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的指数分析

2016-09-10殷言言苗蕴慧段丽妮

经济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殷言言 苗蕴慧 段丽妮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旅游已成为课外生活的一部分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0后群体,且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因而人们普遍担心该群体的旅游消费习惯,针对现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是否偏高问题,文章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分配与消费规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在旅游全程中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理性消费,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旅游价值观,并可以为旅游行业提供管理内涵。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旅游消费费用 指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36-04

一、引言

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物质文化生活活动。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众假期数量的增多,旅游已成为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旅游人群中,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统计,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后,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201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多达2468.1万人,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给旅游业带来空前的活力。

“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没有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就不可能有旅游活动。”在校大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之外,有充裕的闲暇时间。短期假日如周六周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期假日如五一、十一等,长期假日如寒假、暑假。大学生们思维前卫,求知欲强烈,对外界充满好奇感。而且他们精力充沛,希望走出校园,探索外部的世界。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大学生具备充裕时间的特征共同促进了大学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旅游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截止到2013年,该群体中高达25%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因此社会普遍担心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是否存在奢侈的消费习惯,进而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偏高?本文就现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习惯是否合理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并进一步剖析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费用分配与消费规律。

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同样也受学术界的关注。专家学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其中:叶余红以重庆永川区大学生为例,张惠芳等人以扬州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杨艳华以安阳市高校为例,邱生荣等人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葛元骎等人以芜湖市高校为例,郭磊以十堰市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邱慧等人以黄山学院为例,王崧等人以杭州高校大学生为例,罗丽等人以武汉市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吴俊珂等人以河南省高校为例,专家学者们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第一手数据,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旅游时间充裕,旅游获取信息方式现代化,旅游费用来源与支出项目(门票、交通、食宿等)。而关于大学生旅游动机方面,张春晖等人以西安6大高校在校生为例将旅游动机用经典核心量表提炼并进行论述,提取了31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旅游动机核心测度语句。学者们同时也关注当代比较节约费用的自助游,何小勤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对大学生自助游行为进行研究,指出自助游的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住宿、交通和门票三大方面。专家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均指出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费用来源于家庭供给、兼职收入与奖学金,费用支出主要在门票、交通与食宿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支出项目的各项比重及其规律,以期为大学生的旅游出行计划提供参考。

在设计调查问卷方面,本文以指数理论为指导思想,采用比例关系的方法消除名数对数据的影响。在问及在校大学生每次旅游的费用时,本文没有采用通常将费用划分为几个层次,如:100元以下、100-200元等;而是采用相对比较的方法设计问卷中的问题,如:您年旅游支出占年生活费用的比例?A、0%~15%,B、15%~30%等。在分析数据结果时,以前景理论为指导,以旅游心理学理论为参考,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状态。在提供建议时,本文以管理学中的激励-保健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方法;定性方法采取专家咨询法与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时间范围是2015年1月10日-3月10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共5个问题;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共14个问题。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网络调查方式,涉及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苏省等所在省份在校大学生;涉及文科、理科、工科等不同学科的学生以及内向型、外向型和双重型不同性格类型的同学;共发放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5份,问卷有效率高达99.23%。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260人,占40.31%;女生385人,占59.69%。因此,数据样本可以满足分析的需要。

三、结果分析

本文在设计问卷时,采用专家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根据大学生旅游的消费项目(交通、食宿、门票等费用)在其旅游费用中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各项费用的占比提出四个参考范围:0%~15%,15%~30%,30%~45%,45%~60%;为满意度占比提出四个参考范围:20%~40%,40%~60%,60%~80%,80%~100%。为了探究大学生旅游消费是否偏高,从实际费用与预期费用两个角度设计问题。在处理数据时,文章采用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法,定义实际和预期费用分别为基期(m)和报告期(n)数据,四个参考范围的费用均值(a)为权重,满意度权重(b)是满意度四个参考范围的均值。根据拉氏指数思想分析在校大学生各项消费费用指数C= 本文充分考虑旅游者心理因素,设定基期与报告期的权重相等。

拉氏指数是德国著名经济统计学家Etienne Laspeyres于1864年提出的一种利用基期加权计算加权指数的方法,其计算原理:P=式中,P是拉氏指数;pt是报告期价格;p0是基期价格;q0是基期数量。

(一)在上大学期间的外出旅游态度

由图1统计数据可知,在校大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在其上大学期间外出旅游的比例高达93.64%。中国青年报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联合调查显示:截止到2010年5月30日,90.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喜爱旅游,其中非常喜爱的人占40%,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同时,全国范围内其他研究者的数据也说明了在校大学生有较明确的旅游态度与旅游意愿,其中杭州高校学生(90.2%),中山大学学生(96.8%),河南(72.25%),昆明(75%),陕西高校学生86.4%。

(二)在校期间每年出游的平均次数

由图2可知,在校大学生出游的平均次数的规律呈梭形分布,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状态。在校大学生中93.95%的受访者每年都有旅游经历,明显高于2006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联合调查显示的全国大学生年平均出游率67.35%,说明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学生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在校期间外出旅游路途的距离

(四)年平均旅游支出占年生活费用的比例

在旅游费用支出方面,图4数据显示73.02%的受访在校生不会有大份额的旅游费用,仅仅有9.15%的学生会有相当高的旅游费用。受访在校大学生表示他们会在满足基本生活下小额旅游,不会为了攀比而借款旅游,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消费观。

(五)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结构

我国研究者如沈世伟、檀志军、赵鹏、唐喜枚、赵建华、杨瑞、韩文娇、常睿、杜江等人已在他们的论文中指出: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项目支出主要在门票、食宿、交通和其他四项。本文认同他们的观点,据此四项支出,从行为运筹学角度分为两类——实际费用与预期费用,依据指数思想进行数据分析。指数便于我们把价格、数量或价值的变化以百分数表达出来,为表达包含有多种事物的群体的变化提供了方便。预期费用比为基期,以实际费用比为报告期。

1.交通费用与门票费用的统计分析。表1中指数分析部分数据显示,交通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6.45%,实际交通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4.71%,说明大学生旅游过程中有良好的计划能力,在交通费用方面没有不合理消费。

表2(见下页)中指数分析数据显示,预期门票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9.10%,实际门票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8.15%,说明大学生旅游过程中有良好的计划能力,在门票费用方面没有不合理消费。

表1与表2原始数据分析显示,95.19%的人认为实际交通花费要比预期的少,而且59.53%的人的实际交通费用在15%以下;只有4.81%的受访者的实际交通费用高于预期费用,而且交通费用的占比在30%~45%之间;说明当代大学生有很好的预测并管理自己费用开支能力。84.65%的受访者认为实际门票费用要比预期的少,而且49.3%的人的实际门票费用在15%以下;只有2.48%的受访者的实际门票费用高于预期费用,而且门票费用的占比在45%以上;这种结论符合前景理论中对人的行为特征的描述:人对风险的反应要大于对收益的反应,所以预期费用要高于实际费用,而这正好也是大学生旅游有较高满意度的原因。

2.食宿费用与其他费用的统计分析。表3(见下页)中指数分析数据显示,预期食宿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7.97%,实际食宿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23.13%,说明大学生旅游过程中在食宿费用方面实际花费往往会偏高于预期,这提示在食宿方面大学生出行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使食宿费用控制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

表4(见下页)中指数分析数据显示,预期其他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8.06%,实际其他费用在旅游总费用中的比例是18.22%,说明大学生旅游过程中在其他费用方面实际花费几乎等于预期,这说明在其他费用方面大学生出行时基本上可以使费用控制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

在食宿方面(见表3),67.75%的受访者认为实际的食宿费用在30%以下的要比预期费用多;只有32.25%的受访者的实际费用要比预期费用少,而且他们的食宿费用在30%以上。这种在食宿方面与交通和门票方面出现相反的现象值得政府部门重视,也因此说明了我国景区门票管理与交通管理比较透明化,而食宿方面的管理有待透明化。

在其他费用方面(见表4),由于旅游者消费水平有别,出现了两种相反的现象,47.75%的受访者认为实际费用在15%以下而且比预期费用要低,43.57%的受访者认为实际费用在15%~45%范围内可以接受而且比预期费用要高,这种相反现象的出现恰恰说明当代旅游业针对不同的旅游者提供了不同的产品,符合需求导向的销售路线。

3.满意度统计分析。表5指数分析数据显示,预期满意度比实际的低100%-98.15%=1.85%,说明旅游中大学生对本次旅游是满意的。由原始数据分析(见表5)可知:68.37%的受访者认为满意度在40%~80%之间时实际旅游满意度要超过预期的,说明此次旅游给他们带去的收益要比预期的高,而11.16%的受访者认为满意度在40%以下,20.47%的受访者认为满意度在80%以上时实际旅游满意度要低于预期的。这种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分布情况说明人的旅游心理行为表现为一定规律,这种规律有助于营销者针对不同消费层次的在校大学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营销者在制定策略时可以参考Frederick Herzberg的激励-保健理论。例如:营销者可以对满意度在80%以上的旅游者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起到引导作用;对满意度在40%~80%的旅游者就采取激励与保健措施并存;当满意度在40%以下,营销者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找原因以改正措施,使整个旅游市场趋于优等发展状态。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自己的平均每次旅游满意度高达98.15%;其在交通与门票两项费用上有较好的计划能力;在食宿方面的计划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其他费用方面,大学生基本能将此项费用控制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内。尽管独生子女增多,其旅游消费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并没有出现社会担心的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存在奢侈的消费习惯,所以不会使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偏高。

四、结束语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费用的深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成人自我形态在其旅游行为中起了重大作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更为理性。当代大学生已展现出较高的旅游素质,他们重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精神放松及由此获得的视野开阔,而不是贪恋物质方面,所以铺张浪费现象较少,这种优良的旅游价值观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值得一代代中国大学生学习与践行的。而且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符合前景理论中的心理描述,其旅游后满意度分布的梭形规律有利于指导营销者按在校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纯.旅游心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叶余红.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重庆永川区大学生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4(11)

[3] 张惠芳.扬州高校大学生短期节假日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4(10)

[4] 杨艳华.90后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以安阳市高校为例[J].旅游经济,2013(1)

[5] 邱生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下转第240页)(上接第238页)

[6] 葛元骎,孙小蒙.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探究——以芜湖市高校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3(9)

[7] 郭磊.十堰市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8] 邱慧,程菻,梁果.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报,2012(4)

[9] 王崧,赵颖.在杭高校大学生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征调查[J].经济识论坛,2011(11)

[10] 罗丽,张琦,杜为公.武汉市大学生旅游消费情况调查[J].当代经济,2012(10)

[11] 吴俊珂,廉小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探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12] 张春晖,张红,白凯,姚宏.旅游动机经典核心量表的提炼和测度研究——以西安6大高校在校生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13] 何小勤.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J].消费经济,2011(10)

[14] 金平斌,朗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15] 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16] 梁留科,钱宏胜,陈德广.河南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17] 柳静,赵敏燕.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

[18] 苟小东,马耀峰,李富升.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8(3)

[19] 沈世伟,任小丽.宁波大学生旅游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12)

[20] 檀志军.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08

[21] 赵鹏.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在校大学生为例[D].中南大学,2012

[22] 唐喜枚.高职院校学生旅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3] 赵建华.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3

[24] 杨瑞.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25] 韩文娇.研究生旅游行为和市场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6] 杜江.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研究[D].西北大学,2006

[27] 常睿.长春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8] 袁卫,刘超.统计学-思想、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9] 卡尼曼,特沃斯基.前景理论:风险决策分析[J].计量经济学,1979(47)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

(作者简介:殷言言,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苗蕴慧,段丽妮,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大学生调研类兼职情况调查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
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