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石板墓清理简报

2016-09-1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

草原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框内侧板石板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石板墓清理简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巴彦淖尔市考古研究所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

西巴日太墓地 西山墓地 特布希文化 青铜时代晚期

一、概 况

为配合国家批准并立项的西甘铁路(乌拉特前旗西小召至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建设工程,2010年9月16日至2010年10月28日,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站、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铁路线内海流图镇东五队西巴日太墓地、海流图镇哈日朝鲁嘎查西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图一)。现将本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西巴日太墓地

西巴日太墓地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南23公里处,东距212省道1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9'22.495",北纬41°23'59.428",海拔1188米,铁路桩号DK76+200。墓地地处阴山中部的草原地带,地势平缓。现场调查发现该墓地地表有石筑封堆的墓葬共17座,墓地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表可见墓葬堆石17处。本次清理了铁路占用区内墓葬10座,编号M1~M10(图二,图三)。

墓葬地表建筑的形制特征和构筑方式共分为三类:第一类,圆形石堆墓,共1座(编号M1)。墓葬地表由河卵石堆筑圆形封堆,封堆中部隆起呈凸镜状;第二类,亚腰形石板墓,共1座(编号M2)。墓葬地表有竖立的河卵石石板围砌成亚腰形石板框,石板框内外填石堆土;第三类,方形石板墓,共8座(编号M3~M10)。墓葬地表由多层扁平的河卵石垒砌,或由竖立的河卵石石板围砌出方形石板框,石板框内外填石堆土。

图二 西巴日太墓地全景

图三 西巴日太墓地发掘墓葬平面分布图

图四 西巴日太1号墓平、剖面图

图五 西巴日太2号墓石板框(西南-东北)

1号墓 圆形石堆墓。位于西巴日太墓地西南侧,墓葬封堆由河卵石混合红褐色沙土堆筑而成,平面呈圆形,直径3.45米,中部隆起,高1米。封堆下未发现墓坑(图四)。

2号墓 亚腰形石板墓,位于西巴日太墓地中部,墓葬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表由河卵石石板垒砌呈亚腰形石板框(图五)。石板框内外填充石块和红色沙土。东北面头侧板由一列12块竖立的石板围砌而成,宽9.2米,高1米。西南面尾侧板由一列6块竖立的石板围砌而成,宽5米,高0.85米。砌筑头、尾侧板的石板长0.7~1米,厚0.2~0.4米,高0.6~1米。西北面左侧板由2~3列水平放置的扁平河卵石垒砌,河卵石共垒砌4层,高0.6米。左侧板中部平直,两端与头、尾侧板连接处弧曲。东南面右侧板底部由1层水平放置的扁平河卵石垒砌,上部有2~4列竖立的河卵石砌筑,高0.65米。右侧板与头、尾侧板连接处呈直角。右侧板右前角由竖立的石板围砌出一个方形的小型石板框(SD1)。右前角框南北长3.9米,东西宽1.9米,高0.8米。头侧板中央外侧有一个河卵石堆筑的小石堆(编号SD2),平面近方形,南北长1.7米,东西宽1.2米,高0.82米;头侧板右部外侧也有一个小石堆(编号SD3),平面形状不规则,南北长1.7米,东西宽1.2米,高0.78米。在石堆SD3与头侧板连接处发现集中堆放的陶器残片,重1547克,均为细绳纹泥质红陶。陶片均无法拼对复原出完整器型,绝大多数为腹片(图七,5~8),可辨识的有尖唇绳纹敛口罐1件(图七,1)、侈口罐2件(图七,2~3)、平底陶器器底1件(图七,4)。石板框内中北部土、石堆积下方有一个南北向竖穴浅坑(编号H1),南北长3.5米,东西宽1.5米,深0.4米,坑内填石。浅坑南北两侧各发现1块兽骨残块(图六)。

3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西部。地表由5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正方形石板框。石板框高0.6米,宽0.5米,内部填充石块和红砂土。石板框内封堆下未发现墓坑(图八)。

4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西部,3号墓西侧。地表由扁平的河卵石围砌出长方形石板框,东西长3米,南北宽1.96米。石板框东侧石板高大,由一列3块竖立的石板组成,中央最大的一块长1.17米,厚0.2米,高0.85米。南侧石板由一列5块竖立的石板组成,高0.68米。石板框北壁、西壁均有3~6层水平放置的石块垒砌而成,宽0.32米,高0.48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九)。

图六 西巴日太2号墓平、剖面图

图七 西巴日太2号墓出土陶器

图八 西巴日太3号墓平、剖面图

图九 西巴日太4号墓平、剖面图

5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西北部,与西侧的6号墓并排分布。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近正方形石板框。石板框南北长2.6米,东西宽2.45米,高0.62米,四壁厚0.47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O)。

图一〇 西巴日太5号墓平、剖面图

6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西北部,东邻5号墓。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正方形石板框。石板框边长2.7米,高0.61米,四壁厚0.4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一)。

图一一 西巴日太6号墓平、剖面图

7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最西端,4号墓南侧。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长方形石板框。石板框东西长3.68米,南北宽3.18米,高0.63米,四壁厚0.43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二)。

图一二 西巴日太7号墓平、剖面图

8号墓 方形石板墓,位于墓地最西端,7号墓东南、9号墓西侧。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长方形石板框。石板框东西长3.74米,南北宽2.94米,高0.58米,四壁厚0.5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三)。

图一三 西巴日太8号墓平、剖面图

图一四 西巴日太9号墓平、剖面图

9号墓 方形石板墓,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长方形石板框。石板框东西长3.2米,南北宽3米,高0.6米,四壁厚0.38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四)。

10号墓 方形石板墓,地表由6~7层扁平、水平放置的河卵石垒砌出长方形石板框。石板框东西长3.2米,南北宽3米,高0.61米,四壁厚0.47米。石板框内堆积石块和红砂土,未发现遗物和墓坑(图一五)。

图一五 西巴日太10号墓平、剖面图

三、西山墓地1号墓

西山墓地1号墓位于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西哈日朝鲁嘎查西山祭祀遗址东面2公里的缓坡上。地理坐标东经108°29′25.2″,北纬41°34′20.9″,海拔高度1351米,铁路桩号DK96+796。1号墓地处地势平缓的丘陵地带,周围有季节性河流,阳光充足,水草丰茂,围绕西山祭祀遗址分布有数十座石板墓。

1号墓 工字形石板墓。墓葬地表由一列竖立的石板围砌成“工”字形石板框。石板框呈东西走向,东北面头侧板宽大,由一列6块石板组成,宽5.8米,高0.51米;西南面尾侧板略窄,由一列3块石板组成,宽4.46米,高0.63米;头侧板、尾侧板之间间距5.67米;石板框四角各有一个半封闭的方形石板框,南北侧板间最窄处宽1.24米。石板框内堆积少量石块和砂土,中部有一个1.24米见方的土坑,坑深0.3米,坑内填充石块,未发现遗物和人骨(图一六)。

图一六 西山1号墓平、剖面图

四、结 语

西巴日太墓地和西山墓地地处阴山中部的盆地,地势平缓、水草丰茂、冬季阳关充足,是游牧民族驻牧的场所。两处墓地的石板墓与蒙古国、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发现的石板墓文化墓葬形制接近,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联系。石板墓文化分为多种类型,特点是在地表砌筑石板框,石板框内有竖穴土坑,坑内埋葬人骨,人骨一般呈仰身直肢葬式,头朝东。墓葬随葬动物牺牲、少量陶器,金属、石制工具和饰件。一般认为该文化年代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①也有学者注意到石板墓文化的墓葬中仅有少量埋葬人骨,石板框本身可能具有祭祀的功能。②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草原调查发现了多处石板墓墓地,并做过试掘,形制特征与蒙古国比较接近。③乌拉特中旗西巴日太墓地、西山墓地发掘的11座墓葬中,仅西巴日太墓地2号墓出土了陶片和兽骨,有墓坑的墓葬仅2座(西巴日太墓地2号墓、西山墓地1号墓),其余墓葬封堆下均无墓坑,也未出土人骨、动物骨骼和遗物。方形墓葬石板构筑方式和形制与石板墓文化接近,而西巴日太2号墓、西山1号墓又与蒙古高原中南部的特布希文化(公元前1300~1000年)接近。④由此推测两处墓地时代接近,均属公元前1千纪前后古代游牧民族遗存。

总之,海流图镇西巴日太墓地和西山墓地的发掘为探索阴山中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石板墓的文化特征与分布情况提供了有力物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附记:参加此项考古发掘工作的人员有巴彦淖尔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陈永志、任保其,巴彦淖尔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延春、程龙军、高鹏、张文渊,乌拉特中旗文物管理所刘斌、乌拉特前旗文物管理所胡怀峰、吕永平、菅强、苏亚拉图、磴口县文物管理所王浩。

领 队:陈永志

执 笔:胡延春、王浩、程龙军

注 释

①林沄:《石板墓》,《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第471-472页。

②冯恩学:《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第342-343页。

③ 郝思德:《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哈乌拉石板墓》,《北方文物》1988年第4期,第2-8页。

④马健:《内蒙古阴山地区早期石板墓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国北方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地区古代文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第278-285页。

Xibaritai Cemetery; Xishan Cemetery; the Tevsh Culture; Late Bronze Age

There are 11 burials excavated at Hailiutu Town, Urad Middle Banner of Yinshan Moun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p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se burials, which were made of stones, i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evsh culture (1300 B.C.-1000 B.C.) and the Slab culture (1100 B.C.-300 B.C.)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southern and eastern of Mongolia. The excavations of these burials provided important clues for 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two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猜你喜欢

框内侧板石板
一种轮胎模具
石板街
数学能力月月赛(1)
全向可调卫星侧板安装设备设计与应用
一种建筑钢结构墙体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振动筛侧板裂纹的处理方法
感知10以内的数量
记数字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