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疗效观察

2016-09-03陈美珍沈晓红许粉年

河北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疮疡疮面顽固性

陈美珍 沈晓红 许粉年 刘 萍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泰州 225300)



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疗效观察

陈美珍沈晓红△许粉年1刘萍2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泰州225300)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顽固性疮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进行全程全身干预及常规创面处理,观察组21例予拔罐联合艾灸治疗。观察2组疮面愈合过程及治疗前后疮面面积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87%)高于对照组(58.62%,P<0.05)。观察组脓腐脱净时间、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及疮面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治疗后1、2、3、4周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能有效缩小疮疡面积,促进疮疡愈合,临床疗效确切。

疮疡;拔罐;药艾条;温针灸

顽固性疮疡又称慢性皮肤溃疡,是指疮疡破溃后长期不愈,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皮肤组织缺损、液化、感染坏死。其病因复杂,传统的局部换药等方法,疗程长、疗效差,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负压闭式引流术是外科常用的引流术,在引流、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拔罐疗法作为负压闭式引流的进一步拓展延伸,结合传统艾灸,顺应了中医箍围消肿、护场理论,能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疮面护场形成,使阴证溃疡由逆转顺,使阳证疮疡愈合加速。2012-01—2013-12,我们对21例( 31处) 顽固性疮疡患者采用拔罐联合艾灸治疗,并与自溶清创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治疗19例(29处)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10例)及住院(30例)顽固性疮疡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31处),男13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60±8.39)岁;疮疡种类:Ⅱ~Ⅳ度压疮8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8处,糖尿病性溃疡3处,外伤皮肤创面感染伤口12处。对照组19例(29处),男11例,女8例;年龄47~80岁,平均(61±9.01)岁;疮疡种类:Ⅱ~Ⅳ度压疮9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6处,糖尿病性溃疡3处,外伤皮肤创面感染伤口11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1.2.1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皮肤慢性溃疡的诊治标准[3];患者年龄45~80岁,性别不限;皮肤缺损面积在2~15 cm2之间。1.2.2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肌腹、肌腱、血管神经断裂,需要手术修补者;不能配合治疗,选择其他方案治疗者;存在影响疮面愈合因素者,如长期使用激素者;疮疡部位靠近大血管处;血小板偏低、有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者。

1.3治疗方法

1.3.1一般处理2组均进行全程全身干预,包括:①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肝肾功能和疮面渗夜量制订个体化营养食谱[4]。②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大小便失禁和伤口渗液污染皮肤时,随时用温水清洗、棉布擦干,涂抹润肤露。③减压措施:使用气垫床持续减压,每2 h翻身1次,骨突出者垫软枕。④如疮面在四肢,则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

1.3.2疮面处理2组均先用0.5%碘伏消毒疮面2次,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进行清洗,然后对疮面进行联合清创(自溶清创联合保守性锐器清创[5])。清创后局部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进行清洗拭干后,根据疮面渗液量选择高渗盐敷料(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局部覆盖抑菌,无渗液后再选择刺激组织生长的水胶体敷料(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均匀填充疮面,根据疮面情况决定换药间隔时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拔罐联合艾灸。操作方法:疮面清创、消毒、无菌棉球拭干后,用负压罐(北京国医研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GYY-I型拔罐理疗器)在疮面及周围进行拔罐。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准备好的符合疮面大小的无菌气罐对疮面拔罐,之后对疮周5 cm内组织拔罐,最后更换一个无菌气罐再次拔吸疮面,每处留罐8 min。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拔出渗血或渗液为度。起罐后点燃艾条,在疮面施以温和灸20 min,以患者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在施灸过程中操作者将手指放在施灸局部,要不断询问患者局部感觉,防止烫伤。

1.4观察指标①疮面愈合过程时间:观察疮面脓腐脱净、肉芽组织出现、上皮组织出现以及疮面愈合的时间。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疮面面积的变化。均1周记录1次,共计4周。

1.5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经治疗后疮面结痂愈合;有效:经治疗后,皮肤疮面缩小或变浅或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无效:经治疗后疮面无变化甚至恶化[3]。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31处,治愈19处,有效7处,无效5处,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29处,治愈8处,有效9处,无效12处,总有效率58.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组疮面愈合过程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疮面愈合过程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脓腐脱净时间、肉芽组织出现时间、上皮组织出现时间及疮面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观察组治疗后1、2、3、4周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同期(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顽固性疮疡的病因病机为局部气血凝滞,营气不从,湿热下注,瘀血凝集,经络阻滞,肌肤失于濡养,以致组织坏死溃腐成疮疡[6]。疮疡大致可分为4期,即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收口期。顽固性疮疡一般属溃疡期和收口期,多为阴证或半阴半阳证[7]。腐浅在表,为气血之败;瘀深在里,为气血之滞[8]。久病必虚,瘀为无形,虚为无影,瘀久可致虚。瘀需祛之,虚需补之[2]。李东垣强调:“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在其整个病理过程中,气滞血瘀是关键所在:一则阻碍气血运行;二则影响新血生成;三则创面不得营养无以修复;四则瘀血日久可从热化火或从寒凝痰或因瘀致虚造成新的转变,延缓疮面正常修复。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到疮面的愈合,如气血充足,则瘀滞的气血易于通畅,脓腐易除,新肉易长,而疮口易愈;若气虚无力抗邪托毒,血虚难以生肌收口,则疮口难以愈合。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常用拔罐疗法来吸血排脓。一方面罐具通过负压将皮肤吸起,并使局部腠理开泄,让邪出有去路;另一方面这种频繁(闪罐)或长时(留罐)的吸拔力可将病邪不断由里至表拔出体外。这正是“菀陈则除之”的《内经》治则在顽固性疮疡护理中的应用。拔罐后紫红色的罐斑、小水珠或血丝等即是祛邪外出的表现。拔罐在古代的初始用法是将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提到:“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中医治疗当需辨证,纯虚无实者当慎用或不用拔罐疗法,以免“补泻反则病益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9-12],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可引起创面微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循环血量增加;能促进血管肉芽增生;加强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使血管基膜恢复完整,减少血管通透性,防止组织水肿,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金兰等[13]研究发现,拔罐开始较短时间内动脉血流量迅速升高,8 min左右升幅变慢,启罐后血流量稍有降低,并基本维持一定的水平。所以本研究予以留罐8 min左右,以16 kPa的负压拔罐,旨在增加局部血流及营养供给,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疮面局部抗感染能力及疮面愈合速度。

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亦有悠久历史。《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述:“凡疮疡……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本草纲目》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指出,无论阳毒阴毒,通过火灸“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外科正宗》亦云:“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艾条熏蒸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14]。艾条熏蒸时所放出的热量能使创面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愈合,湿热作用还可加速致痛物的运输,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15-16]。另有研究发现[17],艾条燃烧时,其挥发性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如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及腺病毒等,且在疮面局部形成一层油状薄膜,避免疮面再受感染。而顽固性疮疡患者疮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用艾条熏蒸后可明显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本研究显示,拔罐联合艾灸治疗顽固性疮疡的效果优于常规换药,这种治疗方法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1]舒兆其,王碧峰.康复新液在慢性皮肤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4):128-129.

[2]顾宏平.唐汉钧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经验[J].中医杂志,2004,45(9):662-6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51.

[4]蒋琪霞,耿利琼.伤口护理中的营养护理实践[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2):127-128.

[5]蒋琪霞,徐格林,刘新峰.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不同清创方法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197-200.

[6]陆德铭,谭新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27.

[7]马静,朱朝军,田影.“负压闭式引流”箍围消肿促进慢性溃疡护场形成机制浅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93-102.

[8]李萍,杨丽彩,盛巡,等.络病学在疮疡病理生理及诊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2,43(4):308-312.

[9]郝玉娟.中医拔火罐疗法的操作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2C):3354-3355.

[10]张力.浅谈拔罐疗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49.

[11]田宇瑛,秦丽娜,张维波.不同拔罐负压对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J].针刺研究,2007,32(3):184-185.

[12]李靖,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康复,2000,4(12):1848-1849.

[13]金兰,刘阳阳,孟向文,等.拔罐对健康人体背部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初步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4-5.

[14]赵美玉.艾灸法治疗注射后硬结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2B):350.

[15]邵永红,查炜.艾条灸治疗压疮94例及护理要点[J].针灸临床杂志,1991,15(5):38-40.

[16]李慎秋,周礼义,曾铁英.艾柱围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其机理的探讨[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0,29(5):477-479.

[17]赵红梅,关丽婵,刘子焕.艾条熏蒸空气消毒的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2, 9(3):17-19.

(本文编辑: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1.037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内科,江苏泰州225300

R275.05;R244.3;R245.81

A

1002-2619(2016)01-0120-03

陈美珍(1969—),女,副主任护师。从事骨伤科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

2014-03-11)

1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护理部,江苏泰州225300

2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泰州225300

猜你喜欢

疮疡疮面顽固性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普济疮疡纳米银喷雾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性研究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