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渔获物组成及主体经济鱼类生长规律研究

2016-09-03徐黎明覃忠元张小立李梦军张倩王晓艳谢春华

当代水产 2016年7期
关键词:渔获鳙鱼体长

■ 徐黎明 覃忠元 张小立 李梦军 张倩 王晓艳 谢春华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常德 415000)

西湖渔获物组成及主体经济鱼类生长规律研究

■ 徐黎明 覃忠元 张小立 李梦军 张倩 王晓艳 谢春华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常德 415000)

西湖(包括毛里湖、西湖、杨坝湖和哑河,下同)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25公里处,北至李家铺乡(北纬29.29'25"),南抵渡口镇下河口节制闸(北纬29.17'25"),西达白衣乡石板滩(东经111.52'12"),东至保河堤镇七星村(东经112.00'01"),南北极长22.8km,东西极宽13.5km,湖岸线长约200km。垸内湖汊岛屿众多,形似珊瑚,常年水面面积4,010hm2,为省内第二大内湖。

西湖集雨区总面积364平方公里,8条溪河注入西湖,湖水经马家吉排入沅水,仅此1个出口,对养殖防逃十分有利。集雨区内土层深厚,气候湿热,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植被发达,森林覆盖率为16.8 %。

津市西湖是有机渔业示范基地,为淡水型湖泊,具有防洪、灌溉、养殖及供水等综合功能,多年平均水深3.5m,养殖面积为3,800hm2。本文基于渔业资源的状况能够反映江河湖泊一定的生态环境状况,开展对西湖渔业资源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西湖渔业资源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生态保护。为了了解渔获物组成,以期为西湖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我们于2007年对西湖渔获物采样分析,并对渔获物中的鳙鱼、青鲫(前名为洞庭青鲫,由杨品红等选育而来)、翘嘴鲌进行了生长规律方面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西湖渔获物主要在冬季大捕捞时,随机从渔船上取样。由于条件限制,野外工作仅限于对湖泊内的鱼类进行调查,时间持续一年(2007.07~2008.06),按季节进行,每季约一周,包括样方调查、访问调查和渔民捕获物调查等。渔获物总量由西湖生产部提供。所取样品分别测量体长、全长、体重。年龄鉴定以鳞片为材料,对渔获物进行生物学测量后,取鱼体侧线上方、背鳍下方鳞片在显微镜下进行年龄鉴定,以相邻生长年带环片群走向不同所形成的切割相作为年轮鉴定标志。划分年龄组时,以虚龄计算,即把1+龄归入2龄组,2+龄归入3龄组,依此类推。

表1 2007年西湖渔获物组成

2 结果

2.1 渔获物组成

2007年西湖渔获物组成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鲢、鳙占渔获物总量的92.76%;鲢、鳙、青鲫、翘嘴鲌占渔获物总量的96.5%。

2.2 鳙鱼、青鲫、翘嘴鲌的年龄与生长

2.2.1 年龄组成

鳙鱼、青鲫、翘嘴鲌的抽样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鳙鱼的捕捞群体由2龄到5龄组成,其中2龄和3龄所占比例最大,占了总尾数的78.5%,占了总重量的61.8%;青鲫的捕捞群体由2龄到5龄组成,其中2龄和3龄所占比例最大,占了总尾数的84.2%,占了总重量的73.6%;翘嘴鲌的捕捞群体由1龄到5龄组成,其中2龄和3龄所占比例最大,占了总尾数的80.0%,占了总重量的65.0%;

图1 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体长生长曲线

图2 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体重生长曲线

图3 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体重生长速度曲线

2.2.2 生长情况

2.2.2.1 体长和体重的关系

根据121尾鳙鱼、259尾青鲫和165尾翘嘴鲌的实测数据,三者的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如下:

鳙鱼:W=0.0251L3.0124(r=0.9925N=121)

青鲫:W=0.0325L3.0125(r=0.9917N=259)

翘嘴鲌:W=0.0125L3.0213(r=0.9907N=165)

式中W为体重(g),L为体长(cm)。其幂指数接近3,表明鳙鱼、青鲫、翘嘴鲌的体重与体长的立方呈比例,属于均匀生长类型。

2.2.2.2 生长方程

Von Bertalanffy(1938)在假定有机体体重与体长的立方呈比例的条件下,导出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

式中Lt为t龄鱼的体长,Wt为t龄鱼的体重,L∞、W∞分别为t≈∞时鱼的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k为生长曲线的曲率,t0为理论上体长或体重等于零时的年龄。鳙鱼、青鲫和翘嘴鲌体长和体重关系的研究表明,von Bertalanffy方程可以描写其各自生长规律和特性。将实测的有关参数代入von Bertalanffy方程得鳙鱼、青鲫、翘嘴鲌的生长方程如下:

鳙鱼:L t=81.2(1-e-0.2619(t+0.1872))

Wt=14,198.6(1-e-0.2619(t+0.1872))3

青鲫:L t=45.2(1-e-0.2938(t+0.3245))

Wt=3,125.2(1-e-0.2938(t+0.3245))3

翘嘴鲌:Lt=85.1(1-e-0.2439(t+0.2103))

Wt=8,302.1(1—e-0.2439(t+0.2103))3

按上述生长方程求得理论值,各龄组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接近(表3)。表明西湖鳙鱼、青鲫、翘嘴鲌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根据上述方程所提供的各龄的理论值绘制成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体长、体重生长曲线见图1、图2。

2.2.2.3 生长速度

根据鳙鱼、青鲫、翘嘴鲌的体重生长方程,求其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如下:

鳙鱼:VWt=11,155.84(1-e-0.2619(t+0.1872))2e-0.2619(t+0.1872)

青鲫:VWt=2,754.55(1-e-0.2938(t+0.3245))2e-0.2938(t+0.3245)

翘嘴鲌:VWt=6,074.65(1-e-0.2439(t+0.2103))2e-0.2439(t+0.2103)

根据以上体重生长速度表达式,绘制出图3。由图3可以看出,鳙鱼、青鲫、翘嘴鲌的体重生长曲线均呈S型,并且均有拐点出现,鳙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龄,青鲫为3.4龄,翘嘴鲌为4.3龄。拐点之前体重生长逐渐加快,拐点之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而趋近于0。

3 讨论

从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体长体重关系曲线的幂指数来看,其值分别为3.0124、3.0125、3.0213,比3略高一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说明西湖饵料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生长速度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生长阶段是不同的。研究不同年份的生长速度可确定适当的捕捞规格,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可确定捕捞时间,以便合理利用资源,从而便于鱼类生长,提高产量。对津市西湖主体经济鱼类鳙鱼、青鲫和翘嘴鲌的渔获物进行分析发现,起捕鱼大部分都是2龄、3龄鱼,而根据体重生长速度方程,鳙鱼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龄,青鲫为3.4龄,翘嘴鲌为4.3龄,从三种鱼的年龄组成来看,青鲫的生长潜力基本发挥完全了,而鳙鱼和翘嘴鲌的生长潜力没有发挥完全,生长拐点出现前的生长速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拐点年龄以前,生长速度逐步加快,为鱼类生长旺盛期,拐点年龄过后,生长速度渐趋缓慢,个体进入衰老期。因此,从渔业经营角度考虑,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建议鳙鱼以体长54cm以上,体重在4,100g以上的鱼为起捕规格,青鲫以体长30cm以上,体重在800g以上的鱼为起捕规格,翘嘴鲌以体长53cm以上,体重在2,000g以上的鱼为起捕规格。

表2 西湖鳙鱼、青鲫、翘嘴鲌的年龄组成及生长情况

表3 西湖鳙鱼、青鲫、翘嘴鲌体长和体重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翘嘴鲌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3龄,与张小立等2005年的研究结果4.46龄比较接近,比老江河水库(3.51龄)的研究结果高,但比南湾水库(5.3龄),四明湖(10.28龄)要低。研究结果的不同,与样本中高龄鱼个体较少有关,也与各自水域饵料生物资源的丰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结果仅揭示了西湖翘嘴鲌在理论上的生长趋向,给生产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鳙鱼生长拐点年龄为4龄,与岳阳中洲渔场(3.76龄)、汤河水库(4龄)接近,比碧流河水库(5.7龄)、孟家段水库(5.37龄)的研究结果低。这与碧流河水库投放大量二夏龄鱼种,形成“老头鱼”、孟家段水库捕捞力度不够有关。

青鲫生长拐点年龄为3.4龄,比方正银鲫(2.06龄)高,但比南湾鲫鱼(7.9龄)和宁夏黄河鲫鱼(6.9龄)要低,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捕捞强度有关,西湖青鲫的捕捞强度适中。(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渔获鳙鱼体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渔获
深水钓鲢鳙鱼的优越性
选对钓点钓鲢鳙
大白、长白达100 kg体重时体长校正公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