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治疗应用于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16-09-03蔡小鹏熊斌宋海滨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1期
关键词:胃瘫鸣音胃肠功能

蔡小鹏熊 斌宋海滨苏 飞



综合治疗应用于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蔡小鹏1熊斌1宋海滨2苏飞2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应用于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多层面的全面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胃肠手术;胃瘫综合征;综合治疗;临床效果

胃瘫综合征是胃肠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由于胃肠疾病的增多,胃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其患病率在0.5%~28%间[1]。胃瘫综合征是由于胃肠手术后非梗阻因素导致的胃动力紊乱所致,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点,以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上消化症状为主要表现。若术后因胃瘫而长时间不能进食,则会导致机体的进一步消耗,影响患者的恢复以及预后[2]。既往临床多采用莫沙比利、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是十分理想,易反复发作。为此,笔者对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取得肯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1~76岁,平均(49.2±4.3)岁;原发疾病,食管癌8例,胃癌16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各种肠道疾病6例;手术方式:食管胃吻合术6例,胃癌根治术18例,食管空肠吻合术7例,各种肠切除手术8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32~75岁,平均(45.2±3.9)岁;原发疾病,食管癌7例,胃癌15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各种肠道疾病5例;手术方式:食管胃吻合术7例,胃癌根治术16例,食管空肠吻合术9例,各种肠切除手术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内科学》[3]制定的关于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排空明显延迟;以上腹隐痛、恶心呕吐、早饱、便秘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无机械系梗阻现象;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疾病者;因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胃瘫综合征;代谢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疾病者;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三、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维持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10mg多潘立酮片口服,以改善其胃肠动力;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

2.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

①心理干预: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后受病情影响可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担心预后而加重心理负担,使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同时向其详细讲解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原因、诱因、治疗、预后等情况,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促进病情恢复。②胃肠减压:一旦确诊为胃瘫综合征后予以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使用3%氯化钠溶液洗胃,每天2次,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禁食期间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给予营养支持,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③胃动力药物:为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经胃管注入15m L吗丁啉悬液,每天3次;将250 mg红霉素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天2次。④腹部按摩: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搓热掌心后将其重叠放置右下腹部,围绕腹部顺时针旋转按摩,以使腹部放松,每天2次,每次15min。⑤穴位注射:患者取平卧位,双侧下肢屈曲,准确取穴后对患者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维生素B针10mg或者新斯的明0.5mg,根据患者胖瘦选择合适的针头,右手以执笔式刺入穴位1.5寸,上下提插,未见回血时将药物快速推入,完成之后将针拔出,按压注射部位。然后更换一次性注射针头,采用同样的方法注射另一侧的足三里穴位,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3周。

四、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动力基本恢复正常,可摄入流质软食,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胃动力明显好转,能摄入流质饮食,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五、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其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5]。

六、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行Ridit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与对照组的71.79%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二、两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胃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治疗后胃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分组n肠鸣音恢复恢复正常饮食胃动力恢复观察组39 10.25±2.35*19.25±4.25*11.54±4.25*对照组39 17.36±3.25 28.25±5.02 19.23±3.58 t值-11.071 8.545 8.642 P值-0.0000 0.0000 0.0000

三、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躯体健康社会功能饮食状况心理状况情绪精力总体健康39 78.26±12.36*79.25±13.25*73.25±9.58*77.25±8.57*74.58±7.68*70.52±9.58*83.25±6.58* 39 71.25±10.78 73.24±12.25 68.57±9.25 70.54±8.47 69.25±8.57 65.25±9.58 74.25±7.14 -2.669 2.079 2.194 3.477 2.892 2.429 5.788 -0.0093 0.0409 0.0312 0.0008 0.005 0.0175 0.0000

讨论

胃瘫综合征为胃肠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的排空延迟[6]。迄今为止,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仍不是十分清楚,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由于患者对手术及预后过度担忧,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剧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活跃的交感神经纤维,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性来抑制胃动力,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从而导致胃排空延迟[7];②术中可能将迷走神经切断,致使胃蠕动能力丧失;③手术使机体自身胃肠肽激素失去平衡,导致胃动力紊乱;此外还与高血压、糖尿病等自身基础疾病存在关系。若不采用有效措施治理,长时间胃肠道功能不正常可影响营养的吸收,不利于术后组织修复及病情恢复,降低患者抵抗能力,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威胁患者健康,且增加经济负担。

由于胃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有文献报道,综合治疗对胃肠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凌旭坤等[8]学者对30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冉龙安等[9]学者对20例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胃动力、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以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综合治疗与常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对胃肠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这是由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患者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关,故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向其讲解该病发生的原因等,让其正确面对疾病,从而减轻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取得患者信任,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有研究表明[10],心理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则可对消化道激素分泌造成刺激,减轻腹胀情况,有效防止肠黏膜的萎缩,提高患者机体免疫,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1]。通过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可促进胃排空,增强胃蠕动能力,抑制呕吐、恶心的发生。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中医认为手术破气破血,术后精气大量耗损,气机不畅,正气虚弱,脾胃失调,不能正常运行,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针灸具有温补的特性,通过刺激患者经络腧穴,能够调节气机阴阳,进而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新斯的明为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对促进胃蠕动具有明显作用[12]。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气机,增加胃肠功能,缩短胃排空的时间,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对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多层面的全面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1]翁晓奇.胃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1):86-90.

[2]冯秋生,李怡红.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2-233.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熊小兰,江自卓,曹天生.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2):106-107.

[5]汪洋,王新乐.足三里穴位注射在改善消化道手术后胃肠功能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2):147-148.

[6]韦斌,黄顺荣,麦威,等.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的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227-228.

[7]韩芳,赵兵,孟塬,等.胃大部分切除后胃瘫综合征2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18-2619.

[8]凌旭坤.对接受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17):293-294.

[9]冉龙安.综合治疗在胃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395-396.

[10]李文,胡宗强,寸冬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39-40.

[11]陶有金,盛书娟,王世超,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4-6.

[12]刘特彬,李晓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1例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4):312-314.

(本文编辑:王娟)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1.042

1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2 430071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对象与方法

(2015-12-14)

猜你喜欢

胃瘫鸣音胃肠功能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胃瘫治疗疗效分析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