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野县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的探索与启示

2016-09-08董应臣梁玉发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野县甜玉米肉牛

董应臣,梁玉发,秦 冕

(1.新野县畜牧局,河南 新野 473500;2.新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新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新野县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的探索与启示

董应臣1,梁玉发2,秦冕3

(1.新野县畜牧局,河南新野473500;2.新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新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新野县是河南省畜牧业重点县和全国7个优质母牛繁育基地示范县之一,是南阳黄牛的中心产区。新野县从1986年开始引进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黄牛,经过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培育出一个皮南肉牛新种群。全县常年存栏基础母牛6万头、肉牛12万头左右,出栏量10万头左右。2007年引进国内最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公司,建成了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2011年8月开始,立足延伸和完善肉牛产业链,启动建设肉牛产业化集群,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肉牛产业为主导的平原农区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发展现代高效安全农业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出路所在,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力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1 主要做法

1.1联通四大业态

以肉牛产业作为核心,统筹发展“农、牧、工、商”四大产业。以“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农牧一体为基础,以“加工增值+电商提效”工商融合为重点,建设饲料生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饲养管理体系、生产加工销售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电子信息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科技研发体系、文化产业体系等十大体系工程,实现饲草饲料、良种繁育、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过程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形成国内产业链条完善、质量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现代肉牛产业基地,促进集群区内农业、牧业、工业、商业等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初步打造了一个“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2015年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实现产值30.2亿元,利税3 000万元,拉动新野及周边地区新发展规模养牛场112个,新增肉牛5万头,新增就业5 000人,人均增收8 000元,有1万农户3万余人从事肉牛养殖及加工相关产业。

1.2构建三个链条

一是产业延伸增值链。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为龙头,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内建设有南阳市种公牛站、皮南牛品种繁育场、万头畜位肉牛育肥场、肉牛电子拍卖交易市场、12个1 000头畜位的肉牛育肥场、159个百头以上养牛场、10万吨TMR饲料加工厂和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熟食品加工厂、甜玉米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牛骨生产小分子生物肽、蚯蚓生物制药、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形成了良种繁育、母牛养殖、肉牛育肥、饲草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是资源循环利用链。推广“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农牧一体,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科尔沁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田生产、玉米小麦秸秆回收养牛、牛粪养殖蚯蚓、蚯蚓生物制药、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种植等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内循环,使污染物变成有机肥,实现了土地消纳达到零排放。

三是质量全程控制链。在良种繁育、母牛和育肥牛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各个生产环节,建立紧密衔接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形成完善可靠的质量全程控制链条。通过建立质量竞争优势,生产优质、生态、绿色、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高档牛肉产品,打造河南品牌,提高示范区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科尔沁牛业公司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推行规模标准化养殖,实行统一专业化管理。引进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建立从“养殖生产—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餐桌消费”食品全程安全可视追溯体系,确保了农产品质量。

1.3建设两大体系

一是协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围绕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股份合作为纽带,以“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主、以“政府和金融部门”为辅,构建肉牛产业链条各环节纵向一体化协作的产业联盟,通过内部利益连接,建立产业协同发展、质量全链控制、效益合理分享的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增强了肉牛产业化集群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由南阳市财政、新野县财政和科尔沁牛业公司共同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的河南中牧联合担保公司为肉牛产业化集群内的相关企业和规模种养户担保,金融部门放大10倍比例放贷,破解资金发展瓶颈,撬动龙头企业和种养户协作共赢发展。科尔沁牛业公司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农户参与、协会管理”的运作模式,吸收农户入驻标准化肉牛育肥场,并和规模养殖场、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进行统一配送饲草饲料、统一回收产品、统一饲养技术跟踪和统一疫病防治服务、统一担保贷款等,共同降低养殖成本,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科学生态的布局体系。科学谋划“一区两群”,布局一大空间,融合一、二、三产。“一区”即“肉牛加工物流循环产业园区”,是整个集群示范区的中心,“两群”是指“肉牛产业核心群”和“肉牛产业辐射群”,围绕“一区”布局肉牛养殖加工及相关服务产业。围绕“一区两群”的空间布局和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的有机融合,重点打造育种科研、核心万头育肥场、屠宰、精深加工、物流、剩余物开发等肉牛产业链核心环节集中发展的加工物流循环产业专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支撑载体和展示区域;大力培育覆盖新野、唐河、邓州、方城等县的肉牛养殖核心群;积极发展延及周边200 km范围的肉牛养殖辐射群。按照肉牛产业链条的递进和循环关系,依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以肉牛加工物流循环产业专业园区为主导,肉牛产业核心群为基础,肉牛产业辐射群为依托的现代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

1.4形成一个多类产业形态有机融合的立体化复合型现代农业有机发展区域

新野以肉牛产业为主导,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整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目前,以皮南牛万头良种场和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为龙头,逐步带动发展了饲料种植加工、肉牛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集中屠宰、精深加工、电子商务、配送物流、循环利用等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达到近30亿元的肉牛加工物流循环产业专业园区,呈现出了“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大提升。发展“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农牧一体肉牛循环产业,利用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项目,生产有机肥,和厦门中马进出口公司合作种植双孢菇生产食用菌,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粪便污物污染问题,破解了秸秆禁烧难题。三是显著提高了农业效益。通过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小麦+(两茬)甜玉米”适度规模种植,每公顷两茬产甜玉米45吨,净收入48 000元;小麦净收入9 000元以上;每公顷产秸秆52.5吨,净收入10 500元;每公顷地净效益67 500元以上,比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的效益提高5倍左右。同时,养一头牛转化效益3 000元。全县年种植甜玉米2 000公顷,新增效益4亿元。

2 几点思考与政策建议

2.1严格合理的用地政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对传统农业形态的一次重大变革,首先必须实行能够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求的用地政策,重点是建议国家要明确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区域可以配套相适应的养殖和加工用地,因为要想实现产业增值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必须要有配套的畜牧业和加工业,这是所有政策的基础。需要增加的养殖和加工用地可以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规模化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中解决。

2.2积极创新的融资政策

一是围绕产业链允许成立符合要求的担保公司,为涉及的各类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二是允许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包括:各级财政性的补贴奖励资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的增值税中,中央和省分成全留;中央和省市的支持资金(先行试点可适当注入资本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参与资金。

2.3宏观科学的环保政策

现行的环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对农村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查比较严格,费用比较高,而且是一个项目一环评。建议区别对待,建立区域环评机制,可以将区域内可以实现农业循环发展的所有项目进行打包,整体测评。

2.4积极全面有效的农业奖励政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奖励政策不能单纯以产量为主要标准,要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重考量。奖励机制应该有所调整,加大奖励政策的宽度和深度,比如秸秆综合利用率、土地改良、地下水监测等综合性指标。

猜你喜欢

新野县甜玉米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肉牛口炎咋防治
新野县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新野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建议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甜玉米—新甜玉15号
施肥对甜玉米物质形成累积特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