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学习

2016-09-10唐晓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图课程体系

唐晓勇

上一期专栏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聚焦于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保障把最核心、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从儿童成长的规律看,我们需要把儿童放置在一个开放而系统的课程体系中,让其在课程中进行浸润式的学习,儿童的综合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得以培养。而当前学校的教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并且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孤立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与课堂之间缺乏深度关联度。从系统观的角度看,课堂仅仅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是儿童学习的全部场所。因此,我们的学习设计还需要从课程层面进行思考,以确保为儿童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符合儿童整体认知世界的特点。

以我和团队的实践经验看,基于思维支架工具的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计。首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这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课程具有系统性特点,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哪些课程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课程活动的设计。围绕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确保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学习流程的设计。学习流程是保障学习有序性的关键,更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前提。最后是方式的设计。运用符合儿童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运用思维支架工具进行课程设计,还具有整体视角、流程清晰、简洁明了、立体思考等优势。接下来,以赵珊老师的跨学科课程案例《探索海洋的奥秘》为例分享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设计。

“探究海洋的奥秘”跨学科课程的主题源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融合了语文、英语、绘本教学、科学、数学、美术、思想品德、儿童心理学等学科。首先,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把各学科围绕“海洋”主题需要完成的学科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梳理。然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课程的实施流程:绘本教学→双语演说训练→探究奇妙的海洋世界→海洋生物分类教学→双语儿童剧教学→创作八格漫画→创作电子小图书。同时,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如下图),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创作(请看二维码)。

总之,从课程层面进行学习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的课程体系,借助思维支架工具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核心帮助,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导图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