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谫论优秀书法作品的品相

2016-09-21万瑞杰

书画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艺术作品书法

文/万瑞杰

谫论优秀书法作品的品相

文/万瑞杰

万瑞杰

万瑞杰,1960年生于大连,号彝石轩,博士研究生毕业。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书法与篆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大连印社副社长、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大连书画院副院长。

学术论文发表十余篇,科研项目立项并结题四项。篆刻书法作品参展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大展有: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等。

几十年来,关于什么是优秀的书法作品?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这样,不利于当今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地发展。在文艺繁荣的今天,艺术批评不能缺位,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切入,尚需深入探讨。我认为首先需要借鉴传统的书法评价标准,再结合当代书法的实际,探讨出切实可行的优秀书法作品的评价标准,以不辜负时代的要求。

关于文艺批评,古代圣贤曾给予了一定的标准,是值得借鉴的。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可见,书法评论不是简单的评述,而是需要多层次的学术化剖析。再如,梁武帝萧衍在其《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显然,这种评论玄妙莫测,也不能够详细说出书法的优劣标准。我们若完全按照古代评价书法优劣的标准,评价当代书法是不会得出客观的评价标准的。因此,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性、多元性与时代性三方面审视当代优秀书法作品的评价标准,或许会得出切合当代的评价标准。

一、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优秀书法作品的必备条件

书法创作技巧的成熟与独特,是书法作品的立身之本。优秀的艺术作品要有多个思考量,否则,是经不起推敲的。思考量是指对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演绎能力,即对作品的艺术构思。优秀的书法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所折射出来的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学识修养和功力技艺等,常常会让人叹为观止。反之,平庸的作品毫无美感可言,其思考量也是单一的。无疑这样的书法作品,人们看到几个字就不想看整篇了,因为缺乏艺术的意味和意境。同时,单一的思考量也会导致整篇书法作品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的雷同化,还会产生审美疲劳。那么,思考量的单一出现的原因何在?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学识的匮乏。因此,优秀书法作品必然要有一定的思考量。同时,还要折射出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对人生喜怒哀乐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美捕捉的有效表达,这样的作品方能达到思考量的有力表达。

□ 万瑞杰 好问则裕 33cm×110cm 2015年

□ 万瑞杰 杨万里小池一首 68cm×64cm 2015年

作品线条质量也是评价书法作品优劣的标准。一般来讲,有质量感的线条不是平直的,也不是光滑的,更不是力度一致的,而是涩行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用笔不是快而是慢,因为一旦行笔过快就会导致荒率油滑,行笔过快还会产生断笔和断气的不佳效果。当然,这种用笔的快与慢不是绝对的,有时是会因人而异的。但是,作为线条美的重要审美标准,是需要在此强调的。犹如 中锋用笔是千古不易,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法则一样要重点强调。

无疑,有质量的线条其思考量必然充分,如同音乐一样有起伏、有节奏和有舒缓,其起笔与收笔的方向是没有相同之处。同时,线条里面的提按、疾徐、顿挫都会令书法作品产生绝妙极佳的艺术效果。因此,书法是艺术的表现不是机械的再现,优秀书法作品一定有高质量的线条来作保障。

作品的重复量多少也是鉴别书法优劣的一个标志。艺术是不重复的,重复的也绝对不是艺术,因为艺术最忌千篇一律的简单重复。这里的不重复主要指艺术创作手法的不重复。但是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有着和谐统一的章法,其中却蕴含了丰富而不重复的微妙变化,这些自然的变化绝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千变万化,特别在起笔之处、入笔方向以及转折之处,可谓变化万端。尤其是20余个“之”字的结体无一重复,堪称绝妙;再如深得“二王”书法神韵又有着高度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苕溪诗卷》:其用笔恣肆跌宕,八面出锋,终成自家面目。尤其起笔与收笔之处,停留自然,毫不做作。正如宋代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因此,在一定层面上,作品创作手法丰富是优秀书法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地探求艺术真谛,并力争做到不简单地重复自己的创作手法就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万瑞杰 成竹全牛八言 联 139cm×46cm×2 2015年

二、充分展示自然美是优秀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

书法自然美的体现是实现作品最高境地的正确途径。一般来说,创新是对古人优秀传统的一种归纳,而绝不是抛弃传统。对此,清代康有为曾说:“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而加新理。”这里面提到的就是继承和创新的问题。要想写出高雅的作品,就必须对古人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归纳、总结和借鉴,这是对书法传统的一种有效的继承。继承,是我们充分感受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对艺术形式的一种深刻理解。

毋庸置疑,创新一定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否则,难有艺术发展的未来,这已成为当代书坛的一种共识。对此,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丛文俊先生有着精辟的论述:“对传统书法的继承,足以使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创新是渐变的过程,随着我们对传统的深入、学养的进步,又随着对书法的理解、勤奋的临摹、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所言甚是。因为传统书法是艺术的宝藏,也是今人书法创新的不竭源泉。因此,深入地继承传统,也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佳作。

作品是否崇尚大美,也是构成书法优劣的重要因素。书法需要自然美,当然也需要人工美,两者合二为一可谓大美。因此,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书法理应是优秀的书法作品。自然一词来源于道家思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书法的象形文字,源于自然之美。传为汉代蔡邕《九势》有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故此,真正的大美是自然之美、不事雕琢之美。孔子也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每个人若能把对自然之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都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作品中,那就是自然之美的最有效体现。唐代孙过庭则从书法理论上加以阐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孙过庭此语形象地阐释了书法自然美的道理,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书法的自然美是评判书法作品优劣的核心标准,古今莫不如此。

□万瑞杰 不惟且喜六言 联 139cm×46cm×2 2015年

三、社会的普遍认同是优秀书法作品的根本价值

书法社会价值的认同,是艺术作品社会久传的不竭动力。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需要情感的投入,聚精会神。如此,我们的艺术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只有情感的大量投入,才会让我们的艺术作品有更多的思考量和更多的精彩,每一处用笔都会倾入我们的情感。那样,我们的书法作品才会令人赞叹。

通常,情感能够决定书法的丰富性与美感性。心情平和,字法则自然平和。反之,心情怨怒,字法自然会剑拔弩张。正如清代书法理论家王澍在《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所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容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可见,情感的不同,书法作品也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效果。

由此可见,情感的变化都会对作品风格有一定的影响。有了情感的投入,我们的作品才能震撼人心,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我们相信有情感投入的艺术家,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有超人的艺术表现力。因为那种胸有成竹的基本功训练和高深的审美经验,在艺术必然会有情感性的艺术演绎能力。故此,作品情感的投入是评判书法作品优劣的一个核心标准。

作品是否有自己的艺术思想,也是决定书法的优劣标准。高雅的艺术作品都有独立的艺术思想和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书法的独立思考绝不是人云亦云。独立思考不但要表现在整幅作品的思想内涵,也要表现在某一个字的点画细节上。只有艺术的变化,才会使作品有深远的意境。一个字是否有独立的思考,也是决定书法作品谋篇布局的思想基础。正如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所云:“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再如唐孙过庭《书谱》所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氏又阐释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些古代书法名句原理与技法都是书法创新的指导思想,也是评判当今书法作品优劣的核心内容。

□万瑞杰 孔子王孙五言 联 138cm×70cm×2 2015年

□万瑞杰 鸣鼓斜阳八言 联 139cm×70cm×2 2015年

作品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深厚与否,也是评价优秀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优秀的书法作品是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来支撑,也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例如文字学、美学、诗词、歌赋、楹联和绘画等,都是滋养书法的源泉。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知识,这样会让我们的书法作品有很强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会生发一种书卷气或金石气。对此,一音禅师在谈到艺术时说:“佛学的许多知识表现在作品上,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古代的许多大师非佛即道。”对此,伍灯法师则进一步阐释道:“书法为心法。”深厚的学养真的可以让人们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作法,表现在作品上则呈现自然与深邃并让人回味无穷。,达到百看不厌、美不胜收的美感。无疑,儒释道三家宗教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如今则愈来愈显示出特殊的哲学美感和启人心灵的智慧光芒。无疑,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与在作品中的有效表达,是构成优秀书法作品所必备的重要因素。

作品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认同,也是评价书法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里的社会,主要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认同,即具有一定欣赏能力的社会成员。无疑,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是文艺的鉴赏家,也是文艺的评判者。书法作品归根到底是写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的,而绝不仅供同行欣赏的。因此,人民的艺术需求,是文艺存在的最根本价值所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我们的作品只有饱含对生活的真诚和热望,并坚持书写人民期待的内容,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情感与共鸣。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传得开、留得住,并最终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虽然,在当前这不是件易事,但是艺术家应有这个时代的使命感。无疑,人民群众的接受、认可和喜欢,永远是评判优秀艺术作品最为恒定的历史标准。书法艺术作为参与人数众多的艺术门类更要有人民群众的评判。

专家评价是利用专业知识和审美经验对艺术作品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和评价。然而,只有代表人民大众价值判断和普遍观点的专业评价,才会更有影响力。因此,当今优秀作品常常因这种专家评价与人民评价的一致性,而更显其艺术魅力和永恒价值。

另外,当今市场表现的冷与热,往往反映着文艺作品受欢迎和被接受的程度。因此,大凡获得人民积极肯定的优秀作品,也能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和评价,并完全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我们必须看到,市场也有其非理性的一面,表现为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甚至相背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市场也存在着当下与未来认识之别。故而,我们绝不能把“市场所反馈的指标,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人民的评价”。我们认为,只有那些具备强劲市场号召力和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真正的艺术精品,才有能够穿越时空的恒久性和具有艺术魅力。所以,书法作品的群众认同与否,也是评价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书法繁荣的今天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当今优秀的书法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更是勤奋与学养的结果。只有具备修身达道和功力深厚,才会提高书法艺术的水准。这样,观赏者才能够从书法作品的深刻性中赏心悦目,还会从作品的创新精神中得到高雅享受,并通过作品笔墨淋漓的形式美中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这样,才会对当下甄别什么是书法的优劣,什么又是当代书法的优秀作品,有一个较为清晰和理性的评判标准。

□万瑞杰 德器道心五言 联 139cm×23cm×2 2015年

约稿、责编:秦金根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艺术作品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书法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