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2016-09-21高美莲

考试周刊 2016年68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迁移思维

高美莲

摘 要: 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实施创新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迁移 思维 多思 实践操作 开放学习

在培养跨世纪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学校有责任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一个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科学运用学习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迁移即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学习迁移,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数学教学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这样的题目:王师傅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结果学生有多种解法:(1)归一法解:16-900÷(360÷4);(2)比例解:设实际天完成900/=360/4,设提前天完成900/(16-)=360/4;(3)方程解:设可提前天完成900÷(360÷4)+=16。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归一、比例、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科学运用学习迁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巧妙“改造”思考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例如: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1)两个长方形;(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两个三角形。改造:在原题中增加;(4)两个梯形;(5)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脑,经过思考,画出图形。很显然,通过思考题的原题改造,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三、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在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一课时,出了这样一道习题,在一个水池装有进出两水管,单开进水管,6分钟将空池注满;单开出水管,8分钟将满池的水放完。现同时打开进出两水管,多少分钟可以将空池注满?多数学生都按常规解答的:1÷(1/6-1/8)=24(分钟)。但有一名学生却列出与众不同的算式:(6×8)÷(8-6)=24(分钟)。学生感到大惑不解。让这位学生陈述算理,他是这样说的:在(6×8)分钟的时间里,单开进水管,可注满8个空池,单开出水管,可放完6个水池的水,实际是注满(8-6)个空池,所以同时打开进出两水管,注满1个空池所需的时间是48÷2=24(分钟)。这位学生构想之奇特,算理之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赢得了师生的一致赞赏。由此看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四、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数学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迷人的魅力,是很难单纯地从课本中领略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习面积计算,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操场、花圃、圆形水池的面积: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制作各种纸盒;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让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径与横切面积、沙滩、麦堆的体积和质量;学习了比例,让学生测出旗杆、教学楼的高度。

五、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创新精神。除在教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外,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由于开放性问题综合性强,极具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探索中创新。

1.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尝试用多种解法,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如:“光明小学四年一班有54位同学,如果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那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几个同学?”题目出示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想出多种分组方法。

2.趣味解答,诱发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强的开放性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加“创新”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比如,猪八戒化缘得到一块正方形饼,唐僧师徒四人共商怎样分饼,孙悟空说:“且慢!必须使分得的每份大小相等。”该怎么分呢?请画图表示。教师让同学分组讨论,动手画图表示分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师要把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放在“创新素养”的培养上。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养”的源头活水,因此,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赏识学生,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个火种,需要老师们去点燃他,这样学生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就感到充实、感到需要、感到快乐,我们就会从中获得最大的乐趣,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14-3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迁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中职实施分层优化钳工实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