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五彩”科学课堂合作活动的实施

2016-09-10邢庆东胡卫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五彩科学课

邢庆东 胡卫星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新教学方式,尤其是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本文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儿童合作引向深处的“五彩”(人文色、儿童色、艺术色、德育色、实践色)科学课堂实施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学课;人文色彩;儿童色彩;艺术色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44-04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一线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特征的新教学方式。其实这样的教学形式很早就运用在科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们为合作而合作,为形式而开展,学习过程表面热闹而实质效果却不大。如何更有效地将儿童合作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加以深化,成为摆在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科学课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科学课程的特色与新教学形式进行有机整合,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看重和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课程的合作实施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工具和平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兴的教学活动方式为科学课程的合作深入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模式。近年来,笔者在科学课程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大胆尝试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并且与科学课程的特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整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能将儿童合作引向深处的“五彩”科学课堂实施模式。

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科学课人文色彩的合作

俗语云“育人先育心”,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发生交往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包含优质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实践探索的人文交流色彩。在“人文色彩”的科学课堂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师生们会彼此敞开心扉,真诚沟通,接纳彼此,分享成果。首先,教学不是对课程教学计划的照本宣科,而是对教学课程内容或资源的再开发、再丰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科学课中具有人文色彩的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多媒体化和交互化特性,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接轨,进而激活学生内在的已有经验。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社交功能,如QQ群、微信等网络应用功能展开交流沟通,尤其是演示科学探索的过程或实践,让每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都能有所体会、有所感悟,在各方面获得需求和满足。例如,在讲授《水》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水的各种物理属性(如无色、透明、没有固定形状、能流动等)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多媒体资源给学生介绍有关水的古代哲学思想,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具体的科学知识讲授与人文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浓浓的人文思想熏陶,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科学课儿童色彩的合作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过程既是调动小学生科学学习内驱力的过程,又是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灵活地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一般来说,关心儿童的身心发展除了要重视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个性与社会性(同伴关系、观点采择、社会性问题解决、自我概念、情绪与社会责任感等)能力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协作活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的社交功能和多媒体呈现能力能使这种协作活动实施起来得心应手。例如,在教授《物质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惊奇、疑问、释义等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此基础上带着学生们一起去探索。当教师将双氧水、洗洁精、食盐在量筒中混合后,伴随着大量的泡沫从量筒中喷出(就像大象用的牙膏一样),学生瞬间沸腾了,“这是怎么回事呀?”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产生了“不和谐”的心理冲突或矛盾,在惊奇中激发出继续探索的欲望。随后,教师再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或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对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进行搜集与分析加工,尝试提出新的方案来达到产生这个现象的目的。尤其是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注重他们在小组中作用的发挥,引导他们学会沟通协商,进而达成一致。同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组织学生合作实践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如在教授《宇宙》一课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或自身能力的差异,让擅长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来完成搜集资料的任务,而不可以把班级内的电脑“高手”都分在同一组。

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科学课艺术色彩的合作

美术与科学是两门比较接近的自然领域课程,美术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对客观对象的视觉特征和心理感受以画笔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科学课重在观察对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中低年级的小学科学课中,将科学与美术有效整合起来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调查和查找资料,了解当地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等。所以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把美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多媒体信息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们把各种污染源画出来(如汽车尾气、垃圾、烟囱、灰尘、污染的小溪、电池、工厂、电磁波、吸烟、白色污染、树叶上的灰尘等),这些图画可以让科学课变得更加深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在“如何保护环境”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环境保护标示牌,把植树、太阳能汽车等环保措施画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科学课的技术含量和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科学课走向生活,走进协作。此外,还可以借助音乐、视频等形式实现科学课教学内容呈现的多媒体化。这样的科学课能有效体现科学课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对学生的美德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实施的全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释放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创造,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科学课德育色彩的合作

理性认识、实证意识、崇尚事实、强调证据、追求严谨、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都是科学课所主张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优秀思想品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可以保障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彰显科学的德育色彩。例如,在科学三年级科学《植物》单元中,教材提出让学生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通过理性认识和实证方法去实践合作。其中,在教授“各种各样的树叶”时,教师发现学生放在课桌上的是刚从枝条上摘下来的碧绿的树叶,甚至有的学生干脆折一些完整的枝条带进教室。在材料的选择上如何渗透爱护花草树木这一思想呢?课前,教师可以采用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过程,也可以用行动来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产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或组织学生们彼此协作去捡一些落叶,把各种各样的落叶装进塑料袋里带到课堂上来,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实地观察一些低矮树木的叶片,或通过“给小树整枝”等活动收集一些枝条和树叶并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合作。教师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观察落叶代替采摘新鲜的绿叶,其用意是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保持与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这是科学课要培养孩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当然同时也要让学生珍爱自然与社会。又如,在科学三年级上册的观察活动中,教材要求学生观察许多小动物(如蚂蚁、蚯蚓等),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这些小动物抓回来,将其养在瓶子里进行实验观察。但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不科学,还会对小动物产生伤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照相或摄像技术悄悄地观察小动物们平时是如何生活的。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应珍爱自然界中的每个成员,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甚至是自然的和谐。

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科学课实践色彩的合作

科学课源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中也蕴含着无数的科学道理,所以小学科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活化的、实践性的。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从他们的生活实践出发创设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充分感受到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与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利用周围的信息资源实事求是钻研探索。例如,在《磁极的相互作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磁力小车的交互式教育游戏,提出“为什么有的小车会‘撞’在一起,有的小车会互相‘躲避’”“为什么小车不用手推也能自己动起来”等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磁铁两极的秘密。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或生生之间积极评价的作用,因为它既能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还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网络开展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有显著效果。但合作学习形式也不能贯穿整节课的始末,它需要和其他的信息化教学形式相结合。例如,在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力》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不同情况下如何测量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的知识点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进行知识讲授,突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测不同情况下的浮力与排开水量的关系,并让他们通过设计实验和网络探究来解决问题、验证猜测。

实践证明,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支持,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再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手段,能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尽其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同时,教师也要走进每个合作学习的活动实践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课堂的人文色、儿童色、艺术色、德育色、实践色“五彩”齐飞,点亮学生生命和科学的底色!

参考文献:

[1]朱晓芹.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8).

[2]杨培花.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吉林教育,2015(5).

[3]刘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2).

[4]尹德华.浅议小学科学课中的德育渗透[J].新校园(理论版),2012(7).

[5]胡银辉.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探秘科学课,2011(7).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元交互作用机制下的动画多媒体学习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028)资助。

猜你喜欢

五彩科学课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难忘的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探析
行动吧,投石机!
五彩的雨滴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五彩森林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五彩路
五彩西点 缤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