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与趋势

2016-08-31王海珍李红军

现代军事 2016年4期
关键词:研制航母装备

王海珍 李红军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面对安全形势不断变化、任务领域不断拓展,军费日益紧缩的现状,为确保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满足对战略的支撑作用,各国不断创新思路,改革采办程序,装备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规律与趋势

主要发展规律

基于战略需求,既注重均衡发展,又强调重点突出

战略需求是牵引装备发展的强大动力,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始终受军事需求的制约。各海军强国为保持和夺取海上优势,始终围绕战略调整发展作战。作为战略实施的支撑工具,理想状态的海军兵力结构首先是均衡发展。冷战后,各国海军兵力规模虽有大幅削减,但始终保持着一支种类齐全、结构均衡的海上力量。

追求结构均衡,并非各种装备齐头并进,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突出建设某种装备和力量。美国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由海向陆”战略后,装备发展重点调整为对陆攻击和近海作战装备。21世纪初,面对恐怖袭击等不对称威胁,重点发展反恐和支援特种作战的装备。目前,美国又在“空海一体战”构想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应对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作战装备。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冷战时期,为封锁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重点发展了具备较强反潜能力的“八八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应对地区弹道导弹扩散的威胁,在原有“宙斯盾”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近年来,为支撑海洋扩张战略,将战略防御重点转向西南,并进一步充实反潜作战和岛屿攻防作战装备。

减少装备型号,合理搭配力量,应对不同任务需求

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是海军装备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尽管国外海军强调发展多功能平台,但多功能并不意味着全能。过分强调发展功能多、性能强的高技术装备在预算上难以支撑,经济、合理的方法是发展不同能力等级的平台,通过“力量搭配”满足海上作战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曾采用“高低搭配”的建设原则,即批量建造中低档护卫舰和少量建造高档巡洋舰相结合的方针,合理分配有限的造舰费用,同时又能满足作战需求。依据“按费用设计”(即“费用限额设计”)原则,研制了低档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后来又根据“按需求设计”的原则,发展了高档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舰载机的高低搭配是指F-14“雄猫”重型战斗机(高端机,主要承担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与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低端机)的搭配。

强国海军近期提出的“力量搭配”概念实际上是“高低搭配”的发展,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各种力量,力求以最经济的方式、最少型号的装备覆盖各种任务领域,完成所有作战任务。在此原则指导下,美国海军通过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近海战斗舰,搭配各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完成过去由驱逐舰、护卫舰、水雷战舰等舰种承担的作战任务。空中力量方面,通过发展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搭配现役F/A-18E/F飞机完成过去需要多型飞机执行的作战任务,从空战到对地攻击,覆盖多种任务的需求。

英国海军为保持持续稳定的水面舰艇作战能力,规划的未来水面舰艇部队除以45型驱逐舰为核心外,还将通过发展3种不同能力等级的舰艇,用于替换现役护卫舰、水雷战舰艇等,满足各种任务需求。在三级舰中,第一型(C1)属于所谓的高端舰,拥有最强的反潜和对陆攻击能力,具备建制水雷对抗功能,并能够运载部队,最适宜于作战,是海上打击大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英国海军已经开始研制该型舰,即用于替换23型和22型护卫舰的26型多用途护卫舰。第二型是中端舰(C2),旨在用于遂行较小规模的稳定局势作战,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和海峡护航行动,而更常见的是执行低强度作战任务。第三型属于低端舰,一种能远洋航行的海岸巡逻舰,用于执行海上保安和扫雷任务。该型舰未来将替代专业水雷战舰艇、海岸巡逻舰、测量船和护渔船。

联合研制,系列发展,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现代海战中,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基本形态,军兵种间联合作战日益常态化,从而对海军装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国海军不仅重视本国不同军兵种武器装备的通用性,以提高联合和协同作战能力,而且重视盟国间武器装备的通用性。军种间和国家间联合研制成为海军重点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武器装备的通用性,而且有助于分担研制成本,共享先进技术,降低建造和日常保养费用等,因此,受到各主要国家海军的广泛关注。

英法两国曾经联合研制新型航母,甚至还打算共用航母。2006年,英法两国就共同开发新一代航母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制定一个两国通用的基础设计方案,用于建造“伊丽莎白女王”级和PA2航母,两者在设计上有超过90%相同之处。尽管由于预算原因,法国政府暂时搁置了建造新航母的计划,但英国通过联合研制获取了多项国外先进技术,为多国联合研制大型装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美军21世纪的主力战斗机F-35不仅是国内海空军联合研制的装备,还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多国合作项目,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荷兰、新加坡和土耳其等国均出资参与研制。该战斗机采用“一机多型”设计,分为常规型(CTOL)、航母舰载型(CV)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三种系列型号,以期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军兵种的要求。

降低成本,提高效费比,满足经济可承受性

经费紧张是各国海军装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国际安全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可承受性日益成为影响海军装备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仅经济不景气的中小国家海军如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海军也深受预算的制约。由于成本上涨,费用超支,加之需求不迫切,美国海军新一代DDG1000驱逐舰将只建3艘即告终止,转而采购相对低廉的“阿利·伯克”级FLIGHTⅢ型驱逐舰。因此,为确保海军装备,特别是重点装备的顺利发展,外国海军发展装备越来越关注费用,特别是全寿期费用。装备发展中不再一味追求装备的先进性和技术的尖端性,而是以满足需求为基本目标,在性能和费用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即在设计上不一定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但一定是采用能够满足任务需求的技术,性能不一定是最优的,效费比一定是最好的。在设计时考虑全寿命费用,宁可在研制阶段多投入,也要尽量压低服役后的使用维修费用,通过延长维修周期降低费用;尽量采用成熟技术,通用化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员编制,达到降低费用的目的。

渐进式发展,控制技术风险,确保性能不断提升

为确保装备性能的先进性,最佳的选择是尽可能多地采用创新性技术,但是过多采用创新性技术可能增加项目的技术风险,并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拖延,采办费用大幅增涨,最终导致项目“被终止”。鉴于此,在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费用在可接受范围内变更的同时,为最终获得高性能装备,国外海军很多项目中都采取了渐进式的发展策略,即不要求装备性能一次性达到理想状态,而是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逐步达到理想目标。采用渐进式发展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技术风险、进度风险和控制成本,而且有助于随时吸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满足不断变化的作战需求。

美国在发展“福特”级航母时,采取“渐进式”采办策略,在该级各艘舰的建造过程中逐步融合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设计。英国海军45型驱逐舰计划采用众多新技术,但出于降低技术风险和控制成本的考虑,这些新技术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采用渐进式发展的模式,首舰仅具备有限的作战能力,其他提高舰艇作战能力的装备和系统将在后续舰上陆续装备,最终达到全部能力要求。

主要国家海军航空平台的发展中也采取了渐进式的发展策略,法国海军的“阵风”M战斗机,首批上舰的F1型主要为空战型,F2型增加了对海、对陆攻击能力,F3型机将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新一代导弹告警接收机等电子设备,并装备法国ASMP空地导弹,整体作战能力不断增强。美国海军的F-35项目,低速初始生产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最早生产的F-35 Block I型只装备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和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2009年推出的F-35 BlockⅡ型具有更多的功能;最终的F-35 BlockⅢ型才是能够满足作战需求文件所提出的全部功能要求的机型,且飞机服役后,还要经历几次大的改进升级。

重点装备发展趋势

第五代核潜艇入役,战略威慑和精确打击与时俱进

海基战略核力量仍是各核大国装备建设的重点。俄罗斯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已经服役,2030年前将继续建造14~16艘,配备“布拉瓦”弹道导弹,同时退役老旧的“台风”级和“德尔塔”级潜艇,保持对美国的核力量均衡。美英两国已启动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但在2030年前不会研制新型弹道导弹,所以两国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仍将装备现役弹道导弹。每艘艇的导弹装备数量较现役艇有所降低,受《美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限制,美国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将只装备16枚导弹,英国潜艇只装备8枚。表面看,新艇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实际打击能力取决于分弹头的数量,现在每枚导弹只装4~5个分弹头,而设计装载能力为8~10个,整体能力大体相当。法国目前没有新艇研制计划,继续推行M51导弹的换装计划。印度“歼敌者”级计划建造3艘。

“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退役后,美国将不再发展替代艇,计划在新建的“弗吉尼亚”级上增加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以维持对陆打击能力。

攻击型核潜艇方面,各国第四代核潜艇先后服役,分别是美国“弗吉尼亚”级、俄罗斯“雅森”级、英国“机敏”级、法国“梭鱼”级。共同特点是服役期内不换料,在航时间长;自然循环性能好,安静性有所提高;普遍装备巡航导弹,注重对陆打击能力;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人员编制减少;渐进式发展,在建造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各项性能逐步提升。

核潜艇拥有国数量可能会增加,巴西已经启动核潜艇建造计划,巴基斯坦等国也在或明或暗地开展研发相关技术。与此同时,海军强国正加紧第五代核潜艇的研制,2030年前后,国外攻击型核潜艇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在核反应堆、安静性、信息化、武器外挂、舷外传感器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常规潜艇仍是中小国海军发展的重点,发展特点是:

AIP潜艇拥有国数量增多,技术进一步突破。随着各国现役潜艇的退役,换装AIP潜艇是各国常规潜艇的发展趋势。

吨位继续增加。日本“苍龙”级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已经超过法国“红宝石”级核潜艇,达到4200吨。

在研型号多。德国216型、日本33SS型等在2030年都将服役,法国连续推出的SXM系列概念艇将对常规潜艇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动力系统可望有较大进展,常规潜艇的潜航时间可能增加到1个月左右。

水面舰艇多样化发展,创新概念舰艇大量涌现

航母

目前国外航母数量降到二战后最低水平,7国共拥有18艘航母。英国为集中财力建造新一代航母,提前退役了“无敌”级轻型航母。值得关注的一是美英两国新航母虽面临涨价和拖期等问题,但总体发展较为平稳,“福特”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将对其他国家的航母发展产生—定的影响。

2020年前后国外航母数量将回升,美国在“福特”级服役后,航母数量达到11艘;英国在2030年前将建成2艘航母;俄罗斯新一代航母也将服役。

拥有国的数量或许会有所增加,韩国、日本等都是航母的潜在拥有国。中小国家仍将装备采用滑跃起飞的轻型航母。

配合新一代舰载机上舰,航空保障设备得到进一步改进,围绕舰载机出动架次率的创新技术将得以突破。

水面战斗舰艇

一是各国没有巡洋舰的发展计划,随着驱逐舰的吨位不断增加,其作用逐步被取代。

二是国外新一代驱逐舰相继服役,到2030年前,美国的3艘DDG1000驱逐舰和“阿利·伯克”级FLIGHTⅢ型驱逐舰将陆续服役,另外将完成40余艘近海战斗舰(LCS)的建造工作。虽然DDG1000将只造3艘,但为该级舰研发的许多新技术将转用在“阿利·伯克”FLIGHTⅢ型舰上。该型舰除具备普通驱逐舰的功能外,还将承担弹道导弹防御任务,并弥补因DDG1000建造数量削减和新一代巡洋舰计划被取消而造成的能力缺失。

三是LCS的批量服役将显著提升美国海军反潜战和水雷战能力。

四是创新的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大批服役。在欧洲,英国已经开始26型护卫舰的研制工作。法国、意大利等国继续建造“欧洲多用途护卫舰”,德国F125型护卫舰也将在2020年前建成服役。中小型水面舰艇将朝着机动灵活、任务多样的方向发展,在船型、推进方式、支援特种作战等方面将有大的突破。

两栖战舰艇

(1)美国为替换“惠德贝岛”级的新一代两栖舰LX(R)开始服役,两栖投送能力进一步增强。

(2)为应对任务多样化的需求,两栖舰艇的数量增多,在设计时充分考虑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需要。

(3)两栖战舰艇与航母的界限趋于模糊,特别是中等国家在费用相对压缩、任务增加的大背景下,发展多用途舰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此外,日本将完成第4艘直通甲板直升机母舰的建造,通过增加反潜直升机的数量,避免“八八舰队因承担弹道导弹防御任务而降低反潜作战能力。同时,在此类舰上搭载扫雷直升机,以具备远洋水雷战任务能力。

航空装备进入第六代,无人机将发挥重要作用

海军航空装备几乎涵盖了空军的各类飞机,并且有其特殊性。因投资大、装备数量少,一般国家很难下决心研制新机型,未来海军航空装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研机型少。除美国海军在与空军联合研制舰载机以外,其他国家则在采取改装、引进的方式更新本国的航母舰载机。虽然常规起降航母是发展趋势,但有能力研制固定翼舰载机的国家却很少。英国已经多年不在舰载机上投资,因而制约了其航母的发展。法国搁置了建造第2艘航母的计划,所以研制新机型的需求并不迫切。俄罗斯现役航母近期将暂用“米格-29K”战斗机,并出口印度。俄新航母将选配新型舰载机,值得关注。

(2)航空联队编配趋于简洁。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主要由F/A-18E/F、F-35C战斗机、E-2D预警机、EA-18G电子战飞机组成,承担从空战到对地攻击的各项任务。其他国家航母仍将只采取战斗机加预警直升机(俄罗斯和英国),或战斗机加预警机(法国)的编配模式,应对各种作战任务,在能力和性能方面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3)中小国家的轻型航母将面临“无机可用”的局面。本国无力研制、大国停产、新机(F-35B)买不起,对于滑跃起飞航母而言,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更新换代将是一大难题。

(4)美国的航母舰载无人作战飞机开始承担部分作战任务,其他国家也在加紧发展舰载无人机,其应用对于母舰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5)第六代战斗机上舰。2030年前后,各项性能指标有很大突破的新一代舰载机将开始服役,使航母的作战能力显著增强。

岸基飞机

(1)继续走改装之路。从以往的发展经验看,除了反潜巡逻机以外,其他机型的需求量小,改装是效费比较高的发展途径。美国海军计划在2030年前陆续用P-8A多用途海上巡逻机替换现役P-3C反潜巡逻机,下一代电子战飞机等支援保障飞机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装。

(2)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大量投入使用。美国海军正在试验验证的MQ-4C无人机未来将部署在五大海外基地,持续、无缝地为航母打击大队和其他编队提供信息支持。

直升机

武装直升机与保障直升机实现平台共用,搭载不同的载荷,执行不同的任务。舰载型与岸基型直升机通用,机型进一步减少。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将岸基直升机部队和舰载直升机部队合并,统一由最高指挥者调配使用,并且其直升机的发展一直注重通用性。美国海军也在用MH-60S/R替换以往的多型直升机。欧洲的NH-90、EH-101逐步成为主力机型。

海军武器成系列发展,高超声速导弹和新概念武器相继上舰

海军武器进入成熟发展时期,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海军武器的反应时间和打击精度得以大幅提升。

(1)海军武器对天基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进攻武器的射程逐步增大,高超声速武器的应用,要求作战平台必须精确、实时掌握战区,乃至战区外的各种态势的变化,仅靠平台、编队的信息获取手段已难以满足需求。

(2)武器性能有较大突破。近期,美国海军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即将服役,远期,高超声速打击武器将改变传统的攻防模式。

(3)面对严峻的挑战,水面舰艇平台将搭载激光武器等新概念防御性装备。

(4)成规模成体系发展依然是海军武器的主要发展模式。俄罗斯的“俱乐部”导弹不但有舰载型,还有潜射型,包括一组射程不一,功能各异的导弹,使海军平台的打击能力大幅提高,改变了以往多型号装舰模式。美国十分注重多型装备覆盖全程的火力配系,将进一步完善由“战斧”、先进舰炮系统、普通舰炮构成的覆盖从1600千米到23千米的对陆全纵深打击体系。在对空防御方面,分别由“标准-6”、“标准-2”ER BlockⅢB、“改进型海麻雀”、“拉姆”、“密集阵”等构成240千米到1.5千米的全空域防御体系。

(5)发展深浅海通用、水面舰与潜艇共用的鱼雷装备,提高智能化、毁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猜你喜欢

研制航母装备
港警新装备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关于舰载机常用到的英文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