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2016-09-10赖巧玲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解决策略大学生

赖巧玲

【摘要】自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等教育逐渐朝着大众教育方向发展,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高等学校经济困难生问题不断显现,这关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经济困难生的深造学习,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客观分析了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助政策问题,探讨了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经济困难 大学生 资助政策 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政府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现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资助体系为主,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日趋完善,资助对象、资助内容、资助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客观折射出国家政策在公平、效率二者间的权衡。为此,需要全面、客观分析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其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使经济困难大学生真正获益,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

一、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问题

(一)奖学金无法顾及大部分贫困生

就奖学金而言,在帮助高等学校经济困难生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通常情况下,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会设立数额较高的奖学金,占高等学校自身资助学生一半以上的经费,也就是说这是高等院校资助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关键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需要资助的特困生很少获取奖学金,这是因为奖学金以奖优为中心,评定对象包括在校所有学生。而很多经济困难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和城市学校有着一定差距,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导致很多经济困难大学生字典里很少出现“奖学金”这个词,与奖学金无缘。同时,和同龄普通学生相比,经济困难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有心理困扰,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始终是他们所担心的,还要花费部分时间、精力去勤工俭学,在学习方面并没有过多的优势可言。

(二)勤工俭学岗位有限

为了减轻经济困难大学生经济负担,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等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而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资助形式。但这类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时间并不是无限的,还会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勤工俭学岗位也非常有限,大都是保洁、值班之类的岗位。更为重要的是,所设置的勤工俭学岗位数量特别少,补助金额也不多,无法很好地减轻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经济困难类学生想要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去校外打工的机会也不多,家教是其主要形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此外,和教学工作相比,勤工俭学只属于辅助性工作,和学校内部很多部门紧密相连,而各部门之间缺乏较好的协调性,导致所制定的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无法指导实践工作,经济困难学生勤工俭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甚至流于形式,无法满足这类学生的打工客观需求。

二、解决对策

(一)明确奖学金 助学金范围

高等学校需要综合分析自身运营发展实际情况,围绕国家在这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划分奖学金、助学金范围,充分显现各自的特点,奖学金具有“奖优”特点,而助学金要具有“助贫”特点,有效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根本性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各方面技能,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国家奖学金相比,国家助学金在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经济问题方面更具优势,要充分显现其在这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它已有的作用。就政府而言,必须出台一系列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明确国家银行在这方面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保证贷款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利发放,及时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客观分析各影响因素,构建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的后顾之忧,放心如期发放贷款。而高等学校也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需要构建经济困难大学生档案,定期更新、完善,为提高经济困难毕业生还款率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合理设置勤工俭学岗位

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全面、客观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合理设置多样化的勤工俭学岗位,特别是和他们专业相关的岗位,适当增加岗位人数,促进他们身心发展。还要多鼓励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不同类型的兼职工作,特别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高等学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拓展各领域,开展更多高层次的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和社会实践活动、课余科技活动相融合,甚至和教师科研工作、专业实习融合,不断丰富勤工俭学活动形式与内容,使其更具实践意义,更好地提高经济困难大学生各方面能力。

(三)国家需要适当加大教育投入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从源头上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通过不同途径减少经费,而这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政策,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确保高等学校运作拥有足够的资金,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以社会市场为导向,适当控制公办高等学校规模,更加注重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适当降低公办高等学校的收费标准,促使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适度、公平”特点,大力兴办民办高等学校,扩展高等教育规模,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走上大众化道路,具有较高的运营效率。这样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将拥有更多继续学习的机会,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此外,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借助国家、学校的力量,更需要寻求社会资助。高等学校要多角度、多层次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影响力,多和社会不同行业、领域联系,构建多途径资助网络,开展不同类型的捐资助学活动,让企业正确认识捐资助学,政府也要充分发挥作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促使更多经济困难大学生得到资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学校必须把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放在核心位置,需要通过不同途径解决资助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促使经济困难大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更好地展现人生价值,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秀兰.60年的探索: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探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1:151-163+192.

[2]余鸣娇,庞艳桃.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援助之对策[J].高教论坛,2010,10:29-32.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解决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