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莲雾种植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2016-09-19周双云黄伟雄苏伟强尧金燕

中国果业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莲雾广西栽培

文/龙 兴,张 继,周双云,方 仁,黄伟雄,苏伟强,尧金燕

广西莲雾种植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

文/龙兴,张继,周双云,方仁,黄伟雄,苏伟强,尧金燕

【导读】广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莲雾栽植适宜省份(自治区)之一,目前莲雾种植业已具有一定规模,逐步成为广西热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区域特色新兴产业,但也因为商业栽培历史不长等原因而存在各种问题。作者调查分析了广西莲雾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广西莲雾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es(BI.)Merr.et Perry,属于桃金娘科蒲桃属,以其果实清甜爽口、营养美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莲雾原产于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是典型的热带果树,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普遍栽培,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前景广阔的热带常绿果树,我国台湾种植较多,为该省四大水果之一[1]。近些年海南、广东、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也相继引进试种成功[2-3]。2003年初,广西钦州市钦南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引进 “黑珍珠”和“黑金刚”进行商业化种植[4],面积达23.33 hm2,是当时广西最大的连片莲雾种植生产基地。同时,防城港市通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大批农业科技企业落户防城港市进行莲雾等热带水果开发[5],莲雾成为当时防城港市发展最快的水果品种之一。目前广西莲雾种植初具规模,除了防城港市、钦州市外,百色市、崇左市及南宁周边地区的商业种植面积也显著增加,栽培品种向多样化发展,有望发展成为广西区域特色新兴产业。不过,广西在莲雾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和商业化生产等方面研究较少,植物保护、采后贮藏保鲜、加工及运输等方面也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需要盘点广西莲雾产业现状,探讨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一、莲雾的营养价值和生育特性

莲雾果实呈圆锥形,果皮有乳白、青绿、粉红以至深红色,水分含量达90.6%,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元素、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及多种维生素[6-8]。莲雾性味甘平,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润肺止咳及宁心安神的食疗作用[9-10],可以防治痔疮出血、糖尿病、胃腹胀满等多种疾病,是一种果药兼用的佳果[11]。

莲雾喜温怕寒,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12-13],果实发育适宜温度为15~25℃,温度过高不利于果肉充实、糖分积累及花青素合成[14]。花果期间若10℃以下低温或长时间干冷天气时,易发生寒害,叶片、花蕾及幼果会脱落[8,15]。莲雾果实发育中早期若受旱无雨,果实发育受影响导致果小且品质差。发育中后期若遇暴雨或长时间阴雨天气,易造成大量裂果、烂果和落果。在适宜条件下,莲雾生长量非常大,一年可抽6~7次梢,且萌发大量花芽,需要及时疏花疏果以提高果实商品性。

莲雾生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砂壤以至红壤,稍带酸性至微带碱性之水田或坡地均可,但微碱性之黏质壤土更有利于果实着色及糖度积累[14]。莲雾生长需水量大且较耐湿,但忌干旱或积水,适宜在湿润、肥沃的水田或水源充足的坡地栽培。坡地以海拔300 m以下的南向缓坡地为宜,而北向因日照不足,开花结果期间容易遭寒流危害,故不适宜栽培。

二、广西莲雾产业现状

广西莲雾引种历史与发展概况。广西引种莲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6],早期作为庭院观赏树种植,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以果树生产为目的的引种研究[17-18]。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经验不足等原因,广西莲雾发展初期基本处于零星种植状态,未形成规模化的商品栽培。21世纪初,台湾莲雾逐步在大陆地区开拓市场且经济效益显著。受此影响,加之防城港、钦州地区气候适宜热带水果生长,以及在当地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批农业科技企业 (包括台商)落户进行莲雾等热带水果开发,带动了广西莲雾商业化栽培的发展。

广西莲雾种植面积与分布情况。广西莲雾生产主要集中在防城港市、钦州市、百色市三个地区,北海市及南宁周边地区也有零星种植。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广西莲雾种植面积已超过90 hm2,其中防城港市防城区是广西最大的莲雾栽培地区,栽培面积超过30 h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0%;钦州市主要集中在钦南区,栽培面积 20 hm2,占20%;百色市种植面积约13 hm2,种植面积占比14%,其余零星分布于北海市和南宁市周边地区。百色市和南宁市是广西莲雾发展的新兴种植地区,据粗略统计两地栽培面积约23 hm2,主要分布在平果县、田东县及南宁市周边地区。2003—2010年期间广西莲雾种植面积增长速度最快,并随着台湾投资商的到来达到一个发展小高峰,从2003年前的不到10 hm2上升到2010年的60 hm2,之后新增栽培面积逐年下降,基本以小面积零星栽培为主。究其原因,虽然台商的技术、投资推动了广西莲雾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高品质的莲雾生产需要精细的栽培管理,而当地果农没有栽培经验,同时,台湾引进的栽培与产期调节技术在广西也只是在摸索实践中,导致果品质量及经济效益不如预期,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莲雾优良品种的引进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广西莲雾重新焕发生机,新的种植区域不断增加。

广西莲雾种植品种及管理。品种方面,2010年以前,广西莲雾品种(系)以南洋粉红种(又称“黑珍珠”)为主要栽培品种,由于存在裂果、果皮颜色浅、果肉糖度低等问题,逐渐为后期引进的“大叶”、泰国种等大果品种所替代,至2014年新引进品种的种植比例已超过60%。其中,泰国种品质优良,脆甜多汁,单果重约130~200 g,裂果率较粉红种略低,夏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2%以上,但对低温敏感[19],适宜作为夏果生产品种;大叶种为南洋种芽变异所选出的大果品系之一[14],果形较大,果色艳红,作为礼盒果品颇受欢迎,且耐寒性及裂果率低均优于泰国种。栽培管理方面,广西以往对莲雾栽培管理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化莲雾企业也主要依赖台湾专家给予技术指导,零星种植的果园管理比较粗放。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广西部分农业企业成功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生产管理技术,并开始推广“基地+科研+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种植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

三、广西莲雾发展存在的问题

商品化栽培经验不足,缺乏先进栽培及管理技术。在台湾,莲雾反季节调控栽培是提高莲雾产量和品质的最有效的方法,即通过灌水法、断根法、环剥法、遮光法、修剪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等调控莲雾花期[21-23],将产期调至12月至翌年4月间,可大大提高莲雾的品质和经济效益[10,23]。但是,反季节调控涉及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集成,且不同品种调控难易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及时机把握不准也会影响调控的成败,较为复杂,不易掌握。正因为如此,台商撤资以后其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及技术并未真正被当地广大果农掌握。目前广西莲雾企业中从事反季节生产的十分稀少,苗木繁育及供应环节也十分薄弱,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因此,应加大莲雾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开展产期调节与配套栽培技术攻关,提高莲雾生产技术水平和果品质量。

灾害性天气危害。低温寒害是发展莲雾最大的一个限制因子。当遭遇10℃以下的低温时,花果出现冻害症状,以落花、落果、裂果、果肉劣变及落叶为主[14]。如2008年1月13日至2月19日,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间低温冷冻天气,致使莲雾落花落果严重,损失惨重[24]。广西莲雾适宜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桂南亚热带地区,桂东南及桂西南部分地区适宜。除桂南沿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如欲对莲雾进行产期调控,应将果实成熟期调节在每年12月份以前,避开1—2月易发生寒害的时间。此外,桂南沿海常每年或大或小季风气候频繁,雨水充足,对莲雾生产影响较大,应做好防范或选用大棚、温室等进行保护地栽培。

缺乏标准化栽培和品牌经营。莲雾的果实品质与栽培管理、环境条件密切相关[10,25],产区土壤差异、培肥管理技术不一、树势有别,都会导致果实的果形、果色、单果质量及果肉甜度等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广西莲雾生产总体上仍然处于较粗放的经营状态,尚未能建立一套适合广西的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式。此外,采后保鲜、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也应尽快加强研究形成产业链,注重品质,树立广西莲雾品牌形象。目前广西还未见自主选育的莲雾品种登记,也未见有注册商标的莲雾品牌,几个规模化莲雾生产基地也没有进行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没有树立名牌产品[5]。

病虫害严重。由于果实发育期间果园环境多湿、高温,易发生果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要多注意田间卫生,以预防为主,及时深埋病果、集中烧毁枯枝落叶,断绝感染源;为害广西莲雾叶片的常见虫害有腹钩蓟马、小绿叶蝉、红蜘蛛、蚜虫、庞达巢粉虱、黄毒蛾等,5—6月为莲雾嫩叶期,也是叶蝉及各种蛾类为害高峰期,9—11月易发生红蜘蛛为害;为害果实的有东方果实蝇、介壳虫等,尤其东方果实蝇对果实为害非常严重。

四、广西发展莲雾产业的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我国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虽然幅员辽阔,但受到温度及风速等因素的限制,适宜栽培的区域并不多,除广东和海南有较大规模的莲雾商业栽培外,其他省份栽培面积不多,消费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广西热区土地资源占全省的1/3,多丘陵坡地,种植莲雾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广西热区夏长冬短,气温年差异不大,年平均气温在20.8~22.6℃以上[26],雨季明显,春夏多雨,热带气旋危害较小,光、热、水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莲雾喜光喜温、怕寒怕冻、喜湿怕旱的生长需求,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莲雾适宜生长区。

农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随着广西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广西农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产业化发展意识也不断增强,从事农业种植的信心及意愿逐渐上升。目前广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较快,每个合作社的产品销售流通前景较好,大大激发了合作社成员的热情。经过多年发展,莲雾在广西热区已有一定的种植生产规模,加上现有农业劳动力人口资源十分丰富,为莲雾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此外,果农们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总结出冬春季避寒、避雨及避晒等“三避”设施栽培技术,广泛应用于香蕉、柑桔及葡萄等栽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莲雾寒冬冷害问题,扩大了广西莲雾的栽培区域。

地域及政策优势。广西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部,是中国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广东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广西还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结合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发展一批以莲雾等热带特色水果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必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广西政府高度重视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紧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及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广西与台湾正在开展全方位的农业产业合作,应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各种模式与台湾协同发展,借鉴其莲雾先进栽培技术和管理制度。

五、展望

广西完善的水果生产技术体系可以为莲雾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加上莲雾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如能立足区情,从国内外引种莲雾优良品种(系)在广西进行适应性种植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立地条件的品种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适当发展一定规模的商业化栽培。坚持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发展布局区域化,使之快速成为区域特色水果新品牌,莲雾产业必将能促进广西特色农业经济增长,成为新兴特色水果产业之一。

[1]邓文明,林利波.海南省发展莲雾的优势与前景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11):62-64

[2]杨燕红,梁爱丽,覃伟远.莲雾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54-55

[3]陈守一,钟杰.莲雾引种观察初报[J].特产研究,2010 (4):19-21

[4]邓善能.钦州市建成广西区目前最大的连片种植莲雾生产基地[N].中国果业信息,2007,24(4):40-41

[5]黄邦贵.浅谈如何推进防城港市莲雾生产发展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09(4):58-60

[6]黄家雄.热带水果莲雾及其栽培[J].云南农业科技,2008 (2):44-46

[7]周红玲,郑加协,陈石.浅谈莲雾的价值[J].中国园艺文摘,2011(8):156-157

[8]曾两顺,陈洁明,钟卫国,等.优质莲雾在潮汕地区的产期调控[J].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70-172

[9]代正福.台湾莲雾栽培现状及研究进展[J].热带作物科技,1995(2):34-38

[10]李晗林.台湾特色农产品黑珍珠莲雾发展策略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3,10(5):17-21

[11]何璐,段汤,沙毓沧,等.干热河谷莲雾、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观测及鉴定 [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11):21-25

[12]陈惠宗.莲雾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2(2):19

[13]杨光华,杨小锋,李劲松,等.莲雾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1):40-42

[14]陈思如,赖荣茂,林永鸿,等.莲雾栽培管理要点[M].台湾:莲雾健康管理技术专刊-高雄区农业改良场技术专刊,2013:1-12

[15]赵志平,张阳梅,原慧芳,等.西双版纳莲雾抗寒性比较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13,36(1):29-33

[16]曾仕伟,黎礼海,谢创平.桂平野生莲雾的特性考察及人工栽培[J].广西热带农业,2010(5):56-57

[17] 徐梦舟.黑珍珠莲雾试种初步观察[J].广西农业科学,2003(5):67

[18]薛华,周少霞.黑珍珠莲雾在我国南方种植的前景及其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2,31(3):24-25

[19] 陈思如,赖荣茂.莲雾原种介绍[J].高雄区农业专讯,2010(67):12-13

[20]黄邦贵,符柏.防城港市莲雾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热带农业,2009(3):20-21

[21]林有兴.果树产期调节技术及其在热带果树上的应用[J].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35-39

[22]苏章城,陈淑丽,陈坚,等.黑珍珠莲雾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6,35(3):37-38

[23]林庆光,陶挺燕,符碧海.莲雾产期调控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13,37(3):25-27

[24裴开程,游发毅,徐强君.台湾莲雾在防城区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51-53

[25]赖荣茂.台湾莲雾产业趋势之分析[J].高雄区农业专讯,2004(44):8-10

[26] 况雪源,苏志,涂方旭.广西气候区划[J].广西科学,2007,14(3):278-283

特约编辑:艾 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重点项目(桂农科2014JZ14)资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南宁,530007)

龙兴(1980—),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热带果树育种与栽培研究。E-mail:longxing80@126.com

尧金燕(1976—),女,副研究员。电话:(0771)3245047,E-mail:jinyan.yao@gxaas.net

2016-06-28

猜你喜欢

莲雾广西栽培
广西贵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林边莲雾
林边莲雾
林边莲雾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