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016-09-15刘秀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皮肤癌戊酸氨基

刘秀英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刘秀英

目的分析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60例面部皮肤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行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内评价疗效、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在获得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67%,总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8.33%;其中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高达100%;而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但均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66%。结论氨基酮戊酸管动力疗法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面部皮肤癌;有效性;不良反应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6,31:1383~1385)

面部皮肤癌(facial cutaneum carcinoma)是皮肤癌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检查,可分为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汗腺和皮脂腺癌等[1]。面部皮肤癌常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裂隙处,如鼻唇沟、鼻翼、鼻额部、眼睑等。面部皮肤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和热点,传统的手术治疗能够彻底切除肿瘤,但容易造成面部组织的缺损,导致容貌发生严重变化,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创伤;而外用药或冷冻等治疗方面,因治疗深度有限,易导致复发。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作为1种新型无创的皮肤癌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部皮肤癌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9±11.6)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9±1.7)年。病灶直径1~10 cm;皮损面积1.1 cm×1.4 cm~4.9 cm×4.1cm。纳入标准:经诊断分为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两种,其中基底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16例,汗腺和皮脂腺癌2例,Paget病11例,Bowen病7例,日光性角化3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且30天内未接受过免疫调节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对患病部位及其周围进行75%乙醇消毒处理,然后用新鲜配制的20%氨基酮戊酸溶液均匀涂抹于患病处及其周边0.5~1.0 cm的正常皮肤上,用塑料薄膜封包4 h后,采用波长为635 nm的艾拉PDT照射,照射输出功率为300 MW,总能量达100 MJ/cm2,照射时间根据光斑面积计算。每周治疗1次,连续3~7次。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6个月内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CR:完全缓解,即患者皮损病灶完全消失,组织学检查无原有病理改变,面部色素沉着消退。PR:部分缓解,即原有皮损病灶面积较治疗前缩小超过50%。NR:无效,即原有皮损病灶面积较治疗前缩小不足50%或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CR+PR)/ 总例数× 100%。

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治疗中照射部位是否出现水肿、溃烂、瘙痒、疼痛、灼伤。

治疗结束12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总例数 /患者总例数×100%。

2 结果

2.1疗效

通过3~7次的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后,60例面部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见表1。其总有效率达96.67%,其中完全治愈47例,占78.3%,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达到100.0%,对基底细胞癌的总治愈率为95.23%,对鳞状细胞癌的总治愈率为93.75%。

表1 ALA-PDT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疗效/例

2.2不良反应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ALA-PDT治疗结束6个月后,大部分患者出现红肿、痛疼和瘙痒的情况,但这些不良反应在没有进行其他辅助治疗的情况下,均在1~2周内自行消退;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溃疡和灼伤的情况,在对症用药处理后,也在大约4周内完全愈合,且无感染形成。

表2 ALA-PDT治疗结束6个月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2.3复发情况

在治疗疗程结束后12个月内,持续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见表3。其中基地细胞癌患者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19.04%;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2.50%;汗腺和皮脂腺癌患者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50.00%;Paget病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8.18%;Bowen病患者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4.28%;日光性角化患者中无复发。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6.66%。

表3 ALA-PDT疗程结束12个月后患者的复发情况/例

3 讨论

面部是皮肤癌的高发部位,虽然面部皮肤癌的致癌原因还未有明确定论,但已有研究证明该紫外线是诱发面部皮肤癌的重要因素之一[2]。面部皮肤癌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冷冻、激光或免疫治疗等[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治病的同时,对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治疗后的美观度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利用的是1种冷光化学反应,通过光敏剂氨基酮戊酸和波长为635 nm的照射光作用,从而选择性地破坏皮肤病变组织,是1种光动力杀伤效应的肿瘤消融新技术。目前ALA-PDT在皮肤科中已广泛应用。大量临床研究证明,ALA-PDA对各类皮肤肿瘤、癌前病变、部分良性增生性病变以及其他多种非肿瘤疑难性疾病如多发性跎疣、扁平疣、银屑病、T细胞淋巴瘤等都具有一定疗效[4-8]。其疗效受到光敏剂ALA的有效浓度、光敏活性、照射时间和辐射总量等因素影响[9]。依据研究报道[10-11],ALA-PDL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为ALA光动力疗法的第二代光敏剂是人体内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ALA在体内的量很少,代谢旺盛的面部皮肤癌细胞或癌前病变部位的细胞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和积累外源性ALA,并将其转化为原卟啉IX,从而合成血色素,在波长635 nm激光照射下,激活原卟啉IX,产生具有细胞杀伤作用的单态氧,随之破坏癌细胞DNA结构、抑制DNA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破坏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和破坏细胞间质等,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以达到治疗目的。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方法,ALA-PDT法具有无创、无痛等特点;相对于常规的外用药、冷冻、免疫治疗等方法,ALA-PDT疗法同时结合了治疗准确度和治疗深度[12]。

本论文研究发现,对面部皮肤癌患者和癌前病变患者实施ALA-PDT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以上,对汗腺和皮脂腺癌、Paget病、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的总治愈率更高达100%,而在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症状较轻微的红肿、瘙痒、疼痛等,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康复,有部分出现溃疡和灼伤症状,也能在针对性辅助治疗后痊愈;治疗后的总复发率仅为16%。由此可见,ALA-PDT疗法在临床上,对面部皮肤癌和癌前病变患者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轻微的不良反应和较低的复发率。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ALA-PDT的治疗不受皮损面积的限制,未见痂痕形成,对病变部位的色素沉积也有一定的消褪作用,能使患者的面部容颜在治疗后得到改善。总之,基于ALA-PDT的有效性、安全性、复发率低、无创等优势,值得在面部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广泛使用。

[1]王昆润.面部皮肤癌的临床特点〔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8,25(3):182.

[2]夏莉,张宁妹,张晓鸣,等.皮肤基底细胞癌7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33-34.

[3]黄晓华,李满敬.面部皮肤癌69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8,4(2):167-168.

[4]熊林.光动力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60-261.

[5]尹锐,郝飞,邓军,等.不同浓度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4):245-248.

[6]Golderman MP,Dover JS,Alam M.Procedures in cosmetic dermatology series:Photodynamic therapy〔M〕.1th ed.Singapore:Elsevier(Singapore) Ptc Ltd,2006:17.

[7]Ibbotson SH.Topical 5-aminola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kin conditions other than nonmelanoma skin cander〔J〕.Br J Dermatol,2002,146(2):178-188.

[8]淡克娜.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3,15(1):64-67.

[9]蕾红.光动力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5):343-344.

[10]Kalla K,Merk H,Mukhlar H.Photodynamic therapy in dermatology〔J〕.J Am Acad Dermatol,2000,42(3):389-413.

[11]刘秀英,钱芳.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疗效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00-502.

[12]曾小春.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及癌前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2015,35(5):82-83.

(编辑:吴小红)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kin Carcinoma or Precancerous Lesions

LIU Xiuying.

Beijing Renhe Hospital,Beijing,1026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effects of 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skin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ethods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LA-PDT.The efficacy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were recorded and evaluated within 6 months.The reoccur rate was calculated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ness rate was 96.67%.Some subtle adverse effects,such as swelling,itching and ache happened.The reoccur rate was just 16.66%.ConclusionIt is worthy to apply ALA-PDT as an usual method for facial skin carcinoma or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clinical.

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Facial skin carcinoma;Precancerous lesions;Effectiveness;Adverse effect

102600 北京市仁和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6.08.052

R739.5

A

1001-5930(2016)08-1383-03

2015-09-07

2016-02-10)

猜你喜欢

皮肤癌戊酸氨基
老年人也应警惕皮肤癌
猪δ冠状病毒氨基肽酶N的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氟达拉滨联合丙戊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异松蒎酯的合成及表征
含有1-氨基蒽醌基团的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路线研究
死亡受体5氨基末端的结构与功能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