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资本项目输出现状简析

2016-09-10许楠李璐媚

经济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输出人民币

许楠 李璐媚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人民币跨境输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输出,成为人币国际化的关键一环。文章从介绍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路径着手,详细分析人民币资本项下境外输出的各种渠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 资本项目 输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91-03

一种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在境外要有一定规模的流通,以便于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国际交易中广泛的使用人民币,其他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交易的手段,进而就会有一部分人民币留在离岸市场。这部分离岸人民币是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清、结算渠道输出的。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人民币跨境输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之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输出则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输出的路径

1.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输出的一个重要渠道。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使用人民币资金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企业或项目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境内机构对于使用人民币到境外直接投资的需求日益强烈。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从2010年第二季度起,我国政府开始通过个案审批方式试点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个案试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允许银行和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8%。截至2014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3264.2亿元。

2.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与提供外币贷款相比,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拓宽了人民币的跨境输出渠道。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规范了商业银行开展境外项目贷款的业务操作。截至2013年底,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金额1040.8亿元,贷款余额402.3亿元。境内主体在国外所经营的项目在向国内出口产品时,很可能会继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因此,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也为后期的人民币跨境输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3.货币互换。货币互换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即允许双方在进行贸易和投资时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不必使用第三国货币,从而避免了汇兑损失。以此约定为基础签订的协定称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旨在保持双方贸易正常发展,避免周边金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跨境输出的重要潜在渠道。

2014年,人民银行先后和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5个国家央行新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新签规模5450亿元。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境外货币当局发起本币互换交易金额约2.3万亿人民币,动用人民币金额共计807亿元;人民银行发起本币互换交易折人民币共计41亿元,动用对方货币折人民币金额共计15.8亿元。本币互换协议的积极动用标志着央行间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4.人民币纳入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外汇储备。2014年,共有10家境外央行、1家国际金融机构和2家主权财富基金获准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获批额度为773亿元。截至2014年末,我国香港金管局等27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机构和主权財富基金共持有债券总面额为2868亿元。部分境外央行还通过在离岸市场购买人民币债券等形式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7个国家央行或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5.“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的建立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日益活跃,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拓展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周边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逐步落实,400亿美元丝路基金的成立以及亚投行的建立,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沿路沿带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和传统产业转移等方面和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空间,将会派生出更大、更广的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国际使用的市场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跨境输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人民币走出去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配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使得国内外经济主体和个人的人民币资产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够促进人民币跨境资金的良性循环,才能够有效遏制信用欺诈与逃避金融债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人民币跨境输出的时间还很短,与人民币跨境输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处于完善之中。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时间很短,法律意识亟需加强。最后,在制定政策时缺乏沟通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协调意识有待加强,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协调性亟需完善。

2.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低。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企业“走出去”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2011年1月开始实行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至2014年底结算额只达到了3264.2亿元,其中,2013年,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856.1亿元,仅占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的1.38%;2014年,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1865.6亿元,仅占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的1.87%。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做大,在外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向中国进口产品和服务时,就会成为出口人民币定价和结算的重要推动力量。

3.人民币跨境回流渠道还不够顺畅。虽然现有的人民币跨境循环渠道已基本满足了实体经济需求和境外人民币资金部分保值增值的需要。但是人民币跨境循环中回流渠道有限。在境外人民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自我循环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资金使用渠道有限。由于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和以人民币为标的金融产品较少,一旦人民币出现大的波动,对冲工具的缺乏会使企业无法应对汇率风险,缺乏以人民币为标的投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当前,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很难像美元、欧元那样可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人民币流回境内渠道有限,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高,从而制约了人民币跨境输出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与人民币跨境输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国政府在货币国际化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推动力度,影响着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和进度。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际化关键环节之一的人民币跨境输出,即是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基础的市场需求下自然发展的过程,也应是主管部门合力推动的过程。(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为了配合人民币走出去,要构建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及其他相关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另外,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时,应加强沟通,注意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冲突。

2.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一是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投资和援助,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业务。二是优化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的环境,支持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发人民币业务,加快培育人民币国际资本市场,建立境外人民币资金池。支持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股票等证券,扩大开展个人对外投资。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降低境外人民币兑换难度,增加人民币保值增值渠道。四是建立健全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以防范人民币境外持有和流动可能产生的风险,减少与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相关的违法行为。

3.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利用人民币结算的话语权。紧抓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人民币跨境输出。加强境外投资业务的法规建设和宏观指导。政府要从境外投资的产业政策、投资主体、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定期更新发布投资合作产业国别导向指引,完善境外产业布局。要在政府层面加大与相关国家就投资产业合作、科技研发、设施建设、劳务管理、投资保险、政府服务、业务监管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为境外投资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尹继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與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研究.南方金融,2012(5)

[2] 单宏,孙树强.提高货币互换资金使用效率.中国金融,2014(11)

[3] 田涛,王豪.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海南金融,2015(8)

[4] 时东.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机制.中国金融,2012(22)

(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2)

(作者简介:许楠,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经济师。)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输出人民币
为什么人民币里没有3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