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至简 悟者天成*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简析及有关高考复习的思考

2016-09-06朱伟义

中学教研(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讲题考试题理科

●朱伟义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曹凤山

(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流动工作站 浙江金华 321004)



大道至简悟者天成*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简析及有关高考复习的思考

●朱伟义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曹凤山

(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流动工作站浙江金华321004)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稳定中创新,简约而不简单,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深入考查数学本质,体现数学核心素养考查的特色.数学高考复习只有扎根基础,引导学生理解本质,提高思维能力,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完胜高考,成就教与学.

数学本质;高考复习;解题

从拍案叫绝到剑走偏锋,对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冰火两重天的评价已司空见惯.从2004年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在教与考不断地博弈、碰撞、共进中,考生、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宽容度不断提升,无论褒贬,大家都是一个目标——更好地教、更好地考,培养选拔更多、更好的学生.

认真做一遍而不是看一眼高考试题,沉下心来从昨天的现实与明天的需求分析、反思,会有更多真实的认识.客观地说,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传承自主命题以来简约、大气的特点,微调布局,不断寻求新的知识交汇点,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计算量,深度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体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浙江省高考模式即将发生大变革的关键点,交出了一份承上启下的优秀试卷.

1 试题简析

1.1宏观稳定

立足基础,全面考——重点突出.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文、理科试题均保持了对知识点较大的覆盖面,对支撑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考查,如理科的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函数不等式以及数列等都占有较大比重;在知识的交汇点上下功夫,如理科的不等式部分,分别出现在第1,3,4,7,8,15,18题以及第19,20题等;结合解不等式、线性规划、命题、大小比较、绝对值、向量运算及几何意义、函数与方程、数列等有关知识.

分步设问、分层把关.理科试卷按照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拾阶而上,每类试题中又分档次:选择题第1~5题为容易题,第6,7题为中档题,第8题最难;填空题第9~13题中规中矩,第14题稍有加重,第15题深入概念、性质考查,选拔的意图明显;解答题除第18题的第2)小题以及第20题,其他试题都注意了难度的控制,第20题情理之中的难度预料之外的形式,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

文、理试卷继续保持较大差异.选择题和填空题各有2道相同,解答题中文科数列题是理科填空题第13题的延展,立体几何选取载体一致,第2)小题要求不同,其他解答题则分道扬镳.文科试卷难度相比2015年有所加大,也使部分文科考生乱了阵脚.

1.2内涵深厚

突出考思维,注重数学本质的理解.在近几年“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1]的基础上,2016年又进一步突出“想”,尽量不算、易算.理科考生会发现有些题目很难动笔“硬算”,选择题除第7题尚有列式计算的样式,其他题目基本没有运算量,填空题也有类似情形.同时,数字的设计、计算已极尽简单,突出数学概念、原理、思维能力的考查,以最简约的形式考本质,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最后一道数列题,命题者惜墨如金,以极其简约的形式给出题干,深度考查思维能力,对选拔优秀考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数学是玩概念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高考题在关键的位置、显眼的试题上体现了这一点.如理科第15题.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5题)

图1

分析如图1,

|a·e|+|b·e|=

|OA1|+|A1B1|=

|OB1|≤|OB|,

直角边总不大于斜边,共线时取等号,从而

(a+b)2+(a-b)2=2(a2+b2)=10,

(a+b)2取到最大值6时,(a-b)2取到最小值4,这时

当且仅当单位向量e与向量a+b共线时等号成立.以上是文字的详细叙述,实际解题过程中,一个图,口算,结果很快可以得出.考后一些教师也给出了不少解法,或者讲究技巧或者计算量过大,没有从最本质的角度分析求解.

实际上,向量部分最核心的是向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也就是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抓住这些核心,问题迎刃而解.概念、原理的理解不是文字的背诵,是数字严密的刻画,是具体生动的形象,是具体情境下的应用,要消化.

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寓思想方法的考查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之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在不同题型中以不同的方式重点考查,“多考一点想”的重要体现就是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解答题每道题都会涉及数学思想方法,如理科第16题考查方程思想,第18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层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考查的核心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3题)

图2

分析首先根据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可行域(如图2).其次,求|AB|的长,方法多样:①求出投影求长度;②不求投影求长度;③不求投影看长度;④直接画图三角板量出等等.本题实际上并不需要确定点的投影,由2条直线平行转化为求|CD|的长,如果图形基本准确,点C,D的坐标均为整数,结果一望而解.虽然没有难度,解答起来也颇有味道,投入时间的多少、准确度的高低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思想方法利用意识与能力.

1)求使得等式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2)①求F(x)的最小值m(a);

②求F(x)在[0,6]上的最大值M(a).

(2016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试题第19题)

分析第1)小题中,g(x)=x2-2ax+4a-2过定点(2,2),该定点又恰好在折线f(x)=2|x-1|右支上,根据a≥3以及函数

F(x)=min{2|x-1|,x2-2ax+4a-2}

的定义画出草图(如图3),只要解折线右支y=2(x-1)与二次函数的右交点,即

2(x-1)=x2-2ax+4a-2,

亦即

x2-2(a+1)x+4a=0,

其中1个根已知,求解另1个根可以直接写出x=2a,故所求x的取值范围为[2,2a].

图3 图4

第2)小题中,①由于二次函数的对称轴x=a≥3,函数的最小值取决于

min{0,g(a)}=min{0,-a2+4a-2},

下面就是简单地比较大小.

②求F(x)在[0,6]上的最大值M(a),根据图4可以看出,最大值的可能位置有3个,只要确定

max{f(0),f(2),f(6)}=max{2,34-8a},

问题也就很简单.此题一题三问,含有参数,看起来挺复杂,实际上,只要思想清晰,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不断地转化问题,无论是解方程或者是不等式,计算量都很少.

方法灵活多样,重在通性通法.从第1题开始,每道题的解法就呈多样化.如第1题,直接求解,端点代入验证,画图;第2题根据性质、判定定理或者构造模型;第3题前面已有提及,解题层次相当丰富;第5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以利用公式一般性的推演,可以通过特殊值检验,……,没有套路与题型,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注重继续学习潜能的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选拔出具有一定学习潜能的考生继续深造,数学语言把世界化无形为有形,正是数学语言的刻画,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数学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是继续学习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2].纵观整卷,数学气息浓厚,符号语言突出,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和谐搭配,3种语言的理解、转化、互译体现了考生之间继续学习潜能的差异.

2 有关高考复习的思考

2.1大环境下看2017年的高考复习

2017年是浙江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第1年,既有文、理合卷的因素,相比2016年,又有考查知识点增加的现实,加之前期选考、学考,相比往年数学的课时数都有减少,考查的整体难度相比以前应该有所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抓基础仍是复习的主旋律.不过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不能指望高考试题学考化,不同层次的生源还是要考虑不同的目标与相应的难度.

2.2从数学本身看高考复习

从课改的趋势看,在核心素养已经明确写入《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浙江省数学高考命题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现在的高考试题达到了让题海战术失效,但还没有把教学引导到跳出题海.面对高考之后的一片喧嚣,数学教学如何适应高考,需要有客观的判断、理性的思考和明智扎实的行动.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反思.

讲题不讲数学.一些教师之所以对高考试题不欣赏,就在于“讲的都不考,考的都没讲”,让自己的学生白学3年.实际上,高考是考数学,考数学理解,考数学核心素养,考没有见过、没有练过的题是必须的,是选拔性考试的必然,是公平、公正的必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复习时间久了有些课堂忘了复习的初心,学生做午练题、每日必做题、周练题、月考题、模拟题、冲刺题、仿真题,教师就是讲题,讲题,还是讲题.讲题是必须的,问题出在讲题就是题型、套路、技巧,没有来龙去脉,学生不知道做题为什么,依据是什么,一旦不符合题型就慌了手脚.到最后,基础没有掌握好,题型又对不上号,3年白学也就顺理成章.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就是要考查“公式、定理都遗忘之后还保留下来的东西”,题型、设问、考查方式会更多地从数学思想方法着眼,没有对数学的真正理解,题海战术会吃更大的亏.

讲题不讲怎样解题.一些教师真实的解题能力在报刊和网络上得以表现,其中有很多试题的精彩解法.但是,也看到有些教师对某些试题的求解实在不敢恭维,或者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讲究技巧追求“高大上”,不从基础出发而是利用二阶、三阶结论等“独门绝技”,讲究“好剑”不讲“功力”,或者繁难偏怪,不从本质出发,思路不自然.反映在解题教学中,解题只讲“术”没有“道”,或者只有教师“布道”而没有让学生“悟道”.大家都知道,传授“术”易,引导悟“道”难.不过,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是道,道负术正,则事为劳心,道负术负,则一事无成.教师解题不从引导“悟道”着眼,学生最多“至于术”,但往往是“道不通、术不精”,面对高考“重道轻术”的考查,考生自然失去功力[3].

讲速度不讲质量.高一、高二新课开快车,一模、二模赶进度,高三就是一场考试连接一场考试的考试马拉松,追求速度的结果势必是基础一带而过、解题一闪而过,没有学生“悟”的时间,结果教师讲十遍学生还是不会.杜威说:“如果学生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慢点,再慢点,即使有外在的压力,课堂也要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可以少讲点,少做点,讲深、悟透,只要抓住核心,让学生领悟思想方法,结果就不会很差.

跟风没有定力.首先是跟题型风,高考试题是专家们的杰作,在各个方面都堪称典范,学生适当的演练、领悟很有必要.对高考真题“跟踪模仿”,一个知识点被深挖,题目千篇一律,越出越难越搞越怪,一直在模仿,从不会超越,形似神已去,反复操练,直到一类题被玩坏,自己累学生也苦,最后一无所得.其次是跟模拟题的风,模拟题是一些有经验教师智慧的结晶,贴近一线实际,对数学高考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当然,限于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等因素,也有一些模似题只能追求高考题的形似,不是体现在概念、原理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没有新的考查视角和合适的背景,甚至出现错题、超纲试题,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还有跟风资料,或者直接被资料“绑架”,资料市场鱼目混珠、参差不齐,但是,把资料上题目完成作为复习目标的教学恐怕不在少数,学生被各种资料弄得晕头转向,数学淹没在资料的汪洋大海之中,搞不清楚数学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跟风来源于不自信,来源于对高考认识的偏颇以及对数学理解、数学评价认识的偏颇.实际上,“大道至简”,一百多个化学符号归结了物质世界,三原色画出了大自然的奇妙美景,数学有难度,但也没有那么复杂,在基于核心素养考查下的高考,让学生掌握最本质的东西才是王道.数学教师必须会解题,还要会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师还要看书,不仅看数学课本、复习资料,还要尽可能涉猎相关的数学史、数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提升自己的修养,就会有自己的定力,不会因为风吹草动而影响自己的课堂,不会再盲目跟风.对高考不能“领跑”,也要追求“并行”,与教材并行,与高考命题专家并行.

回归原点,高考复习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是回归教育的根本.爱因斯坦说:“不是所有有价值的都能被计算,不是所有能计算的都有价值.”要在追求分数与培养全人之间尽力追求一种平衡,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培养学生扎实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人生幸福奠基.

[1]曹凤山.数学教学把根留住——2015年浙江省数学高考试题解读[J].中学教研(数学),2015(8):1-4.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数学测量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波利亚.数学发现[M].台北:九章出版社,2000.

*收文日期:2016-06-09;2016-07-09

朱伟义(1964-),男,浙江诸暨人,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与数论.

O12

A

1003-6407(2016)08-36-04

猜你喜欢

讲题考试题理科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我的夏天在哪里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的培育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初中数学学生讲题的实例研究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