从文说:“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把人和景物相错综在一处,有独到处。我认为现代作家必须懂得这种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他的小说处处充满了这种人景交杂的笔墨。沈从文出身于湖南凤凰县,地处湘西沅水流域,是土家、苗、侗族的聚居地。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那清澈见底的溪流,凭水依山而建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河边的渡船,竹篁中鸣叫的鸟雀等等这些富有的地方特色的景物,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他眼中的机构已不是单纯的景了,而是作家特有的审美趣味和融入了对故乡山川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沈从文不用道德和社会的眼光来评价女性,从人性出发,全力赞扬女性的深藏的灵气之美。这是他刻画女性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从他独有的审美视角出发,他尊重生命的原始张力,对女性的赞美和欣赏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歌颂。沈从文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的事业不等同于酿酒,我解释人生与爱,我是要告诉他们,女人,灵魂,德性,美到底是什么。”这也是他塑造女性的初衷。

他赞成西方人道主义观念,反对封建礼教和道德对于女性的束缚。他认为封建社会将压抑女性性行为作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做法是荒谬的。反之,他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肯定女性本身的人性美和情欲,尊重女性的自由选择。认为女性有充满的火力,应以勇敢的生活方式表现自我人性的自由。

“沈从文从事文学活动的一生,就是追求人性向往自由的一生。”他通过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从人性上书写湘西人的至善至美。在扩大女性审美空间的同时,在平凡中发现美,描写美,为浮躁的社会注入一股清泉。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著.沈从文小说名篇[M].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

[2]彬彬选编.沈从文小说[M].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沈从文意识形态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