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西藏地区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2016-09-19王先涛拉巴顿珠雷彦明仁青次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栓子征象

王先涛,银 武,拉巴顿珠,雷彦明,仁青次旺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影像科,西藏 拉萨 850000)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西藏地区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王先涛,银武,拉巴顿珠,雷彦明,仁青次旺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影像科,西藏 拉萨 85000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西藏地区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拟诊为PE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8例中诊断PE 23例,22例表现为肺动脉内有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等直接征象,1例为间接征象发现。结论: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PE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肺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近年来PE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病,位于循环系统疾病第3位,死亡率高达20%~30%[1]。因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临床易误诊或漏诊[2]。急性PE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以往肺灌注通气显像是诊断PE最常用的方法,但不能直接显示血栓;X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对亚段PE的显示较差,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低[3],且为有创检查,患者不易接受。西藏地区因各种条件限制,至今未将这2项检查用于PE诊断中。随着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MSCT肺动脉造影(CTPA)在PE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自2007年开展CTPA检查,填补了西藏地区PE诊断的空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临床怀疑PE患者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22~77岁,平均50.6岁。主要症状: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突发胸痛、胸闷,下肢血栓,1例于股骨骨折后出现胸痛症状。1.2仪器与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脊肋角下方。扫描参数:100 kV,80~160 mAs,层厚7 mm,层距7 mm,螺距0.6 mm,旋转1周0.33 s,重建层厚1 mm,层距0.7 mm[1]。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团注非离子对比剂碘普罗胺或碘帕醇(370 mgI/mL),剂量60 mL,注射流率4.5~5.0 mL/s[4]。设定阈值100 HU触发扫描,从靠近右心房的上腔静脉触发,运用MPR、MIP、表面遮盖显示(SSD)、VR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进行三维观察及重建。

将原始数据及重建数据发送到工作站及PCAS上,分别由2位副主任以上医师进行阅片。

2 结果

58例中诊断PE 23例,直接征象(图1~3)检出22例,间接征象检出1例。22例中从主肺动脉到两侧段肺动脉(以相应支气管分级)共204处病灶,主干水平(图2)双侧主干同时出现充盈缺损7例,仅在右侧6例,左侧1例;叶肺动脉水平38支,右侧25支,左侧13支;段肺动脉水平(图1)70支,右侧49支,左侧21支;在段肺动脉中的栓子,向远端延续,双侧共89支亚段内见栓子。22例中15例引起相应部位肺梗死;9例行溶栓治疗并复查,5例栓塞面积>50%者(图2)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均无休克;短期治疗无效2例,20例均好转(图3)。1例通过间接征象诊断PE者,经溶栓治疗临床症状及渗出病灶完全好转。

3 讨论

3.1CT表现

3.1.1直接征象CT示肺动脉内对比剂全部或部分充盈缺损。根据血管内血栓阻塞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PE[5]:①轻度,肺动脉闭塞面积20%~30%(图1);②中度,肺动脉闭塞面积30%~50%(图3);③重度,肺动脉闭塞面积>50%,患者出现突发明显呼吸困难和休克表现,由于肺动脉栓子更多、面积更大,以至PO2、PCO2、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改变更明显。

慢性PE[5]:肺动脉闭塞>50%(图2),由于PE形成的过程缓慢,机体对缺氧状态有所适应,因此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和由于缺氧引起的胸闷或昏厥。

根据肺动脉内血栓位置及形态分为4型[6]:中心型(图1)、偏心性(图3)、附壁环型、闭塞型(剪枝征)。以上4型非独立存在,常相互延续,有时是一个栓子在血管管腔内不同位置的截面(图3)角度观察形态就出现差异。

3.1.2间接征象①梗死灶:CT平扫表现为以胸膜为底、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或不规则实变致密影,有时病灶内发生坏死、液化而呈含液、气空洞或丝瓜囊样改变,毗邻胸膜不规则增厚,此为肺梗死的典型表现[7-8];在肺动脉期梗死灶无对比剂强化,占66.1%[9]。本组有明确PE伴梗死灶者15例,其中梗死灶未强化8例(图1),另外7例梗死灶轻度强化(图3b)。②马赛克征:血管性病变所致马赛克征在密度增高区(磨玻璃样变)血管扩张,密度降低区血管稀少,常见于慢性PE[9]。由于PE区域血流灌注量减少,与正常或过度灌注区域形成密度差,肺野呈黑白相嵌的征象。③未发现明确血栓而血管缺支、截面细小,本组1例。④肺动脉高压改变,有文献[10]将其列为PE诊断的间接征象,但在西藏高原低氧的环境下,人群肺动脉高压改变基本是一种常态。Tan等[11]报道,在肺动脉分叉近端3 cm范围内最宽处测量主肺动脉横径(MPAD),以MPAD≥29mm预测肺动脉高压(mPAP>20 mmHg)。郭启勇[5]报道,国人以MPAD≥28 mm预测肺动脉高压,可能与国人身高、体质量较小有关。本组拟诊为PE的58例中,MPAD≥28 mm的38例,其中22例通过CTPA直接征象诊断为PE患者中,18 例MPAD≥28 mm,4例MPAD<28 mm,另外20例MPAD≥28 mm者CTPA检查无直接或间接PE征象,因此肺动脉高压征象在高海拔地区及有慢性基础肺病患者诊断PE时应慎用。

本组211处病灶,无完全单独诊断一处亚段水平以下的栓子,比文献报道[6]少,分析原因:①患者身体条件欠佳,扫描过程中无法按要求屏气而致呼吸运动产生伪影;②设备原因,64排螺旋CT相对更高排数螺旋CT扫描时间长,心脏搏动产生伪影等,遮蔽了部分小病灶;③统计位置不同,本组病例将从段出现延续至亚段的栓子归为段水平的栓子。

3.2西藏地区PE致病因素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高、高寒低压缺氧,当地饮食偏高脂、高钠,因此血脂、血压、红细胞、血色素等普遍较高,尤其是男性,血液很多处于高凝状态[12-13],PE形成的高危因素更多。

3.3触发点的选择本组拟诊为PE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双肺和(或)胸腔内存在程度不同的渗出性病变,尤其是双下肺动静脉之间的间隔较小,或被推移、挤压到一起,前期检查过程中,将触发点置于主肺动脉上,所得图像肺动脉与肺静脉内充盈的对比剂密度差异较小,临床医师对7 mm层厚的胶片基本无法区别亚段水平肺动脉和肺静脉。我院经过近6年的观察和比较,将触发点置于上腔静脉[14-17],使肺动脉与肺静脉之间对比剂充盈差距较大,临床医师能较好地区别肺动静脉,但右房室功能异常时,肺动脉充盈间隔时间延长,上腔静脉触发后肺动脉充盈程度较低,因此日常工作中我院实行个体化选择触发点,心功能正常时将触发点置于上腔静脉,异常时置于主肺动脉近段,以获得优质图像。

基于仅观察肺动脉,无需对比剂在血管外弥散,为减轻肾功负担,在患者心功能无明显异常时,本组固定团注对比剂60 mL,后团注生理盐水40 mL,即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3.4鉴别诊断PE主要应与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及肺不张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超声等改变进行鉴别。对症状不明显的实变性炎症及肺不张,根据PE的MSCT动态增强扫描直接及间接征象不难鉴别。

总之,MSCT肺动脉动态增强扫描禁忌证少,可清晰显示PE的程度及范围,运用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进行三维重建,可避开重叠影像,更好地显示病灶,是一种快捷、无创、诊断特异性及正确率均较高的检查方法。随着CT硬件、后处理系统及扫描方法的不断改进,可将CTPA作为基本替代肺动脉造影的“金标准”,同时可较好地观察PE的间接征象。西藏地区较平原地区有更多的高发、高危因素,因此CTPA对西藏地区PE的诊断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1 男,56岁,突发胸痛,肺动脉CT动态增强扫描示右肺下叶主干内对比剂不规则充盈缺损,右肺中叶肺梗死 图2 男,65岁,无明显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长期慢性咳嗽,胸部CT增强扫描示右肺动脉主干内对比剂完全充盈缺损 图3 女,36岁,突发胸痛 图3a 治疗前右中、上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改变 图3b 溶栓治疗后右中、上肺动脉内未见明确充盈缺损

[1]张燕,金征宇,张竹花,等.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0):879-884.

[2]赵力,郎志瑾,伍建林,等.多层螺旋CT在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4):307-310.

[3]Pioped investigators.Value of the ventilation/perfusion scan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JAMA,1990,263:2753.

[4]张皓,韩铭钧,章作铨,等.MDCT肺动脉成像:不同注射速率对周围肺动脉显示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824-827.

[5]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9-1320.

[6]绍明立.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6):80-82.

[7]宋光义,胡茂清,韩丹,等.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PE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0-24.

[8]母庆锦.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PE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9(11):225-227.

[9]金征宇.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4-230.

[10]赵姗姗,石坤,周同甫,等.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干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51-2653.

[11]Tan RT,Kuzo R,Goodmen LR,et al.Utility of CT scan evaluation for predicting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enchyma lung disease[J].Chest,1998,13:125.

[12]单增卓嘎,李康,格桑罗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研究进展[J].西藏医药,2015,36(4):82-85.

[13]尹桂秀.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PE的MSCTPA诊断[J].高原医学杂志,2010,20(1):29-32.

[14]张军晖,何建平,曹文广,等.宝石CT小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同阈值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 (11):776-778,783.

[15]顾玉江.MSCT在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1):73-75.

[16]卓建平,赢洁,葛德亮,等.评价16排螺旋CTA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2(11):28-30.

[17]熊诗俊,袁国奇,李清水.肺栓塞的CT影像特征及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1941-1943.

10.3969/j.issn.1672-0512.2016.05.022

王先涛,E-mail:7745791@qq.com。

2016-01-15)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栓子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留守儿童栓子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蓝狐
栓子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