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的狠劲与痴迷

2016-09-10鲍海英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字旁钱穆聊斋志异

鲍海英

有人说,世上最艰苦的事莫过于读书。可也有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看样子,喜欢读书与不喜欢读书心境是大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但凡在文化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读书的狠劲与痴迷都是十分了得的,他们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先说大师钱穆,他就是一个读书有狠劲的人。他9岁就能背诵《三国演义》,这里面还有一段佳话。在他9岁时,有一天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点头。于是按照客人的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钱穆一面背诵,一面表演,把诸葛亮与张昭等人的语气动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大人称奇,小钱穆当然免不了有些飘飘然。第二天,钱穆依然随父亲去烟馆。路过一座小桥时,父亲问:“认得‘桥’字吗?”钱穆点头说:“认得。”又问:“‘桥’字是什么旁?”答:“‘木’字旁。”再问:“‘木’字旁换‘马’字旁是什么字,认得吗?”再答:“认得,是‘骄’字。”父亲又问:“‘骄’是什么意思,知道吗?”钱穆答:“知道。”父亲步步紧逼问道:“你昨晚的行为有这个‘骄’字吗?”钱穆这时才明白父亲的意思,顿时如闻雷霆,俯首不语。

作为大师,钱穆读书的态度,不仅肯下功夫,而且非常谦恭,尤其是他对儿孙读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上个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写信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四书章句集注》为主。《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则仍须反复多读,仍盼能背诵……”要求孙女背诵,作为史学大师的爷爷自然更能背诵。能够背诵《史记》,让人不敢想象。

在大师中,除钱穆外,张恨水读书的狠劲和对书的痴迷也十分了得。他在14岁之前,就能够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等书籍。他很小的时候就写一些酷似《聊斋志异》的小说,证明他把《聊斋志异》读得烂熟了。从他上个世纪30年代写的《水浒人物论赞》中,又可以看出他对《水浒传》的熟读程度。

相对钱穆、张恨水外,文史学者曹聚仁的读书原则也许不同,他坚持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里,他谈到自己对几部经典著作的阅读遍数,《儒林外史》读了一百多遍,都是认真地读,而不是作为消遣地随便翻翻;读《红楼梦》他赶不上俞平伯,但也先后读了七十多遍;《聊斋志异》读了四五十遍,《水浒传》读了二十多遍;《三国演义》读的遍数最少,只有两三遍,原因是它没有《三国志》引人入胜。《史记》不知读了多少遍,这是他最爱读的书,是下过一点苦功的。

读书虽然也是我的业余爱好,但可惜我没有大师们读书的狠劲与痴迷。在繁琐的工作生活中,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我们既感到没时间,更感到没有必要,而要真正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想要在文化上取得一点成就,没有捷径,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像大师那样读书,多下一点狠劲,对书多一点痴迷,才有可能在文化上取得成就。

猜你喜欢

字旁钱穆聊斋志异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开开心心来闯关
聊斋志异小翠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乔”字娃娃变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