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行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2016-09-03陈清华吴春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肠系膜智力

陈清华 吴春苏



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行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陈清华吴春苏

目的分析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情况,对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31例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治疗后31例智力障碍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体重、BM I、ALB、Hb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1例患儿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93.55%,29例治愈患儿中,1年后随访发现,其中有3例患儿复发,其复发率为10.34%,3例患儿复发后均伴有营养不良,再次经肠内营养治疗后获得治愈。结论对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可使患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且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的推广。

智力障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智力障碍在临床中又称为智力缺陷,通指因大脑遭受器质性损伤或脑发育未完全导致认知活动持续性障碍与心理活动障碍。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加快,环境污染严重,先天性智力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大部分智力障碍患者无法自理生活,主要包括进食困难,早期可表现为婴幼儿时期吃奶困难,儿童时期则表现为咀嚼困难,因此此类患儿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据相关研究发现,少数智力障碍患儿有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因多种原因造成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与脊柱间相互作用有关,致使十二指肠近端发生梗阻的疾病[1-2]。一般临床表现为间隙性或慢性腹部疼痛、恶心、不适、厌食、呕吐以及体重降低或不增长等非特异性表现,就诊时往往被误诊为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临床治疗一般倾向外科干预,但由于智力障碍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手术会导致负面影响[3]。笔者针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31例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6.32±1.05)岁,病程3~21个月,平均病程(12.31±0.25)月。

二、诊断标准

智力障碍:通过斯坦福-比萘测试,其智商值小于70分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伴呕吐、恶心,且在进食后恶心加重,呕吐有所减轻;经X线钡剂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可见钡柱中断,且受阻近段肠管强有力顺向蠕动及逆蠕动形成钟摆样运动,钡剂在取俯卧位时顺利通过,且逆蠕动消失[4]。

三、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儿临床中明确确诊为智力障碍者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者;未进行腹部手术者;无其他先天性严重疾病者;无肝肾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年龄<4岁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非自愿参与且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次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5]。

四、方法

全部患儿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为管饲法,应用整蛋白型商品化肠内营养混悬液,剂量按患儿静息的能量消耗与其日常活动消耗、生长发育需要给予,按其具体耐受情况逐渐增理,2~3 d后可每天给予104.6~146.4 kJ(25~35 Kcal·kg-1·d-1)。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周期按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减量。直至饮食恢复正常[6-7]。

五、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愈标准

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且经影像学检查一切正常,饮食恢复正常。

六、观察指标

观察31例患儿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自身比较,如体重、身高、BM I、ALB(血清清蛋白)、Hb(血红蛋白)等;以及短期治愈率,与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

七、数据处理

本研究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应用配对检验定量指标组内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全部统计学检验均实施双侧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比较情况

治疗后31例智力障碍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体重、BM I、ALB、Hb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

在31例患儿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93.55%,其中2例因不同原因导致未能通过肠内营养治疗,其中1例因不可耐受导致肠内营养治疗失败,1例因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终止治疗,均转为手术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9例治愈患儿中,1年后随访发现,其中有3例患儿复发,其复发率为10.34%,2例患儿复发后均伴有营养不良,再次经肠内营养治疗后获得治愈。

表1 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比较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机体营养状况比较情况(±s)

分组调查例数BMI体重(kg)身高(cm)ALB(g/L)Hb(g/L)治疗前31 17.01±1.24 23.01±1.10 123.01±11.25 31.02±4.65 100.22±21.25治疗后31 22.12±1.68 34.26±9.01 124.81±19.85 41.24±3.25 138.21±12.65 t值-13.62 6.90 0.43 10.03 8.55 P值-0.0000 0.0000 0.6605 0.0000 0.0000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为十二指肠淤积症,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十二指肠阻塞,最后使得十二指肠阻塞的部位发生食糜壅积、近端扩张致使慢性肠梗阻症状产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由于长时间不能够正常的饮食导致机体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不仅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其发病原因之一[8-9]。机体正常肠系膜上动脉主要来自于腹主动脉的前壁分支,约第一腰椎平面,而十二指肠水平部横过其后方,在第三腰椎处,因此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约45~60°生理夹角,有脂肪组织填充,并担当缓冲作用,帮助其肠系膜上动脉不被十二指肠压迫。但机体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时,会减少填充与夹角内的脂肪组织,使得夹角的度数降低,若严重时,造成十二指肠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产生十二指肠肠梗阻的一系列症状[10-11]。

有相关研究[12]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013%~0.3%左右,但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而智力障碍患儿因表达能力的缺陷以及吞咽困难等原因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而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会致使脂肪被慢性消耗,最终促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发生,因此认为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机体营养不良导致的。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智障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治疗,因本病属于难愈性疾病,加之病例数少、未设平行对照,而仅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判定其疗效也是可信的。结果显示,治疗后31例智力障碍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体重、BM I、ALB、Hb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平均身高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智力障碍患儿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BMI指数,提高患儿体重,使患儿血清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本次研究还发现,在31例患儿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93.55%,其中2例因不同原因导致未能通过肠内营养治疗,其中1例因不可耐受导致肠内营养治疗失败,1例因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终止治疗,均转为手术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再次说明了应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疗效确切,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且29例治愈患儿中,1年后随访发现,其中有3例患儿复发,其复发率为10.34%,3例患儿复发后均伴有营养不良,再次经肠内营养治疗后获得治愈。对于智力障碍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来说,肠内营养治疗纠正与维持患儿正常营养状况是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复发预防有效的途径。

总之,对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应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可使患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且十分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建议:由于智力障碍患儿表达能力与吞咽困难的原因,与智力正常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儿比较,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对其安全给予重视,定期检查患儿营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有无误吸与反流等,防止营养输注的速度过快而引起潴留与消化不良。

[1]潘燕蕊.肠内营养治疗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6):349-351.

[2]刘娟,罗利红,王宝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2570-2571,2574.

[3]翟保平,秦兴雷.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9):728-728.

[4]李梅.严重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探析[J].医学综述,2014,20(4):744-746.

[5]管考平,李旭,刘树立,等.腹腔镜下诊治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7):641-643.

[6]刘勇,罗羽宏.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2):225-228.

[7]张北平,许秋霞,赵喜颖.浅析中医药在肠内营养中的地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63-65.

[8]谢军花,毕仁兵.伤后早期应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2):125-127.

[9]Okten RS,Kucukay F,Tola M,etal.Is celia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 genetically inherited?:A case series from a famil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JRadiol,2012,81(6):1089-1093.

[10]Berard X,Cau J,Déglise S,et al.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elia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Current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aspects[J].Eur JVasc Endovasc Surg,2012,43(1):38-42.

[11]KaufmanMR,Willekes LJ,Elkwood AI,etal.Diaphragm paralysis caused by transverse cervical artery compression of the phrenic nerve:The Red Cross syndrome[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2,114(5):502-505.

[12]李婷婷,樊拖迎,幸军.内镜下放置螺旋型鼻空肠管方法的探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6):381-382.

(本文编辑:蔡建群)

10.3969/j.issn.1672-2159.2016.01.040

438000黄冈市中心医院

(2015-11-27)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肠系膜智力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