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在凯里市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探讨

2016-09-21戚虎贵州省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运动精品 2016年3期
关键词:凯里市凯里武术

戚虎(贵州省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556000)

武术在凯里市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探讨

戚虎
(贵州省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556000)

通过对凯里一中、凯里市民族中学、凯里学院附中、凯里二中、凯里第八小学、凯里第四小学等六所学校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在凯里市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武术师资缺乏是当前制约凯里市中小学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匮乏。

武术;凯里市;中小学;开展;可行性

1 前言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体、文化传承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功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的精神外延。自古以来,武术都是人们拓展人际交往的渠道,是构建文明和谐、增强体质、增进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将武术引入中小学教学十分必要。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要求2004年9月新学期开始,中小学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传统武术方面的内容[1]。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十分必要的,“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落实的指导思想,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习练武术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凯里一中、凯里市民族中学、凯里学院附中、凯里二中、凯里第八小学、凯里第四小学等六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检索《中国知网》(2005-2015)关于武术进入中小学等相关方面的文献,阅读有关武术在中小学开展、教学、推广方面的文献,以及与本文有关的体育书籍。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学生、教师、家长调查问卷,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2.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课题提供实证。

3 结果与分析

3.1凯里市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现状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具有强身健体、民族传承之功效。然而,武术在凯里市中小学校开展的情况却不尽人意,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开设武术课,教师在体育课上也很少讲授武术内容,由此看来,当前中小学武术课开设情况令人担忧。多数学生认为,不开设武术课的原因是学校没有计划,其次是缺乏专业教师。因此,要想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首先要有学校领导支持,其次是要有专业教师。

3.2对体育教师的调查分析

3.2.1体育教师对武术的兴趣程度和对学校开展武术课的态度

表1 体育教师对武术的兴趣程度

图1 体育教师对学校开展武术课的态度

通过对凯里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可知,凯里市中小学校中有62.5%的体育教师喜欢武术,37.5%的体育教师不喜欢武术。但有75%的体育教师希望开展武术这门课程,他们认为万事开头难,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学习。而武术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义感[2]。武术在中小学校体育课中的广泛开展,对于民族精神、民族正气、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12.5%的体育教师保持中立,12.5%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开展较好,他们认为教师精力有限,又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学习,学校很多地方条件有限,很难实施武术课的开展,或是开展后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

3.2.2体育教师对中小学学生习武的见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身体素质却愈来愈差,因此,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刻不容缓。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前提下,追求武术的技击价值,即通过让学生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3]。从表2可知,在教师问卷调查中,87.5%的教师认为中小学生学习武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62.5%的教师认为具有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62.5%教师认为可以拓展其身体运动能力,75%教师认为是防身自卫的功效。这说明,习练武术可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表2 体育教师对中小学学生习武的见解

3.3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3.3.1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通过表3得出,82.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影视来了解武术,3%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教育了解,14.6%的学生是通过武术表演了解武术。由于网络、影视对武术有扩大化的艺术成分在里面,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渠道,会使学生对武术造成一定的曲解,不能正确的认识武术。由此产生的后果便是,学生心目中武术形象和体育课中武术现实形成巨大反差,使学生对武术缺乏兴趣,不利于武术教育的开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拍摄一些武术视频,或是组织学生观看武术比赛、武术表演等,有目的的加强对学生的武术宣传与引导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现实武术与影视武术的区别。

表3 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3.3.2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图2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从图2可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跆拳道、中华武术、瑜珈、健美操、拳击、泰拳,分别占57.3%、45.8%、38.5%、32.3%、22.9%、10.4%。由此可见,学生喜欢跆拳道、武术方面较多,武术具有防身自卫的功能,武术中的攻防技法具有很强的技击性,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兴趣,他们更喜欢通过攻防对抗类的武术来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

3.4影响凯里市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因素分析

3.4.1家长对学校开设武术课的态度

表4 家长对学校开设武术课的态度

通过表4得知,有的家长同意孩子学习武术,他们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中小学开设武术这一课程十分重要,学习武术可以让孩子增强防身自卫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孩子的意志品格。但也有一些家长不同意孩子学习武术,他们担心孩子学习武术后会出现打架斗殴事故。

同时,学校重视不够,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而不重视体育课的锻炼,尤其是对武术课的不重视。当前,中小学学生文化课压力较重,学校开设课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得不到时间保证。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体育课的有效开展,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发展空间。

3.4.2武术师资情况

图3 中小学体育项目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凯里市中小学体育以田径为主的占42.7%,以球类为主的占39.6%,其他项目的占17.7%,而武术却没有开展。当前凯里市中小学武术师资十分匮乏,多数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武术教师,他们对武术略有了解,甚至有的体育教师对武术完全茫然,有的中小学有武术专业教师,但也是凤毛麟角。因此,要推动凯里市中小学校武术课的开展,首先应扩充凯里市中小学的武术师资力量,其次可以聘请民间苗族武术传人来执教。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又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武术。

3.4.3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目前,凯里市中小学的场地、器材设施还不尽人意,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很少,而学校用于场地、器材方面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还有很多学校把经费挪作它用,致使学校体育不能正常开展。

4 凯里市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可行性分析

4.1增强体质,提高攻防意识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对促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自1985年以来已经持续25年下滑,虽然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部分体质有所改善,下降幅度和2005年相比较小,但是学生体质还是不容乐观[4]。因此,把武术引入中小学教学十分重要,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力量和耐力素质,更可使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而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前提下,追求武术的技击价值,即通过让学生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5]。通过习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击方法,还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长期练习武术,可以提高学生抗击摔打、克敌制胜的防身自卫能力。

4.2陶冶情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国民素质提升的基础,他们素质的高低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应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武术讲究“武德”精神,在长期延绵中,习练武术一向重视礼仪和道德。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讲的就是武德在武术中是不可或缺的。“武德教育”是习武者练习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小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在学武、练武、用武等一系列武术活动中加强武德情操和武术礼仪规范教育,才能使武术对青少年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从而达到传承武术文化,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6]。也可以通过武术本身内涵和外在的美育特点,加强美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4.3磨练意志,增进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孩子们缺乏锻炼的机会,怕吃苦,做事不脚踏实地,半途而废,甚至越来越依赖父母。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可以通过武术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而在体育运动中,艰苦的锻炼、顽强的拼搏和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最好磨练。学习武术的最大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学生在刚练习武术时会产生恐惧、害怕、羞涩等心理状态,会引起过度紧张,进而导致情绪波动。经常习练武术,则能消除对动作的恐惧感和其他不良情绪,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古以来,武术都是人们拓展人际交往的渠道,通过武术的练习使学生进行交流、相互鼓励、学习、评价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克服孤僻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乐趣、增进友谊,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还可通过各种武术比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4.4武术内容丰富,群众基础广泛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练习形式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打、推手、短兵,有适应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而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可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选择练习。同时,武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人们可根据场地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如果没有器械,也可以选择徒手练拳,这说明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内容丰富多样,把武术运动引用到中小学体育课中,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丰富了中小学的体育课程资源。武术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群众基础广泛,据调查显示我国有35个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县市,全国有武术人口大约6000多万人,我国现有的武术馆校1.2万所[7]。所以说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为中小学开展武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4.5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结晶,蕴含丰富的民族传统精神。把武术融入到中小学体育课中,不仅可以传授广博的武术技术,亦是对中华文化的传递。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要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体育课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精神,潜意识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得到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同时也对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作用[8]。学生通过武术教学可以使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武术练习中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武术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力度和效度。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十分感兴趣,而他们感兴趣的原因是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技击性,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

5.1.2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特别是在凯里市中小学基本没有开展。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影视中的武打影片了解武术,这就造成学生对武术产生

一定的曲解,使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形成反差,不利于武术的开展。

5.1.3武术师资缺乏是当前制约凯里市中小学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多数中小学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他们都是以田径类项目为主,体育课上也没有武术的教学内容,这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武术的开展。

5.1.4学校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场所,学生是武术的主要传播对象,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2建议

5.2.1重视学校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利用学生的喜爱开展武术教学,在体育课上进行一些武术活动,或是学校多组织学生观看武术影视、武术比赛、武术表演等,促进学生对武术的认知。

5.2.2培养专业的武术师资力量,解决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可以建立武术教师专业培训基地,亦可请民间苗族武术传人来执教,以便提高武术师资队伍水平。

5.2.3加大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中小学的武术内容比较简单,设备要求也不高,一块平整、宽敞的土地就能进行武术教学。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武术和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应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更好的服务中小学生,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5.2.4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考试范围内,促使中小学校重视武术、发展武术,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中小学课间操也是普及武术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学校可以创编一些简单有趣的武术健身操要求学生学习,推广武术课间操的发展。

[1] 周义义.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1(28):163-164.

[2] 张东,刘铮.中小学开展学校武术必要性及现状对策分析[J].内江科技,2011,3:28.

[3] 邱丕相等.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王焕.武术进入学校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2(33):266.

[5] 邱丕相等.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 司幸伟.武术段位制对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7(4):66-67.

[7] 王焕.武术进入学校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华章,2012(33):266.

The Feasibility of Martial Arts Carry out in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Kaili City

QI Hu
(PE institute of Kaili college,Kaili 556000,Guizhou,China)

6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Kaili are city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ew:as the quint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status quo of martial arts carried out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Kaili city is not optimistic;lack of martial arts teachers is currently the main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Kaili city,as well as lack of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martial arts;Kaili city;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carry out;feasibility

戚虎(1980-),山东郓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凯里市凯里武术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火红的日子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贵州地区LTE网络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