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2016-09-10姚春瑛曲晓璐漆映辉郭智慧白联缔

护理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缝线导管

姚春瑛,陈 蕾,曲晓璐,漆映辉,郭智慧,白联缔



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姚春瑛,陈蕾,曲晓璐,漆映辉,郭智慧,白联缔

[目的]探讨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固定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比较两组病人临时导管的脱出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并发症、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可减少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疼痛度,是导管固定中较好的固定方式。

改良无缝合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

因各种毒素中毒、急性肾衰竭、血浆置换及自体内瘘尚未成熟等原因病人急需血液透析治疗。而血液透析临时导管是一种稳定、可靠、有效的血管通路[1]。但血液透析导管固定不良可能导致导管堵塞、皮肤周围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2]。传统缝线固定导管的方式可以使周围皮肤肉芽形成,导致感染的发生,缝线断裂导致导管滑脱等意外事件,增加了血液透析病人的痛苦。有研究显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增加了血液透析置管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方便牢固的固定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而且美观舒适。我科使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IV3000透明敷贴固定来代替传统的缝合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透析中心因多种原因需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100例。纳入标准:①因病情需要行血液透析临时置管病人;②意识清楚,可以配合病人;③无置管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不愿意配合研究的病人;②有可能无法完成本研究全过程的病人;③精神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置管方式、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例(%)

1.2方法

1.2.1材料透明敷料(Ⅳ3000)型号4008,规格10 cm×12 cm;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Statlock),美国C.R.Bard,Inc生产,规格型号:VPPDFPCE。

1.2.2固定方法干预组50例采用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缝合固定联合Ⅳ3000透明敷贴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以6周为观察时限。血液透析临时置管后,用乙醇纱布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等待干燥。干预组将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包装袋中的皮肤保护、黏合贴涂抹穿刺点周围皮肤,10 s~15 s后,等待其干燥,将导管固定翼上的缝合孔安放在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的固定支柱上,锁定固定器,使导管固定在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上,撕去思乐扣背面的粘性保护纸,将两个半月形的粘贴翼黏贴在穿刺点周围皮肤上,最后用透明敷料(Ⅳ3000)覆盖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和导管穿刺点。对照组采用艾贝尔(ABLE)一次性使用无菌血液透析导管附件中附带的带线缝合针缝合皮肤,通过导管固定翼上的缝合孔打结,和皮肤固定。用乙醇纱布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等待干燥后用透明敷料(Ⅳ3000)覆盖导管固定翼和导管穿刺点。

1.2.3维护方法干预组固定处如局部无渗血、渗液,每周更换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及透明贴膜1次,更换时用乙醇纱布湿润思乐扣半月形的黏合翼,打开固定器,逐步移除思乐扣,并按干预组的安装方法粘贴新的思乐扣,固定血液透析导管,最后用透明敷料(Ⅳ3000)覆盖思乐扣和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对照组每周2次血液透析后均用安尔碘棉棒消毒穿刺点和导管固定点周围皮肤,等待干燥后,用透明敷料(Ⅳ3000)覆盖。操作者均为经过统一培训并取得血液透析上岗证的专科护士。

1.2.4评价指标

1.2.4.1导管脱出病人导管使用过程中脱出1 cm为轻度脱出,脱出2 cm为中度脱出,脱出3 cm及以上为重度脱出;导管意外全部从血管中脱出为导管意外滑脱。

1.2.4.2导管相关并发症①导管固定点感染:是指固定点周围2 cm以内出现红斑、触痛、硬结、肉芽形成或脓肿等症状。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指上机透析1 h内出现发热、寒战,并经导管内血液培养出细菌。③导管功能不全:指透析时血液流量<200mL/min,需要反复调整导管位置或者倒接导管的动脉、静脉端进行透析,以及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处理后血流量>200 mL/min。

1.2.4.3疼痛程度导管穿刺点因活动牵拉引起疼痛,评价标准采用10点疼痛数字等级量表。0分~10分共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分表示无痛,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10分为重度疼痛。

1.2.5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程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导管脱出程度比较 例(%)

2.2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比较

2.3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3.1改良无缝合固定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临时导管脱出率传统的缝合固定方式,因为缝线松动或者断裂,容易引起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滑出,若未及时发现可导致导管意外滑脱,需要重新插管,增加了病人的负担。有效的导管固定可以减少导管的脱出和堵塞[4]。改良无缝合固定使用的思乐扣是一种静脉稳定装置,它合理利用了导管上固定翼的作用,通过固定翼固定导管和皮肤产生的摩擦力,增加了导管位置的稳固性。马洪丽等[5]研究显示,思乐扣有益于预防颈内静脉置管的移位和脱出。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导管脱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颈部、腹股沟部位皮肤褶皱多、不平整,加之活动多,不易固定,容易脱落。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的自黏性一方面能紧紧黏合病人皮肤,另一方面搭扣在固定翼上,思乐扣-皮肤-固定翼3部分紧紧黏合在一起,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起到了代替缝线的作用,简化了导管的固定。再加用透明敷料(IV3000)覆盖导管固定翼和导管穿刺点使导管更加稳定,降低了导管的滑脱率。

3.2改良无缝合固定方法可以降低导管并发症血液透析导管传统采用缝线和皮肤进行固定,缝针对局部皮肤有损伤,引起皮下组织出血,当导管固定不牢时,外部细菌可能会进入穿刺点定植生长,甚至通过血管和导管的空隙进入体内引起感染。改良无缝合固定方法因为没有缝线,避免了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减少了皮肤感染的机会。国外一组报道显示,采用思乐扣固定组血液透析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传统缝合方式为13.9%,思乐扣较缝合固定方式降低了5.5%[6]。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干预组皮肤固定点感染及相关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堵塞大多数发生置入导管后[7]。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置入后,固定不牢靠导管在穿刺点来回进出活动,使穿刺点纤维蛋白鞘形成,容易形成血栓,堵塞导管导致导管功能不全的发生。通过改良无缝合固定临时导管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3改良无缝合固定增加了病人舒适感传统缝合固定方式由于病人颈部、腿部的活动,常引起牵拉性疼痛。缝线作为异物,常引起局部组织的反应,缝线处会出现红肿、肉芽组织增生。穿刺点缝线的脱落是导管穿刺点渗血的危险因素之一[8]。穿刺点的渗血、肿痛增加了病人的不适感。当更换透明敷料时会由于撕除透明敷料时牵拉穿刺口的缝线导致疼痛。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法是一项无创的操作,本身不会像缝线一样引起出血、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改良无缝合固定方式没有缝线,避免了皮肤对缝线的不良反应。同时,固定导管时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性。而且只需1周更换1次,黏性好、操作简单、美观清洁。

4 小结

传统缝合的固定方法,因其有创而增加了病人痛苦,皮下缝针处常出现炎症反应。改良无缝合导管固定方式,在固定血液透析临时导管的应用中,有较好的安全性、稳固性和舒适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Lomonte C,Basile C.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of ha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J].Clin Kidney J,2015,8(3):278-281.

[2]Misanovic V,Jonuzi F,Anic D,etal.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 vascular approach for hemodialysis-our experiences[J].Mater Sociomed,2015,27(2):112-113.

[3]Kanaa M,Wright MJ,Akbani H.Cathasept line lock and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f tunneled hemodialysis catheters: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Kidney Dis,2015,6:272-286.

[4]Wang H,Jia H,Lv X,etal.Peritoneal catheter fixation to the abdominal wall in surgical catheter implantation to prevent malfunction[J].Blood Purif,2014,38(2):109-114.

[5]马洪丽,杨青,罗稀,等.思乐扣在经颈内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4,27(4):190-193.

[6]Teichgraber UK,de Bucourt M,Gebauer B,etal.Effectiveness of sutureless percutaneous placement of cuffed tunneled hemodialysis catheters applying Statlock attachment devices[J].J Vasc Access,2011,12(1):17-20.

[7]Premuzic V,Tomasevic B,Erzen G,etal.Temporary and permanent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hemodialysis[J].Acta Med Croatic,2014,68(2):167-174.

[8]申叶林,李亚洁,昌艳军,等.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9):19-22.

(本文编辑范秋霞)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sutureless fixation method in maintenance of temporary catheter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Yao Chunying,Chen Lei,Qu Xiaolu,et al

(Shanghai Punan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Shanghai 200125 China)

上海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科技项目,PW2013A-34。

姚春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00125,上海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陈蕾单位: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曲晓璐、漆映辉、郭智慧、白联缔(通讯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市东方医院。

R471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20.024

1009-6493(2016)07B-2503-03

2015-11-19;

2016-06-10)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缝线导管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缝线抗议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