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FTA选择研究

2016-09-22李董林张应武

东南亚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一带贸易一带一路

李董林 张应武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FTA选择研究

李董林张应武※

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推动当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制度载体已得到普遍认可,应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建设的重要方式。基于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双边贸易情况分析的实证结果并综合其他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应优先选择东亚的蒙古,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中亚和东欧的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西亚的海合会,北非的埃及作为各个区域内FTA优先合作伙伴,形成各个区域内的战略支点,并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发展。

“一带一路”;FTA;贸易结合度

一、引言

2013年9月至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互助合作、互利共赢,通过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积极参与和整体规划以期建立一个区域性的、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体系,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集广度和深度于一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核心内容的建设构想,迫切需要在制度层面搭建高水平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方能促使其尽快落地。

在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坎坷的大背景下,以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向WTO官方通报并正在执行的区域贸易安排(RTAs)共计266项,其中FTA234项,占比高达87.9%①截至2015年12月1日,WTO官方共收到区域贸易协定(RTAs)通知共619项,仍在生效的共413项,其中包括因内含项目(货物、服务和资源)不同和新成员加入等因素而导致的重复计算,剔除重复计算的情况后实际仍在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RTAs)共266项,其中234项为FTA。。目前,中国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14个,其中有12个正式实施,涉及22个国家(或地区),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综合增长点②截至2016年1月底,中国已签订的14个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中国—澳大利亚、中国—瑞士、中国—哥斯达黎加、中国—新加坡、中国—智利、中国—东盟、中国—韩国、中国—瑞士、中国—冰岛、中国—秘鲁、中国—新西兰、中国—巴基斯坦、内地与港澳更加紧密经贸安排(CEP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有12个FTA已正式实施。。纵观国际发展趋势及“一带一路”倡议,以缔结双边或区域FTA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抓手和制度载体既符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也契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诉求。此外,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已于2015年10月5日结束谈判,美国和欧盟共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也在孕育中,这些超大型、高标准的FTA必将对未来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以FTA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能力,是应对美国主导并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目标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合理选择FTA缔约对象将会成为决定“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速度和效率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缔结FTA的潜在合作伙伴和次序选择进行相应分析。

二、文献综述

关于潜在FTA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研究较多,目前主要集中在潜在FTA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和中国与特定国家缔结FTA的潜在效应两个方面。

(一)潜在FTA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潜在FTA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基于地理因素角度分析认为,两经济体地理距离与贸易成本成反比,与贸易规模成反比,距离越近的经济体之间达成FTA伙伴关系是最为理想的选择(Wonnacott and Lutz,1989;Krugman,1991;Frankel et al.,1995)。Kruege(r1999)则认为,要素禀赋和出口结构相似的邻国之间并不必然满足“自然贸易伙伴假说”。Schif(f2001)认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相比贸易规模更切合“自然贸易伙伴”的标准。Baier和Bergstrand(2004)在地理因素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经济因素的影响,发现经济规模越大(且相似)、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与其他经济体禀赋差异越小的国家间缔结贸易协定的可能性越大。余淼杰(2008)、李荣林和高越(2010)、曹吉云和佟家栋(2011)对社会、政治、文化、产业内贸易等因素与达成FT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Egger和Larch(2008)、Chen et al(2010)、Baldwin和Jaimovich(2012)、王开和靳玉英(2013)、周华等(2014)研究了FTA网络关系对缔约伙伴选择的影响,即“多米诺效应”和“竞争效应”。

(二)中国与特定国家缔结FTA的潜在效应

在关于中国与某个特定国家缔结FTA的潜在效应的研究中,张应武和徐丽苹(2014)估计了CEPA的贸易效应;陈雯(2009)、郎永峰和尹翔硕(2009)分析了中国—东盟的贸易效应;张皞(2009)、蔡宏波(2010)、赵金龙和倪中新(2013)、谢建国和谭利利(2014)、李荣林和于明言(2014)等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分析了各自样本期内多个FTA的贸易效应。这些研究结论与国外类似研究基本一致,即中国建设的FTA显著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同时,黄鹏、汪建新(2009)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分析多个已建成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做了相关模拟并提出对未来FTA的伙伴选择及发展路径。刘岩(2013)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在HS6位码层面上利用SMART模型从贸易效应角度分析了中国潜在FTA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和路径选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有关“一带一路”沿线FTA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程云洁(2014)、贺艳(2015)、竺彩华和韩剑夫(2015)、李世杰和王成林(2015)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的FTA战略问题,但主要是从战略视角进行理论性阐述,具体的实证分析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测算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双边贸易状况实证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缔结FTA的伙伴选择问题。

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FTA选择:标准、方法和数据

(一)选择标准

本文从UNComtrade数据库中选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2005~2014年贸易数据,通过整理计算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并分析双边贸易情况,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缔结FTA的伙伴选择和次序问题。

1.贸易结合度指数

贸易结合度指数是由小岛清(1958)等人在布朗(A.J.Brown,1947)的理论基础之上改良而成的综合性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具体而言,贸易结合度指数是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TIIij表示i国家(或地区)与j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结合度指数;Xij表示i国家(或地区)对j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Xi表示i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Mj表示j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的进口总额。如果TIIij<1,则表明i国家(或地区)与j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联系松散;如果TIIij>1,则表明i国家(或地区)与j国家(或地区)之间贸易联系紧密。

Baier和 Bergstrand(2004)、李荣林和高越(2010)、曹吉云和佟家栋(2011)等诸多学者研究FTA缔约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比较优势互补、收入水平相当、贸易基础深厚的国家更容易达成FTA。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互补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分别在垂直贸易和水平贸易方面联系紧密。因此,可预期贸易结合度高的国家(或地区)更容易达成FTA。同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贸易结合度指数也被广泛用于测度贸易伙伴的关系及双边贸易合作的可行性问题。尹翔硕和郎永峰(2011),赵金龙、程轩和高钟焕(2013)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了多个FTA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这些文献研究均表明贸易结合度指数越高的国家之间更容易缔结双边贸易协定。

2.双边贸易情况

余振、沈铭辉和王琼(2014),郜志雄和王颖(2011),王秋红和王育琴(2015)等诸多专家学者从贸易流视角结合各自样本数据分析了双边贸易情况对贸易伙伴关系的影响,结果均表明一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额占该伙伴国贸易总额的比重越大,且增长趋势越明显、越稳定,则两国缔结FTA的概率越高。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占沿线各国(或地区)贸易总额比重、平均增长率及增长率方差,以观察中国与沿线各国(或地区)贸易规模、增长率以及增长稳定性,并将与中国双边贸易占该国总贸易额比重平均值在各区域内相对较高,且与中国贸易平均增长率较高,增长率方差较小的国家(或地区)选择为理论上的潜在最佳FTA缔约伙伴。

(二)选择方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是其建设最重要的参与者,按照率先在各区域挑选部分国家(或地区)作为中国缔结FTA的先行伙伴,达到区域示范效果,发挥区域模范作用带动全局发展进而实现以“点”带“面”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

截至2015年年底,已经确认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共计65个,按照区域划分分别是东亚1个、东南亚10个、南亚7个、中亚6个、西亚19个、东欧7个、中欧4个、南欧10个、北非1个,其中东南亚10国和南亚的巴基斯坦已与中国缔结FTA,在此不予考虑,余下的54个国家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①“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为东亚:蒙古;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亚: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非:埃及。。

本文主要通过整理贸易数据计算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或地区)的贸易结合度及变化情况,进而考察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并结合中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将沿线国家(或地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不同区域,本着由“点”到“线”、以“线”带“面”的战略思路,由易到难开展FTA战略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

(三)数据

本文主要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和WTO数据库中“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总体层面贸易数据,本文截取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2014年年底数据,其中有18个国家(或地区)2002~2004年与中国贸易数据缺失严重,4个国家(或地区)2002~2004年对外贸易总额数据缺失,为实现数据的相对完整性,剔除数据缺失较严重的年份最终选取2005年至2014年的贸易数据,综合计算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与中国的贸易额占该国的贸易总额的比重和双边贸易增长情况,进而综合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最优FTA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

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FTA选择:实证结果

(一)贸易结合度指数

为使贸易结合度指数观测更加客观,本文计算了2005~2014年各个年份贸易结合度数值取平均值,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及其变化趋势。

从贸易结合度指数计算结果来看,2005~2014年贸易结合度均值大于1的国家(或地区)共15个,分别为东亚的蒙古;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西亚的伊朗、叙利亚、约旦、阿联酋、也门和塞浦路斯;东欧的俄罗斯;北非的埃及;以上18个国家(或地区)近十年来与中国的贸易联系相对较紧密。

从2005~2014年贸易结合度指数变化趋势分析来看,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的国家共9个,分别为南亚的尼泊尔和斯里兰卡;中亚的塔吉克斯坦;西亚的塞浦路斯和伊朗;东欧的拉脱维亚;中欧的斯洛伐克;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和黑山①因数据缺失,伊朗2007~2009年TII指数计算结果记为0;黑山2005~2006年TII指数计算结果记为0;AN表示数据严重缺失。塞尔维亚数据为2006~2014年,黑山数据为2007~2014年。。以上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5~2014年与中国贸易结合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表1 2005~2014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结合度指数(TII)均值

图1 2005~2014年中国与东亚1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2 2005~2014年中国与南亚6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3 2005~2014年中国与中亚6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4 2005~2014年中国与西亚19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5 2005~2014年中国与东欧7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6 2005~2014年中国与中欧4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7 2005~2014年中国与南欧10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图8 2005~2014年中国与北非1国TII指数变化趋势

(二)双边贸易情况分析

综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贸易额占各国贸易总额比重的测算结果来看,东亚、南亚、中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占各国的贸易总额比重整体较高,西亚的阿曼和也门的测算值高于同地区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各国与中国贸易额占各国贸易总额比重均相对均衡。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贸易额增长情况来看,沿线各国与中国的贸易额普遍增长,其中17个国家增速超过30%,与中国贸易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与中国贸易占沿线各国总贸易的比值增长的方差较好地刻画了增长的稳定性,其中以南亚5国、中亚2国、西亚9国、东欧5国、中欧3国、南欧2国、北非1国与中国贸易增长率的方差相对较小,增长相对同区域其他国家较稳定②方差较小的国家为南亚:马尔代夫、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西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联酋、阿塞拜疆、土耳其;东欧: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中欧:波兰、捷克、匈牙利;南欧:希腊、斯洛文尼亚;北非:埃及。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合理选择FTA的缔约对象作为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是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效率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FTA建设涉及多层面、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一带一路”沿线FTA合作伙伴的选择需要在进行经济理论分析的同时综合国际局势、区域政治经济环境、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本文主要通过测算整理贸易结合度指数平均值和2005~2014年贸易结合度指数变化趋势,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与中国2005~2014年的贸易情况和发展趋势,从贸易结合度、双边贸易情况和贸易增长趋势方面进行了经济理论分析。同时,本文结合《2015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从国际战略影响力、经贸合作的发展潜力和区域影响力、政治经济稳定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四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FTA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考量。基于以上条件综合考量,本文认为应选择如下国家(或地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缔结FTA的对象。

1.东亚:蒙古。蒙古与中国贸易结合度数值远大于1,贸易联系极为紧密;蒙古与中国贸易额占该国贸易总额比重超过50%,中国稳居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蒙之间贸易伙伴关系极为紧密。蒙古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内陆国家,与中国有漫长的共同国界线,自古以来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到目前为止,蒙古未与任何国家和地区达成FTA伙伴关系,将蒙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东亚区域的FTA首选合作伙伴形成东亚支撑点,将对东亚地区及整个“一带一路”沿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2.南亚: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南亚地区在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将印度作为重点考虑的合作对象,形成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支撑点,同时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也应作为南亚FTA合作的优选对象。印度不仅是“一带一路”南延线的拓展关节点,更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利益相关体及其迫切希望拉拢的国家,其国际战略地位不容忽视,以印度为南亚地区的战略支撑点将极大地有利于尽快实现中国在南亚地区FTA的全覆盖,在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有效缓解美国以TPP为契机推行“重返亚太”战略的消极影响,促进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安全稳定,带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此同时要加速达成与尼泊尔、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FTA合作伙伴关系,这将极大地提升“一带一路”南沿线发展水平,有效缓解以美国为核心的TPP在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孤立压力。

3.中亚和东欧: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①欧亚经济联盟主要成员国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2015年1月启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终极目标是建立类似于欧盟的经济联盟,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欧亚经济联盟不等于欧亚联盟。。俄罗斯与中国经贸规模巨大、贸易互补性指数较高、行业发展水平较高、经贸合作关系稳定、相关经济贸易合作体系健全,在区域和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是中国应对TPP的重要战略伙伴,因此应将俄罗斯作为中亚和东欧地区FTA建设过程中的攻坚对象;同时俄罗斯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核心成员对整个联盟的发展策略和战略走向拥有话语权,加快与俄罗斯的洽谈进程,有助于加深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入接洽。以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为中亚和东欧地区的战略支撑点将促进“一带一路”逐步向西推进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造成的损失。

4.西亚:海合会②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简称,主要涉及国家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和摩洛哥,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以实现他们的统一;加强与密切成员国人民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推动6国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兴建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间的经贸合作。。海合会应作为西亚的FTA合作伙伴优选对象,成为西亚地区的战略支点。海合会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在同区域内相对较高,贸易联系相对紧密;其成员国与中国贸易额占各国贸易总额比值整体高于同区域内其他国家;另外,海合会成员国均为能源出口大国,历来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家。由此能在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在西亚地区的影响力的同时,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和战略交通要道的安全。

5.北非:埃及。埃及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大于1,属于贸易联系紧密型,埃及与中国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近10%,贸易增长呈现年均20%以上的稳定增长;另外,埃及控制着亚欧非三洲的交通命脉(苏伊士运河),战略地位显著。将埃及作为北非的FTA优先合作伙伴,形成北非地区的战略支点,具有经济和战略的双重意义,将极大地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中以蒙古、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海合会、埃及作为区域内的重点合作对象,优先开展合作谈判,逐步向周边推进,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由“线”到“面”的战略规划,将有效促进中国更快地融入各个区域的经济体系中,加速“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南延西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有效应对国际反华势力政治经济手段的攻击,积极参与到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以更加充分、更加完备的姿态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快速发展。

1.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第1期,第61~66页。

2.蔡宏波:《我国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流量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1期,第25~31页。

3.曹吉云、佟家栋:《两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11期,第9~16页。

4.程云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经济纵横》2014年第6期,第92~96页。

5.黄鹏、汪建新:《对中国潜在自贸区伙伴的选择战略研究》,《国际贸易》2009年第10期,第18~21页。

6.贺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协定问题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6期,第87~101页。

7.郎永峰、尹翔硕:《中国—东盟FTA贸易效应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第76~80页。

8.李荣林、高越:《APEC成员间建立FTA的影响因素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第75~80页。

9.刘岩:《中国潜在自贸区伙伴的选择战略:基于贸易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国际商务》2013年第4期,第15~26页。

10.李荣林、于明言:《亚洲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效应——基于PSM方法的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第12期,第4~16页。

11.李世杰、王成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经贸纽带与战略支撑》,《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17~23页。

1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2015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2015年。

13.王开、靳玉英:《全球FTA网络形成机制研究》,《财贸经济》2013年第9期,第103~111页。

14.谢建国、谭利利:《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的贸易影响研究——以中国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2期,第57~67页。

15.余淼杰:《发展中国家间的民主进步能促进其双边贸易吗—基于引力模型的一个实证研究》,《经济学》2008年第4期,第1167~1190页。

16.赵金龙、倪中新:《自由贸易区态势及其伙伴国外贸出口的战略转型》,《改革》2013年第2期,第108~115页。

17.周华、周雅、徐凯、顾盈喆:《FTA复杂关系网感染效应分析》,《系统工程理论实践》2014年第7期,第1720~1731页。

18.张皞、张元隆:《异质性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贸易效应》,《国际经贸探索》2015年第11期,第41~55页。

19.竺彩华、韩剑夫:《“一带一路”沿线FTA现状与中国FTA战略》,《亚太经济》2015年第4期,第44~50页。

20.Egger P,Larch M.2008.“Interdependent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memberships: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pp.384~399.

21.Baldwin R E,Jaimovich D.2012.“Are free trade agreements contagious?”.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pp.1~16.

22.Krugman P.1991.“The move toward free trade zones”. Economic Review(6):pp.5~26.

23.Krueger A O.1999.“Are preferential trading arrangements trade-liberalizing or protectionist?”.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4):pp.105~124.

24.Schiff M.2001.“Will the real‘natural trading partner’please stand up?”.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2):pp.246~261.

25.Wonnacott P,Lutz M.1989.“Is there a case for free trade areas?”.In Free trade areas and U.S.trade policy,edited by Jeffrey J.Schott.Washingt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注: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FTA内容异质性的形成机理与贸易效应研究”(71563010);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成果(HNSK(ZC)15-24)。

(责任编辑:云 倩)

Study on the FTA Selection of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the Belt and Road”

Li Donglin&Zhang Yingwu

FTA as the main system carrier for pushing the curren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it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along“the Belt and Road”in China.Based on trade integration index and bilateral trade status 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other factors analysis,China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Mongolia;India;Russia,Eurasian Economic Union;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Egypt as the FTA preferred partner within each region,forming strategic pivot in each region,thus,to comperhensively promote“the Belt and Road”from“point”to“whole region”.

the Belt and Road;FTA;Trade Integration Index

F125.1

A

1003-2479(2016)02-0058-08

※李董林: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应武: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一带贸易一带一路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