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2016-09-12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底溃疡结节

唐 政



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唐政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病理特征分析。方法回顾36例的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例资料和病理特征,分析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结果BCC家族史、BCC病史、长时间日晒、接触砷和电离辐射、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都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BCC病理表现主要包括6种亚型,其中以结节溃疡型为临床最常见。结论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BCC临床常见病理特征为结节溃疡型。

基底细胞癌;危险因素;病理特征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6,31:921~923)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临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表现通常为较小的、半透明有珍珠光泽的局部隆起病变,其周边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后期症状多样,易误诊和漏诊。BCC生长缓慢、侵袭能力差,但是如果忽视,肿瘤会向深部浸润而导致严重的破坏,特别对于眼周、鼻、耳部的肿瘤,甚至可侵犯眶周组织及骨,后果非常严重[1-3]。本研究收集、调查、整理和分析了36例来我院就诊的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旨在得出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和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32~82岁,平均(61.3±6.4)岁。同时随机选取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1~88岁,平均(60.8±3.6)岁。所以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填写一般调查问卷。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逐一询问,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族患病史、用药史、日常生活习惯、工作内容等方面。

1.2.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用针对10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特异性基因的引物对患处细胞DNA进行扩增。

1.2.3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患处皮肤标本,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通过对受试者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BCC家族史、BCC病史、长时间日晒、接触砷和电离辐射、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都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和是否感染过HPV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见表1。各因素中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不同因素对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影响/例

表2 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生因素的logistic分析

2.2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特征

BCC病理表现主要包括6种亚型:结节溃疡型,色素型,腺样型,角化型,浅表型及浸润和硬斑病样型。在36例BCC患者中,有16例为结节溃疡型,占总数的44.44%;主要表现为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皮肤基底细胞团聚呈大小不均的实体或中空型团块,边界细胞呈栅状排列,界限和空隙清晰可见;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结节和肿块,患处溃疡糜烂,部分患者出现深色的丘疹或斑块。色素型患者9例,占总体的25.00%;显微观察可见皮肤组织中出现大量色素颗粒;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深色的丘疹、斑块,少数患者有溃疡糜烂。浅表型患者4例,比例为11.11%;镜下可见基底细胞团块,从表皮下缘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红褐色斑疹。角化型3例(8.33%),为皮下形成角囊肿引起;腺样型2例(5.56%),可见基底细胞排列疏松,黏液增多,与腺体类似;浸润和硬斑病样型,表现为基底细胞排列似条索或巢状,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4],见表3。临床最常见的为结节溃疡型,主要患处为头面部和四肢。

3 讨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源自表皮或附属器,常发生于面颈部和四肢,躯干较少。BCC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侵袭能力差。

目前研究认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与紫外线、电离辐射、砷、放疗、局部慢性炎症、烧伤和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有关[5],但对于BCC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基于此类病症常见于老人和长期从事暴露于紫外线职业者,且患病部位多为面部等无毛发覆盖部位,许多研究推测并证实BCC的发病原因之一为紫外线激活了皮肤细胞中原癌基因或诱导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例如,印刷厂工人等长期接触人工性紫外线的人群全部患有非黑色素皮肤癌;皮肤基底细胞中P53的过度表达可为基底细胞癌的早期临床症状之一,而P53的突变与日光暴晒密切相关;原癌基因PTCH、BCL-2、Fas/FasL、c-fos和转录因子3(ATF3)、细胞粘附分子CD4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等的异常表达也与B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6-7]。接触电离辐射和放疗的机制应该与紫外线的致癌原理类似。长期接触含砷的物质也可致癌。有研究显示,长期接触低浓度砷盐可导致Wnt、MAPK、TGF-β、PI3K/AKT、NF-κB、NOTCH、细胞周期、凋亡等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成员如MYC、CCND3、MDM2、AKT-2、BCL-2、MAP3K14、NOTCH1、NOTCH4、IKBKAP、HSP90等差异基因过度表达,而ATM、JAK1、STAT5A、PTEN、BAD等差异基因在这些通路中为表达下调,从而诱导角质细胞癌变、恶性转化[8]。在本研究中,通过对36例病例的分析得出:有BCC家族史、BCC病史、长时间日晒、接触砷和电离辐射、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都是诱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危险因素,而最主要诱发BCC的危险因素为BCC家族史和长期日晒。说明紫外线诱发的皮肤基底细胞基因异常表达从而导致细胞癌变是BCC最常见的发病原因。

表3 BCC不同亚型的病理特征比较(例,%)

BCC的发生源自基底细胞,可同时向毛囊、皮脂腺、汗腺等多部位发展,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漏诊。目前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皮肤镜等技术确诊[9]。最常用的是组织病理学检测(活检)。BCC病理表现主要包括结节溃疡型、色素型、腺样型、角化型、浅表型和浸润和硬斑病样型等6种亚型,结节溃疡型最为多见。BCC病理特征多为结节状皮损,有黑褐色素沉着,肿瘤细胞个小、质少、核大,嗜碱性,易误诊为色素痣、黑色素瘤、皮脂腺癌、鳞状细胞癌、毛发皮瘤和毛母细胞瘤等[5]。色素型BCC易与色素痣、黑色素瘤或脂溢性角化症混淆;浅表型BCC临床症状与湿疹类似。如果出现色素痣或血管瘤样肿块、持续型浸润斑块等症状应及时做病理检查,防止误诊漏诊,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10]。

目前临床治疗BCC的新方法很多,包括激光治疗和光动力治疗。激光治疗痛苦小,患者依从性好,但治疗不彻底,愈后易复发;光动力疗法(PDT)对浅表型BCC疗效好,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手术有困难或特殊患处的患者[11],但手术切除的效果好、复发率低、便于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减少误诊漏诊,做好术前检查和术后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是医者最大的追求。而对于皮肤出现不确定的无明显症状、持续存在且不断增大的色素痣、肿物或斑块的患者,应及时检查,尽早切除,避免病情发展和恶化;同时做好自我防护,减少与诱因的接触。

[1]刘秀英,钱芳.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疗效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00-502.

[2]焦大凯,徐凯,张辉,等.基底细胞癌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2):173-177.

[3]郑瑞,桑洁玉,董志珊,等.皮肤基底细胞癌79例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6):487-488.

[4]许功军,黄池清,蒋亦秀.皮肤基底细胞癌92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回顾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905-907.

[5]周虹,唐静,徐文荣,等.皮肤基底细胞癌178例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4):64-67.

[6]郝震锋.激活转录因子3促进皮肤癌细胞增殖机制初探〔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25.

[7]高雯娟.皮肤基底细胞癌64例临床与病理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98-599.

[8]黄世文.亚砷酸钠诱引角质形成细胞恶性转化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33.

[9]杨金谷,熊舒原.人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3-15.

[10]倪通,黄方,吴波.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291-293.

[11]马丽莉.皮肤基底细胞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4):2086-2087.

(编辑:甘艳)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TANGZheng.

HechuanDistrictPeople'sHospital,Chongqing,631520

ObjectiveTo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study the risk factor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MethodsClinical data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36 cases of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patients between 2011 and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determine which the risk factors induced the of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analysis study the pathologic factors of eachdifferent subtypes.ResultsFamily history and medical history of BCC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too much sun overexposure to suntime,exposure to arsenic and ionizing radiation,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inducedfor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And showed that family history of BCC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overexposure too much sun exposure time we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induced for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mainly includes d six subtypes,of which the nodular ulcerative type was the most common.ConclusionThe family history of BCC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overexposure to sun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Nodular ulcerative type is the most common subtype of BCC skin basal cell carcinoma.

Basal cell carcinoma;Risk factors;Pathological features

631520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6.06.016

R730.261

A

1001-5930(2016)06-0921-03

2015-12-09

2016-01-25)

猜你喜欢

基底溃疡结节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都是“溃疡”惹的祸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